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又见朱隽(3 / 3)
朱铉与刘晔、辛毗等人计议,往长安营救献帝是暂时不能去了,即使朱铉有此心,将士们也未必肯用命。但朱隽若能出面慑服张扬,对黑山军来说,是好事。
朱铉便亲自领着朱贲、张逸轻骑减从奔往中牟,留下刘晔、辛毗共掌军中之事,若有变故便由他们指挥全军,以刘晔、辛毗只能,击败张扬、吕布当不在话下。
中牟亦在河内郡,距离雍城不过两百余里,朱铉等一日间便到达中牟。
见了义父,朱铉兴奋异常,跪下“咚咚咚”磕了数个响头,眼中满含着泪水,语不成声。
两年来驰骋中原,朱隽是他唯一能见到的故人了,朱铉心中别有一番感触。他乡遇故知,朱隽虽严厉苛责,但朱铉仿佛见到了血脉亲人般喜不自禁。朱隽也是感叹莫名,扶起这个螟蛉义子,注视良久。
“吾儿,你的事情,为父都听是了,只有一个字,好!两个字,好!好!”朱隽太激动了,当日认下朱铉做义子,实则是一时冲动,隐隐约约感觉他能成为栋梁之才,没想到大大出乎自己的预料。
朱铉率军在中原各地战纵横驰,创下了赫赫战绩。阳人城下,击败胡轸迫使董卓远遁长安;虎牢关前,斩杀徐荣;在冀州、青州和幽州,更是击溃匈奴骑兵,大败袁术,千里追讨使之闻风丧胆,又勇搓幽州铁骑锋锐,所到之处霸气彰显,天下无人不知。当朝名将朱隽义子朱铉,能征惯战,父子二人皆是名将。
长安城中忠臣义士更是书信频频,恳求朱隽,令其义子携军讨伐李傕等人,匡扶汉室。
“吾儿,快来,咱们坐下说话。”朱隽少有的热情洋溢,反倒使朱铉有些局促不安。
“义父先请上座,您面前哪有孩儿坐的道理?”朱铉虽是激动,仍不敢忘了父子大节。
“坐下才好说话,如此局促哪还有半分父子情分?”朱隽表现出稍有的慈爱祥和,不经意间,朱铉发现义父老了,鬓角苍白容颜衰弱,不再是当年英姿勃发的大将军朱隽。现在,他更像一名父亲,一个需要人关怀和照料的老者。
朱铉心伤之际,默默的坐下听朱隽讲。
“吾儿,你率军驻留在雍城,意欲何为?”
谈起正事,朱隽语气中又多了一份威严。
到得今日,朱铉也不再在朱隽面前假言虚语,遂将张燕和黑山军的事情说了,自然不提出身黄巾之事。不是不敢,而是不愿。
朱隽一生忠肝义胆,虽是迂腐但仍不得不敬他执着坚韧。若是放于常人身上,汉室江山还有几人关心,朱隽能做到不离不弃,世人也应多多敬仰效仿。愚忠不可学,但对心中信念始终铭记并身体力行,朱铉却不得不佩服。若人人能怀着远大抱负,譬如救黎民于水火,即使赴汤蹈火虽死不泯,还有何事不成?朱铉正是敬佩义父的这种精神,所以才不愿他伤心。
“张扬也曾受朝廷加封,现今愿改弦更张,带着部众从良,也正该多多协助。我修书一封,即刻派人送去张扬那里。我的话,他还要掂量掂量的。”朱隽颇为自信的言道,仿佛从世外桃源出来的纯善之民,并不知道纷乱世间的人心叵测。
朱铉听罢,心下虽是有些疑虑,却不敢点破,只向朱隽说道:“义父救世之心万民崇仰,张扬之流也必会深受感动。”
毕竟,有朱隽一封书信兴许会起点作用,总比没有强。
“五十万人,不过拖家带口的流民,若不是袁绍在冀州出手太狠,只需稍加安抚便可化为良善之辈,袁绍无能可见一斑。”
朱隽此言,更使朱铉相信,人老了性情会变得宽容许多。
“义父此言不差!袁绍在冀州打着剿灭黄巾的幌子,实则烧杀淫略抢夺百姓财货,一战下来,竟杀死方圆百里数万人,无论男女老幼都难幸免,鸡犬不留炊烟不起,百里空室不闻人声,鸟兽尽走而天地失色,真是天怒人怨!”
“哼,此等不良之徒,虽心存妄想,天命也不会所归!”
