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2、好像不用打了(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袁耀或许自己没有察觉,但事实上,袁耀已经被太子这个位子,熏陶的很是不同了。
  而此刻,袁耀也是遥遥面向成都,颇有些感叹道:“天府之国,果真不同!”
  说着又是高呼一句道:“如今,总算是要光复最后的版图了!”
  这一声高呼,话语说的很短,但里面那铿锵有力的抱负,那强大的自信,哪不叫人迷人啊!
  法正与吴懿,在那刘璋身上,可看不到这么闪亮的时刻。
  ...
  说起蜀地的“天府”之称,袁耀是真心实意的佩服先哲的伟大。
  秦昭王时期,秦国派出精通水利的李冰到蜀郡任郡守。
  李冰和他的儿子到蜀郡后,开始实地考察岷江沿岸的水清和地势情况,最后制定了治理岷江水患的方案。
  李冰在蜀郡任郡守27年,在任职期间他一手设计并主持了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都江堰建成之后,彻底解决了岷江的水患,成都平原很少有水灾或旱灾,农田得到灌溉,成都平原成为富庶的产粮基地。
  至此,解决了水患的蜀地终于成了天府之地。
  虽然袁耀这一世没去过属地,可上辈子去过啊!
  那都江堰的“鱼嘴”,是其亲眼见过的。
  没错...就在千年之后,站在岷江之上,你就可以正面可以感受到了古人的伟大智慧。
  你甚至可以想象到,就在你站的地方,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应对那涛涛水患。
  文化的传承怎么来的?
  就是这么千年传承下来的!
  每个站在那岷江之上的人,听得这千年前的传奇故事,就能对这个文明,付出全心全意的真情来。
  ...
  袁耀的心神偏了偏,却不妨碍边上那法正与吴懿的推崇之意。
  片刻间那袁耀终于回了神,吴懿连忙上前说道:“太子殿下,如今这剑阁已过,只是若要伐成都,还请先起书信而去,说不得就可叫州牧降来,也不用再起争端。”
  袁耀听得点头应道:“善,自会与季玉兄好好说的,只是怕那刘备在其中作梗,很是不易。”
  “是以这书信归是书信,军马步伐也不可停。”
  “吾已叫荆州兵马也亦是出发,如今巴郡估计已起了战事。”
  说着也是长长一叹道:“皆是吾陈家子嗣,吾也当真不愿见得这般场面。只是不经历鲜血,实在不能平天下。虽叫人痛心不已,也得狠心来伐。”
  吴懿听得也跟着叹了一句道:“谁说不是,若是没那张松与刘备,吾也早是能说通了州牧,哪会叫吾益州百姓徒受战乱!”
  袁耀听得倒是安慰起了那吴懿,直说道:“吴将军已是立的大功了!能拿下这剑阁,也是吴将军的功劳,吾必会上表父皇,为将军请下首功!”
  吴懿付出这么多,乃至背叛与自己时亲故的刘璋,不就是为了袁耀的这一句话,听得连忙就是拜道:“多谢殿下。”
  见二人说完,吴懿得了袁耀的承若,已是满脸的满足,边上的法正才说起了正事道:“太子殿下,巴郡战事,以吾所料,也会势如破竹。等成都接了消息,必是更为慌张。书不书信,倒是无关紧要了。”
  法正这家伙,能力当然是强的不得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