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围困定陶(4 / 5)
程昱见郭嘉献策,也忙道:“朱铉那里自是要派人去,我军后方更要多派探马,侦明敌情。粮草辎重乃是重中之重,可派曹纯率虎豹骑前去接应。”
曹操对二人之策,略一思忖,便逐条采纳。
派出曹纯及一千虎豹骑接应于禁、李典;又令程昱前往联络朱铉;郭嘉也去分拨数十股探马出去,在周边百余里侦查敌情。
数日后,于禁、李典押解粮草抵达,据二人言,未见吕布及部下虎将、狼骑。
“偷袭我军后军,焚烧粮草,是何人所为?”曹操不由的纳闷。
正在此时,郭嘉来告知,城内密探送出消息。
偷袭曹军后队粮草的,乃是吴资同窗梁习。
梁习在庞番、耿隆发兵后,以防备乘氏朱铉为名,率领五千兵马分批出城,未引起曹军暗探的足够重视。
出城后,梁习留下大部队驻扎在乘氏与定陶咽喉要道,亲自遴选精壮千余人,奔袭曹军后方,险些焚烧掉曹军全部粮草。
“梁习?”这个名字的主人,给曹操留下极深的印象。
程昱言道:“梁习是吴资的发小同窗,后来从师陈宫。主公主掌兖州后,此人为陈宫举为孝廉,任命乘氏县令。陈宫造反,他便弃官不做,前来相助吴资。”
“陈先生的弟子么?果然优秀!”曹操笑道。
显然,陈宫所为虽是遭曹操痛恨,但对其本人,曹操还是颇为敬佩。
曹操自不可能纠结于此事,他更心焦的是,吕布何时来救定陶?与吕布的这场遭遇战,被曹操视为整个兖州战役的决战之战。
又是数日过去,侦骑不断传回消息。
吕布率五千余兵马,前来救援定陶。
陈宫另率万余人,攻打鄄城。
而留守濮阳的,是曹操的结义大哥,陈留太守张邈。
曹操当机立断,留下曹洪、程许褚继续围困定陶,自己带着典韦及数百虎卫军,再有曹纯率领虎豹骑,前往迎击吕布。
当吕布率军刚过句阳,便得知曹操亲率虎豹骑而来。
两军相聚五里,各自扎下营盘。当夜,曹操便遣人来下战书。
吕布阴沉了脸,看着手中的战书。
曹操的话不多,邀约明日平原之地一战,双方各遣精锐出战,不死不休。
曹操好大的决心,好强的口气。
吕布偏偏是个信奉武力的人,倒也正和了他的心意。
吕布自幼从军,并不曾学习文字,也不要旁人代笔,自己抓过管笔来,在写有战术的帛绢之上,歪歪扭扭写下硕大的一个“战”字。
待得曹军使节走后,张辽、高顺上前,与吕布言道:“主公,曹操性情狡猾阴险。现今我方兵多,他不过仗着精锐,却口气如此之大,想来必是有所筹措,不得不防。”
“哦,他有何筹措?”吕布不信邪,脑袋里除了武力,也没有那没多弯弯绕绕。
“朱铉和他的鲲鹏骑,乃是曹操的依仗,也是我军心腹之患。”张辽言道。
吕布听闻“朱铉”和“鲲鹏骑”,立时气不打一处来,多次触过霉头,不可谓不刻骨铭心。 ↑返回顶部↑
曹操对二人之策,略一思忖,便逐条采纳。
派出曹纯及一千虎豹骑接应于禁、李典;又令程昱前往联络朱铉;郭嘉也去分拨数十股探马出去,在周边百余里侦查敌情。
数日后,于禁、李典押解粮草抵达,据二人言,未见吕布及部下虎将、狼骑。
“偷袭我军后军,焚烧粮草,是何人所为?”曹操不由的纳闷。
正在此时,郭嘉来告知,城内密探送出消息。
偷袭曹军后队粮草的,乃是吴资同窗梁习。
梁习在庞番、耿隆发兵后,以防备乘氏朱铉为名,率领五千兵马分批出城,未引起曹军暗探的足够重视。
出城后,梁习留下大部队驻扎在乘氏与定陶咽喉要道,亲自遴选精壮千余人,奔袭曹军后方,险些焚烧掉曹军全部粮草。
“梁习?”这个名字的主人,给曹操留下极深的印象。
程昱言道:“梁习是吴资的发小同窗,后来从师陈宫。主公主掌兖州后,此人为陈宫举为孝廉,任命乘氏县令。陈宫造反,他便弃官不做,前来相助吴资。”
“陈先生的弟子么?果然优秀!”曹操笑道。
显然,陈宫所为虽是遭曹操痛恨,但对其本人,曹操还是颇为敬佩。
曹操自不可能纠结于此事,他更心焦的是,吕布何时来救定陶?与吕布的这场遭遇战,被曹操视为整个兖州战役的决战之战。
又是数日过去,侦骑不断传回消息。
吕布率五千余兵马,前来救援定陶。
陈宫另率万余人,攻打鄄城。
而留守濮阳的,是曹操的结义大哥,陈留太守张邈。
曹操当机立断,留下曹洪、程许褚继续围困定陶,自己带着典韦及数百虎卫军,再有曹纯率领虎豹骑,前往迎击吕布。
当吕布率军刚过句阳,便得知曹操亲率虎豹骑而来。
两军相聚五里,各自扎下营盘。当夜,曹操便遣人来下战书。
吕布阴沉了脸,看着手中的战书。
曹操的话不多,邀约明日平原之地一战,双方各遣精锐出战,不死不休。
曹操好大的决心,好强的口气。
吕布偏偏是个信奉武力的人,倒也正和了他的心意。
吕布自幼从军,并不曾学习文字,也不要旁人代笔,自己抓过管笔来,在写有战术的帛绢之上,歪歪扭扭写下硕大的一个“战”字。
待得曹军使节走后,张辽、高顺上前,与吕布言道:“主公,曹操性情狡猾阴险。现今我方兵多,他不过仗着精锐,却口气如此之大,想来必是有所筹措,不得不防。”
“哦,他有何筹措?”吕布不信邪,脑袋里除了武力,也没有那没多弯弯绕绕。
“朱铉和他的鲲鹏骑,乃是曹操的依仗,也是我军心腹之患。”张辽言道。
吕布听闻“朱铉”和“鲲鹏骑”,立时气不打一处来,多次触过霉头,不可谓不刻骨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