朱隽说到激动处,举步走出帐外,眼望苍穹太虚,满眼星辰点点,明月浮云斑斓之下,褶皱的面部泛起冲天怒意,那一刻,朱铉又看到了曾经的杀伐果决。
朱铉正在一旁感叹,“啪嗒啪嗒”的急匆匆脚步传来,显是有人前来,忙转头看,张逸的声音已经响起,“将军,雍城有紧急军情报来。”
“何事?”朱铉和朱隽同声问道。
“张扬出兵袭击我军!”(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朱铉便亲自领着朱贲、张逸轻骑减从奔往中牟,留下刘晔、辛毗共掌军中之事,若有变故便由他们指挥全军,以刘晔、辛毗只能,击败张扬、吕布当不在话下。
中牟亦在河内郡,距离雍城不过两百余里,朱铉等一日间便到达中牟。
见了义父,朱铉兴奋异常,跪下“咚咚咚”磕了数个响头,眼中满含着泪水,语不成声。
两年来驰骋中原,朱隽是他唯一能见到的故人了,朱铉心中别有一番感触。他乡遇故知,朱隽虽严厉苛责,但朱铉仿佛见到了血脉亲人般喜不自禁。朱隽也是感叹莫名,扶起这个螟蛉义子,注视良久。
“吾儿,你的事情,为父都听是了,只有一个字,好!两个字,好!好!”朱隽太激动了,当日认下朱铉做义子,实则是一时冲动,隐隐约约感觉他能成为栋梁之才,没想到大大出乎自己的预料。
朱铉率军在中原各地战纵横驰,创下了赫赫战绩。阳人城下,击败胡轸迫使董卓远遁长安;虎牢关前,斩杀徐荣;在冀州、青州和幽州,更是击溃匈奴骑兵,大败袁术,千里追讨使之闻风丧胆,又勇搓幽州铁骑锋锐,所到之处霸气彰显,天下无人不知。当朝名将朱隽义子朱铉,能征惯战,父子二人皆是名将。
长安城中忠臣义士更是书信频频,恳求朱隽,令其义子携军讨伐李傕等人,匡扶汉室。
“吾儿,快来,咱们坐下说话。”朱隽少有的热情洋溢,反倒使朱铉有些局促不安。
“义父先请上座,您面前哪有孩儿坐的道理?”朱铉虽是激动,仍不敢忘了父子大节。
“坐下才好说话,如此局促哪还有半分父子情分?”朱隽表现出稍有的慈爱祥和,不经意间,朱铉发现义父老了,鬓角苍白容颜衰弱,不再是当年英姿勃发的大将军朱隽。现在,他更像一名父亲,一个需要人关怀和照料的老者。
朱铉心伤之际,默默的坐下听朱隽讲。
“吾儿,你率军驻留在雍城,意欲何为?”
谈起正事,朱隽语气中又多了一份威严。
到得今日,朱铉也不再在朱隽面前假言虚语,遂将张燕和黑山军的事情说了,自然不提出身黄巾之事。不是不敢,而是不愿。
朱隽一生忠肝义胆,虽是迂腐但仍不得不敬他执着坚韧。若是放于常人身上,汉室江山还有几人关心,朱隽能做到不离不弃,世人也应多多敬仰效仿。愚忠不可学,但对心中信念始终铭记并身体力行,朱铉却不得不佩服。若人人能怀着远大抱负,譬如救黎民于水火,即使赴汤蹈火虽死不泯,还有何事不成?朱铉正是敬佩义父的这种精神,所以才不愿他伤心。
“张扬也曾受朝廷加封,现今愿改弦更张,带着部众从良,也正该多多协助。我修书一封,即刻派人送去张扬那里。我的话,他还要掂量掂量的。”朱隽颇为自信的言道,仿佛从世外桃源出来的纯善之民,并不知道纷乱世间的人心叵测。
朱铉听罢,心下虽是有些疑虑,却不敢点破,只向朱隽说道:“义父救世之心万民崇仰,张扬之流也必会深受感动。”
毕竟,有朱隽一封书信兴许会起点作用,总比没有强。
“五十万人,不过拖家带口的流民,若不是袁绍在冀州出手太狠,只需稍加安抚便可化为良善之辈,袁绍无能可见一斑。”
朱隽此言,更使朱铉相信,人老了性情会变得宽容许多。
“义父此言不差!袁绍在冀州打着剿灭黄巾的幌子,实则烧杀淫略抢夺百姓财货,一战下来,竟杀死方圆百里数万人,无论男女老幼都难幸免,鸡犬不留炊烟不起,百里空室不闻人声,鸟兽尽走而天地失色,真是天怒人怨!”
“哼,此等不良之徒,虽心存妄想,天命也不会所归!”
朱隽说到激动处,举步走出帐外,眼望苍穹太虚,满眼星辰点点,明月浮云斑斓之下,褶皱的面部泛起冲天怒意,那一刻,朱铉又看到了曾经的杀伐果决。
朱铉正在一旁感叹,“啪嗒啪嗒”的急匆匆脚步传来,显是有人前来,忙转头看,张逸的声音已经响起,“将军,雍城有紧急军情报来。”
“何事?”朱铉和朱隽同声问道。
“张扬出兵袭击我军!”(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