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宴席论政(下)(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律法为规矩。”
  “儒教为规矩。”
  “道亦为规矩。”
  这律法,不是现成的吗?怎么还说少规矩?
  杨彪着实不解,疑惑问道:“我朝律法明典不下百部,怎说少规矩?即使有匮乏,能补充者,也不多矣!”
  “呵呵!”朱铉不由得微笑,谓之道:“大汉律法重治民,少平等,虽比之秦法,多有不如。秦代法虽苛责,还能制约贵族、官吏。”
  这倒是实情。商鞅变法,核心就是废除特权,以军功、种粮多寡为标准,而非贵族世袭,使平民肯为国出力。
  杨彪几人听闻,心内也是明白,狡辩不得。
  “再者!律法为官府所发,又由官府执行。得之者,即可获利。小民无权过问,自然也不能保护自身,‘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一切皆受上位者随意而为,如何能言‘平等’?”
  “这····?”几人未料到,朱铉竟然如此评价大汉律法,于草芥之民而言,岂不是等同于无?专为上位者私设。
  “谬!大缪!”孔融已是挣红了脸色,口带急促之气,斥道:“官员读经史,修身养性,岂会如你一武夫所言,那般不堪!”
  孔融直接将朱铉此语,列为蛮莽武夫对文人的恶意攻讦。
  董承、杨彪也觉得朱铉言过其实,所以未阻止孔融呵斥,静闻待朱铉作答。
  “噶噶···”朱铉被孔融这么一激,反倒气笑了。须臾之后,方道:“修身养性?自古作大恶者,莫不是饱读诗书之辈。大奸大恶之辈,有几人是目不识丁的草芥之民?”
  孔融听了来气,张嘴要反驳,奇了,竟然辩无可辩。
  似乎人家朱铉说的对啊,真找不出一个‘千夫所指’之人为草芥小民。
  “你为孔圣之后,当明白,自我朝而开始的‘儒教’,与孔孟圣人所倡导的‘儒家思想’,根本就是两回事。你不承认?”
  孔融睁圆了眼,口张得老大,却辩驳不了,只听得喉咙内呼呼喘粗气。
  孔子崇尚‘修身’,注重社稷赐福黎民,劝导施仁政,让利于民。所以,周游天下,四处游说,各路诸侯拜服其人品,而不敢用其政治主张。
  孟子更甚,“民为大,社稷次之,君为轻。”
  而儒教是什么?‘忠君报国’乃是核心。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君为天,民为地,推崇天地和谐。倡导王道德治、确立上下秩序的国家宗教。
  “汉武之后,儒家已死!”朱铉字字珠玑,如利刃插于孔融心肺。
  “你···”孔融不由得勃然大怒,已是起身要上前与朱铉相搏。
  董承、杨彪见状,上前按住孔融,又一起向朱铉言道:“将军!此言太过。我等自幼读经史,万不能受。即使如你岳父,也是要呵责与你的,快别说了。”
  朱铉见他几人这般,心内明了,终是权贵,虽有济世之心,但根本不会放下身段,将自己如草民同等。
  这还是有德行,有修养的。那些朝堂之上的衣冠禽兽,就更没有指望了。
  从此刻,朱铉更明白一个道理。指望官宦、士族来施舍公平,那是与虎谋皮,自己在做痴人说梦。
  “看来,这天下黎民的梦想,唯有自己去争取。我朱铉,就代大地子民,与这些天之骄子们,争一争。皇帝贵为天之子,我这草芥,就做地之子。哼!”
  抱定了心思,朱铉底气更足,直接喝道:“人说暴秦焚书坑儒,宵禁百家。武帝以来,儒教难道不是如此做的?独尊儒家?好一个独尊儒家。你儒家难道不是变了··走狗?”
  几人都惊呆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