第二百九十六章 铁路(2 / 5)
  上午巳时,天空飘着雪花,四五百位京城的高官巨贾、学界名流都被邀请到了这个大院子。
“这是什么?”走进院子,看着那极其高大却从未见过的房屋,懿安皇后向身边的陈海平问道。
陈海平道:“那是厂房,制造一些大东西的地方。”
厂房的大门洞开,进去后,懿安皇后惊讶极了,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双眼看到的究竟是什么东西。
那是一个黑乎乎的奇形怪状的大家伙,大家伙下面,还铺着两条长长的铁棒子。
“这是什么?”懿安皇后第二次问起了同样的话。
“这叫蒸汽机车。”陈海平轻声道。
像蒸汽机这些东西,陈海平原本不想在他手里出现,他相信,只要像现在这样发展下去,不出百年,这些东西都一定会一一出现的。
但是,技术性的东西容易出现,可政治性的东西如果他不推动,那他心中理想的政治结构可能永远不会出现。
他心中理想的政治结构就是建立士、农、工、商四个利益集团,然后让他们相互制约。
这样一来,在华夏这块大地上,就可能有效制约全国性的战乱和动荡的发生。
士、农、商这三个利益集团已经建立起来,但是,要想把“工”这个利益集团建立起来,那没有初步的工业化是没有可能的。
初步的工业化是建立“工”这个利益集团必须的基础,而要想催生工业化,蒸汽机以及蒸汽机车的出现就是必须的。
蒸汽机的出现会直接催生纺织业的工业化,而蒸汽机车的出现则更是会让全面的工业化很快出现。
不说蒸汽机车所引发的时空天翻地覆的变化,就是铁路建设本身,也足以促使矿山开采、冶炼等相关行业出现爆炸性的增长。
当然,蒸汽机也好,蒸汽机车也罢,它们的出现和陈海平是半点关系也没有的。
蒸汽机是训练营的一个叫李锐的工匠发明的,实际上,就是李锐自己,也以为这就是他发明的。
至于蒸汽机车,那就更简单了,陈海平只是让科学院研制出一种东西来,可以大量运输煤炭,于是自然而然的,蒸汽机车就出现了。
历史在发生,但很少会有人意识到自己在见证历史。
见证历史,陈海平深刻地意识到了一个道理:新技术的出现是因为需求,需求越强烈,新技术的出现就越迅速。
对这个时代的技术和工艺而言,蒸汽机和蒸汽机车都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障碍,如果真要说和后世有什么差别,那就是进度太慢了。
但是,陈海平相信,随着铁路建设的全面铺开,以及立刻显现的巨大效应,加工以及相关的各项技术都一定会得到飞速的进步。
除了极少数人,没人知道这个黑乎乎的东西是干什么用的,人人都在用惊异的目光看着。
这时,一个身穿蓝色制服的中年人快步走到陈海平身前,打了个立正,然后高声道:“报告领政大人,我是司机长张鲁郑,请您点火!”
摆了摆手,陈海平严肃地道:“这不该是我的荣耀。”然后对一旁的宋应星道:“宋院长,你看由谁点火合适?”
对陈海平这位领政大人,宋应星早已经有了足够的了解,他道:“大人,就由李锐大师和秦启贤大匠他们两人共同点火如何?”
李锐是蒸汽机的发明人,蒸汽机车的点子最初就是由秦启贤提出来的。闻言,陈海平点了点头,道:“好,这份荣耀本该属于他们。”
李锐和秦启贤出来,他们两人都激动的脸孔涨红,不能自已。
当一声震耳欲聋的汽笛长鸣,一股巨大的白色烟柱腾空而起,懿安皇后眼睁睁地看着那黑乎乎的大家伙动了,沿着那两条铺在地上的铁棒子向前缓缓移动。
蒸汽机车沿着铁轨从厂房的后门开了出去,然后在大院内绕圈。 ↑返回顶部↑
			
			
			
			
			
		“这是什么?”走进院子,看着那极其高大却从未见过的房屋,懿安皇后向身边的陈海平问道。
陈海平道:“那是厂房,制造一些大东西的地方。”
厂房的大门洞开,进去后,懿安皇后惊讶极了,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双眼看到的究竟是什么东西。
那是一个黑乎乎的奇形怪状的大家伙,大家伙下面,还铺着两条长长的铁棒子。
“这是什么?”懿安皇后第二次问起了同样的话。
“这叫蒸汽机车。”陈海平轻声道。
像蒸汽机这些东西,陈海平原本不想在他手里出现,他相信,只要像现在这样发展下去,不出百年,这些东西都一定会一一出现的。
但是,技术性的东西容易出现,可政治性的东西如果他不推动,那他心中理想的政治结构可能永远不会出现。
他心中理想的政治结构就是建立士、农、工、商四个利益集团,然后让他们相互制约。
这样一来,在华夏这块大地上,就可能有效制约全国性的战乱和动荡的发生。
士、农、商这三个利益集团已经建立起来,但是,要想把“工”这个利益集团建立起来,那没有初步的工业化是没有可能的。
初步的工业化是建立“工”这个利益集团必须的基础,而要想催生工业化,蒸汽机以及蒸汽机车的出现就是必须的。
蒸汽机的出现会直接催生纺织业的工业化,而蒸汽机车的出现则更是会让全面的工业化很快出现。
不说蒸汽机车所引发的时空天翻地覆的变化,就是铁路建设本身,也足以促使矿山开采、冶炼等相关行业出现爆炸性的增长。
当然,蒸汽机也好,蒸汽机车也罢,它们的出现和陈海平是半点关系也没有的。
蒸汽机是训练营的一个叫李锐的工匠发明的,实际上,就是李锐自己,也以为这就是他发明的。
至于蒸汽机车,那就更简单了,陈海平只是让科学院研制出一种东西来,可以大量运输煤炭,于是自然而然的,蒸汽机车就出现了。
历史在发生,但很少会有人意识到自己在见证历史。
见证历史,陈海平深刻地意识到了一个道理:新技术的出现是因为需求,需求越强烈,新技术的出现就越迅速。
对这个时代的技术和工艺而言,蒸汽机和蒸汽机车都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障碍,如果真要说和后世有什么差别,那就是进度太慢了。
但是,陈海平相信,随着铁路建设的全面铺开,以及立刻显现的巨大效应,加工以及相关的各项技术都一定会得到飞速的进步。
除了极少数人,没人知道这个黑乎乎的东西是干什么用的,人人都在用惊异的目光看着。
这时,一个身穿蓝色制服的中年人快步走到陈海平身前,打了个立正,然后高声道:“报告领政大人,我是司机长张鲁郑,请您点火!”
摆了摆手,陈海平严肃地道:“这不该是我的荣耀。”然后对一旁的宋应星道:“宋院长,你看由谁点火合适?”
对陈海平这位领政大人,宋应星早已经有了足够的了解,他道:“大人,就由李锐大师和秦启贤大匠他们两人共同点火如何?”
李锐是蒸汽机的发明人,蒸汽机车的点子最初就是由秦启贤提出来的。闻言,陈海平点了点头,道:“好,这份荣耀本该属于他们。”
李锐和秦启贤出来,他们两人都激动的脸孔涨红,不能自已。
当一声震耳欲聋的汽笛长鸣,一股巨大的白色烟柱腾空而起,懿安皇后眼睁睁地看着那黑乎乎的大家伙动了,沿着那两条铺在地上的铁棒子向前缓缓移动。
蒸汽机车沿着铁轨从厂房的后门开了出去,然后在大院内绕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