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密晤(上)(3 / 4)
“无不妥,很合适!”
言罢,董承又故作镇定,再与贵妃说几句话,方才告辞而去。
回到府中,董承屏退左右,剪开衣带,发现了诏旨。
“除贼!”
诏旨的立意便是要铲除曹操。
此事,有些出乎意料。平日里,曹操的跋扈,虽初现倪端。但较之董卓、李傕,还算不得欺君罔上毫无纲纪。
但毕竟,献帝已然长大了,有了权力的欲望,更有了对尊严的渴望。更多的,是不希望,再生活在这种战战栗栗的恐惧之中。
作为外戚,董承过得也甚是压抑。曹操安排了人,时刻监视着董承府,即使是府内,估计也有曹操安排的密探。
当然,董承在长安时,比现今凶险得多,也挺过来了。因此,他对目前的局势,自认为尚不足虑。 虽被监视,也不过是在暗中。
作为外戚,对权力的渴望,几乎是伴随着女儿嫁与皇帝那一天起,便在心中萌芽。但是,眼看着权臣执掌朝纲,皇帝如提线木偶,董承也觉窝心憋火。
得到‘衣带诏’,董承内心略微犹豫,很快就下决心,与皇帝共进退,荣华富贵或身败名裂,只在一搏。
董承迅速与老友们取得联系,共商对策。
董承联系的人,有长水校尉王子服,昭信将军吴子兰,越骑校尉种辑。
这三人,自董卓当政时,就与董承一起扶保献帝,可谓忠心耿耿。
但,只有忠心是不够的。董承等四人,没有兵权,不是诸侯。
王子服于是建议,何不联络外藩诸侯,营救献帝,而董承等人为内应。
董承对王子服的建议,斟酌再三,也觉得有一定道理。
无论怎么谋划,最后还是要靠兵变,才可能铲除曹氏的势力。
但,外藩诸侯,真心扶保献帝的,真假难辨。
有如当初的曹操,表面恭恭敬敬,一旦将献帝挟持来许都,便暴露本来面目。欺君罔上恣意矫诏,表面上‘奉天子以安诸侯’,实则‘挟天子以令诸侯’。
将献帝,做了傀儡。
四人分析来,分析去,都觉得无合适之人。
“咦!为何独独漏算此人?”王子服突然脑中灵光一闪,想起一人。
各位不用说,也明白此人是谁,朱铉。
原来,四人只想着天下各隅诸侯,希冀借助外力。为何?现今许都朝堂内,有实权,掌兵的,都是曹操亲信,自然不去留意。
待到王子服讲出朱铉的名字,董承三人,也怦然心动。
朱铉是朱儁的义子,以朱儁对献帝的忠心,这朱铉多少也会受到影响。
这从朱儁往常对朱铉的评议,也可看出一二。
自来到许都,虽不曾直接接触,但都暗自观察过。
勇猛自不必说,斩杀李傕、郭汜,声威震慑朝野。 ↑返回顶部↑
言罢,董承又故作镇定,再与贵妃说几句话,方才告辞而去。
回到府中,董承屏退左右,剪开衣带,发现了诏旨。
“除贼!”
诏旨的立意便是要铲除曹操。
此事,有些出乎意料。平日里,曹操的跋扈,虽初现倪端。但较之董卓、李傕,还算不得欺君罔上毫无纲纪。
但毕竟,献帝已然长大了,有了权力的欲望,更有了对尊严的渴望。更多的,是不希望,再生活在这种战战栗栗的恐惧之中。
作为外戚,董承过得也甚是压抑。曹操安排了人,时刻监视着董承府,即使是府内,估计也有曹操安排的密探。
当然,董承在长安时,比现今凶险得多,也挺过来了。因此,他对目前的局势,自认为尚不足虑。 虽被监视,也不过是在暗中。
作为外戚,对权力的渴望,几乎是伴随着女儿嫁与皇帝那一天起,便在心中萌芽。但是,眼看着权臣执掌朝纲,皇帝如提线木偶,董承也觉窝心憋火。
得到‘衣带诏’,董承内心略微犹豫,很快就下决心,与皇帝共进退,荣华富贵或身败名裂,只在一搏。
董承迅速与老友们取得联系,共商对策。
董承联系的人,有长水校尉王子服,昭信将军吴子兰,越骑校尉种辑。
这三人,自董卓当政时,就与董承一起扶保献帝,可谓忠心耿耿。
但,只有忠心是不够的。董承等四人,没有兵权,不是诸侯。
王子服于是建议,何不联络外藩诸侯,营救献帝,而董承等人为内应。
董承对王子服的建议,斟酌再三,也觉得有一定道理。
无论怎么谋划,最后还是要靠兵变,才可能铲除曹氏的势力。
但,外藩诸侯,真心扶保献帝的,真假难辨。
有如当初的曹操,表面恭恭敬敬,一旦将献帝挟持来许都,便暴露本来面目。欺君罔上恣意矫诏,表面上‘奉天子以安诸侯’,实则‘挟天子以令诸侯’。
将献帝,做了傀儡。
四人分析来,分析去,都觉得无合适之人。
“咦!为何独独漏算此人?”王子服突然脑中灵光一闪,想起一人。
各位不用说,也明白此人是谁,朱铉。
原来,四人只想着天下各隅诸侯,希冀借助外力。为何?现今许都朝堂内,有实权,掌兵的,都是曹操亲信,自然不去留意。
待到王子服讲出朱铉的名字,董承三人,也怦然心动。
朱铉是朱儁的义子,以朱儁对献帝的忠心,这朱铉多少也会受到影响。
这从朱儁往常对朱铉的评议,也可看出一二。
自来到许都,虽不曾直接接触,但都暗自观察过。
勇猛自不必说,斩杀李傕、郭汜,声威震慑朝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