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道口儿时辛酸 奔乡村广阔天地(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没有,过了道口右拐倒是去过。”凌峰答道。
  “凌峰老师,咱们去的地方条件虽然艰苦点,但前景还是很不错的,我想不出两年一定不会比嘉毅老师那儿差。”丝帆在颠簸中憧憬着未来。
  “这路不太好。”凌峰感到了不舒服。
  “这是老道,你看下面那条路。”丝帆示意。
  凌峰向左手侧道线望去,在铁道另一侧比铁道低一些的位置,一条光滑平整的柏油路正向远处延伸。
  “丝帆老师,那条路通哪儿?咱们怎么不走那条路?”凌峰有些不解。
  “那是通往磨刀石镇的公路,铁岭河镇出镇公路与它相通,只不过有一段路正在翻修过不去,现在想走它得在镇外绕挺大一圈。”丝帆解释说。
  “磨刀石?那它也通绥芬河吧?”凌峰问了一句。
  “通呀。”丝帆回答。
  那就是了,凌峰想起来了,九九年春节大年初六,自己坐小客去绥芬河时走的就是这条道。
  往事历历在目,这一晃都过去好多年了。
  “丝帆老师,咱们到了吗?”凌峰看见车已经进了一处山村。
  “这儿是南山村,咱们要去的四道村在前面。”丝帆告诉着凌峰。
  说话间,白色SUV已穿村而过,柏油路也从此进入平整路段。凌峰发现老道始终比铁路另一侧的柏油路高,就仿佛始终在半山腰穿行一样,而下面柏油路的另一侧则是辽阔的庄稼地,植株挺拔的玉米已成熟,植株顶端的雄穗迎风摇摆,仿佛在招唤主人早日将其带回家。在玉米地的尽头是一座座肩并着肩的山峰,山峰下多处都有铲车往来的身影。
  “丝帆老师,那边山脚下是在修路吗?”凌峰手指远处问丝帆。
  “对,是在修路,通往绥芬河的高速。”丝帆对道路方面的事知道得很多。
  “你看这儿,那边山连山,这边缓坡连绵不绝,像不像一条绿色的走廊。”凌峰说着心中的感受。
  “是挺像,但也就这一段,等过了四道和磨刀石镇再往东边走就全都是山了,道也就该绕着山转了。”丝帆有点感叹。
  “听说快修牡丹江到绥芬河的高铁了,是从这儿过吧?”凌峰说着用手指着路旁的铁道线。
  “应该是,但听说高铁全路是封闭的,恐怕刚才那个道口就该取消了。”丝帆道听途说。
  “那火车道那边怎么到火车道这边来呢?”凌峰疑问道。
  “那就从火车道下掏洞过来呗。”丝帆猜测着。
  “你看那边,正在大兴土木建设的是个什么所在?”凌峰一指两山夹一沟方向问道。
  “那是在建殡仪馆呢,建成以后,北山后边的火葬场和大庆路尽头的殡仪馆都会搬到这儿来,这儿还会修条岔路。”丝帆指向山沟内的方向。
  “原来这儿就是四道公墓啊。我只去过海林龙凤坡公墓。”凌峰像是在自言自语。
  “你看那儿,有围墙的那面坡,那就是四道村的后坡,它的前坡就是四道村了。”丝帆介绍着。
  “那些围墙围起的大院是什么所在呢?”凌峰问。
  “那里呀,是一所部队的院落,一会儿咱们会经过这个部队的大门。”丝帆指着马路前方说道。
  凌峰看着眼前这座一字型的山梁,以及路边越来越多的平房,莫名兴奋起来,上个世纪60年代,毛**主席号召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那句“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口号竟是那样的清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