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第 64 章(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曾经, 郑氏药业作为国内老牌、大型制药厂之一, 所占市场份额相当重, 很多病人需要长期服用郑氏的药品。
  后来由于郑氏以次充好,卖假药事件暴露, 制药厂被强行封停, 公司还需要支付高额赔偿金。
  最终因为公司资金周转不灵, 无奈申请破产, 制药厂被作为抵押财产,准备进行拍卖。
  等待拍卖期间, 制药厂被迫关闭了一个月,立刻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
  大量员工即将失业, 其他制药厂又没办法一下子提供那么多工作岗位, 药厂员工无奈为转行做准备。同时,市场因为郑氏药业退市, 而出现很大的空缺,许多患者即将无药可吃。
  正当一切朝最糟糕的情况发展时, 庆黎药业仿佛横空出世,带着美好的祝愿,让一切又重新回到正轨。
  对消费者来说,只是他们常用药换了个牌子而已。
  比如麦当劳改成金拱门, 对大家生活也没什么影响。
  仔细想想, 庆黎还比郑氏药业好听几倍。
  老百姓吃药顶多认个牌子,至于制药厂地址在哪里,药厂发展历史如何, 高层是谁?
  只要高层侄子不像郑凡凡那样,拼命刷存在感,大家通常不会关注。
  然而庆黎药业突然崛起,自然会引来同行和商界的密切关注。
  古往今来,商场通常是尔虞我诈的战场。眼红的同行稍加打听,一则八卦消息迅速蔓延,攻占中老年人的朋友圈。
  《震惊!这样的假药你吃过吗?》
  微信几个公众号,同时推送了这篇文章,向大家揭露庆黎药厂=郑氏药业这件事。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秘密,毕竟药品包装盒后面,印的地址都一模一样。
  但那些公众号很会煽动人心,把重点放在郑氏药业卖假药上,然后混淆视听模糊概念,仿佛庆黎药业也卖了假药。
  文章内容夸大其词,骇人听闻,仿佛吃了庆黎药业出品的药,明天就会死翘翘。
  虽然稍微有些分辨力的都知道,庆黎药业是通过拍卖拿下制药厂流水线,跟之前郑氏药业压根不是一回事。
  还有几个经常吃药老头老太太站出来,替庆黎说话,表示药效比以前好多了。
  然而,架不住多数老人家容易相信谣言,轻易被带了节奏,还义正言辞要求儿女别再买庆黎药厂的东西。
  兼任庆黎药业总裁的景逸,月末出席公司会议,发现财务报表比上个月缩水五分之一时,才终于意识到这个问题。
  “哦。”景总反应特别平静,仿佛压根不在意凭空蒸发的几个亿。
  “景老板,你没有学会商业方面的东西,可能不了解。”财务经理以为他年纪小,看不懂报表,仔仔细细给景逸解释道,“虽然从这个月销售额减去成本,得到的净利润来看,咱们公司赚了不少钱。但是这部分利润支付税款、公司各种开支、给员工发完工资之后,所剩寥寥无几。长此以往,咱们公司就等于在亏损。”
  “而且咱们庆黎药业刚刚起步,本来情况就必要艰难。如果品牌被贴上‘卖假药’的标签,恐怕历史遗留问题会把咱们拖垮。”总监忧愁的说。
  “我明白。”景总听完他们的话,反应依旧淡定,丝毫不慌,“虽然我是个演员,对做生意方面的事情不太了解。但这些浅显的道理,我还是懂的。”
  “那你的意思是…?”新老板实在太年轻了,总监对他的能力半信半疑,小心翼翼请示。
  “谣言的事情我来解决,保证半个月内处理好。比起那些小事,上个月的提案,完成的怎么样。”
  “现在公司员工全都抓紧解释,给咱们品牌洗白,那件事就耽搁了。我催催他们,应该这两天能完成。”总监回答完,不放心的又问,“老板,你真能解决吗?”
  他们全公司上下,那么多人,不分日夜解释澄清,收效却微乎其微。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