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下套(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想了想,陈海平道:“这事儿不急,先放下。”
  中午,陈海平设宴,款待众人。
  -----
  午宴过后,送走王元程、申万雨、秦刚和江青海四人之后,陈海平和孙传庭、鹿继善等人又回到了紫光阁。
  会议还没有结束,只不过议题变了。接下来的议题是陈海平决定,今冬就要对河南用兵。
  太快了,众人都感觉很突然。
  成基命问道:“大人,为什么要在冬季用兵?”
  陈海平道:“成大人,冬季黄河水面结冰,我们就可以把铁路直接修过黄河。此外,冬季土层较硬,对我们修建简易铁路极为有利。”
  “大人,铁路怎么直接修过黄河?”成基命不解地问道。
  修建铁路,最费功夫的就是把地基夯实,所以在冬季修建简易铁路,由于土层较硬,这一关就省了,而只要把地表的土层铲平,把枕木和铁轨安放下去就可以了。
  这个大部分人都明白,但把铁路直接修过黄河,这就让人不明所以了,因为很显然,冰面是绝然承受不住火车的重量的。
  “用搭浮桥的方式。”陈海平道:“我们已经做过多次的试验,在平缓的水面,用大船搭成浮桥是完全可以让火车顺利通过的。”
  这时,陈启立补充道:“冬季黄河结冰,我们的军队可以轻易越过黄河,这个时候用兵,杨嗣昌一定不会主动出击,他一定会选择凭坚城据守。如此一来,通过铁路,我们就可以轻易实现分割包围,而只要把开封和洛阳围困,南明在中原就没有什么作为了。”
  眉头微微皱起,徐光启道:“陈大人说的对,不过,杨嗣昌这是不是为了以拖待变?”
  陈海平道:“徐老大人说的是,杨嗣昌打的就是这个主意,他在指望皇太极、袁大人和陕西的王嘉胤等人一起出来跟我们捣乱,好令我们左支右绌,最后不得不放弃经略中原的计划。”
  鹿继善道:“大人,这不是不可能的,我们千万不能轻忽。”
  “我们当然不能轻忽。”陈海平道:“这三方,我们先说陕西的王嘉胤。王嘉胤只是名义上的农民军领袖,他手下拥兵自重的草头王不下数十人,里面当然有几个是我们的人。其实,就算是他们能抱成团,一心想跟我们为敌,他们也没有这个能力。”
  “王嘉胤要跟我们为敌,有两个进攻的方向,一个是过黄河,攻击上党,一个是进入河南,跟我们正面为敌。”
  “王嘉胤要是想走第一条路,那首先就要过申喜仁这一关,我看他连这一关都难过来,何况在上党,我们本就驻有大军,而且,在上党的铁匠和工人当中,本就有很多人从过军的,所以只要我们一声令下,聚起数万大军旦夕可成,如果用来据守上党,那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
  这话没有任何人怀疑。
  陈海平继续道:“至于王嘉胤进入河南,想要与我们正面争锋,那不过是以卵击石罢了。”
  这话也没人怀疑,因为陕西农民军的训练和装备跟他们是没法比的,双方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
  顿了顿,陈海平道:“至于袁大人,我想我们是不用担心的,因为先不说袁大人自己如何,我相信辽西的将士是绝不愿跟我们为敌的。”
  陈海平这话说的含蓄,但意思很明白。
  谁都不是傻子,以辽西的人口、土地和所处的环境,辽西是不可能有多大作为的,所以对辽西最大的利益而言,在保持独立性的同时,就是与北京交好。
  谁都知道,如果跟北京为敌,就是这次打胜了,他们也绝无可能侵入关内,最多只是维持原来的平衡而已。如此一来,跟北京交恶,后果就是商路断绝,而这对辽西所有人都是有巨大影响的。
  何况,与北京交恶,自然就得跟皇太极交好。但是,对绝大多数辽西人而言,在与皇太极交好的同时,至少不与北京交恶,这是底线。如果越过了这个底线,那辽西距离分崩离析的日子就很近了。
  辽西将士和百姓都与女真人有着血海深仇,现在和平共处,甚至是交好,只不过是利益使然,但这也绝对有个底线。
  这个,袁崇焕必然是极为清楚的。所以,袁崇焕就是再糊涂,也绝不会糊涂到这个份上。
  能让袁崇焕糊涂的,自然是布木布泰,但大势如此,袁崇焕就是想糊涂,他也糊涂不起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