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密晤(下)(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朱铉深思熟虑一番,话语其中包含的内容,非同小可。
  天命,极可能就是天子之命。除贼,虽未明说,但似乎曹操无疑。
  如何作答?可真草率不得。
  许久,朱铉都未作答。
  董承反倒心内窃喜。为何?若朱铉急急回答,必然是敷衍。考虑这么久,看来,朱铉并非完全心向曹操。
  其实朱铉心中,若天子之命,倒真不见得会去遵旨。民权应大于皇权,这已是有定论。
  但曹操若是学董卓、李傕,倒行逆施,天怒人怨,天下人皆喊杀,则自己也义不容辞。
  想定了,朱铉答道:“天命所归,自然遵从。”
  董承哪里料到,朱铉口中‘天命’与自己的‘天子之命’,是两回事。
  当下,董承大喜过望。
  “将军,匡扶汉室,非你莫属!”
  朱铉摆手道:“天命所归者,岂能只在乎我一人?要天下人齐心方可。”
  董承点头道:“此言非虚!如此,将军启程之人,我再拜访。”
  各位要问,董承为何不拿出圣旨来?
  仅相谈一次,便将圣旨掏出,这可能吗?
  即便董承将个人生死度之身外,但这还牵涉献帝呢。
  董承自董卓开始,便深谙危机中生存之道,这么多年的历练,早就磨砺了他‘戒急用忍’的个性,甚或有些谨慎有余。
  这一次,只是当面试探。其后,还要观其言察其行,全面揣摩审视。
  待到心内有了三分认知,董承便告辞而去。
  来日方长,推翻曹氏非一人之力可为,倒不急于一时,拉朱铉入伙。
  被董承这么一耽搁,朱铉回到乘氏,已是入夜时分。
  距离城外三十里,只见牵招、梁习率领数百鲲鹏骑而来。
  朱铉询问得知,因其迟迟不归,辛毗等人忧心,派出牵招、梁习前来迎接。
  回到乘氏,朱铉于路途之事不做解释,更未将董承之名说出。
  部下随扈,都知道规矩,自然无人多嘴私下乱传。
  -----------------------------------------------------------------------------------------------------------------------------
  明日周末,照例休息。阅读本书,一定要有耐性,海涵海涵(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