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分裂的星轨,穹丘(4k)(2 / 3)
“代达罗斯计划……”
昂热的声音低沉,带著一丝难以置信的沙哑,“上世纪七十年代,英国人提出的恆星际飞船构想,核聚变脉衝推进……理论上可达光速的12%。但他们都认为那只是个纸面上的幻想,需要的力量超越了时代一个世纪。”
“显然,有人並不觉得那是幻想,並且他们找到了实现它的钥匙。”
弗拉梅尔靠在酒柜旁,往常玩世不恭的脸上罕见地笼罩著凝重。
他晃动著杯中琥珀色的液体,目光却没有离开投影,乾涩著开口:“300太瓦……昂热,你知道这个数字意味著什么吗?这相当於整个人类文明当前峰值功耗的十数倍。”
“可他们却在一艘船上,实现了这一点。”
eva的空灵女声在房间內响起,平静地补充著残酷的数据:“根据轨道观测数据反推及残留能源特徵分析,该数值可信度超过92.7%。其加速阶段持续约14天,输出功率峰值稳定在310-330太瓦区间……”
“它成功將总质量超过750万吨的物体在九十日內推送至土星轨道附近,並完成减速,其核心引擎效率远超我们之前的任何预估。”
“750万吨……载员两万……”
昂热闭上眼,仿佛能感受到那庞然大物撕裂地壳、挣脱引力时带来的无声震动。
那本该是一场惊天动地的灾难,却被完美隱藏在了西伯利亚永恆的冻土荒原和那个巨大的尼伯龙根之下,“我们一直以为他们在北西伯利亚建造的是一个堡垒,一个避难所。”
“我们错了,那从来不是一座静止不动的避风巷,那是一艘……埋藏於地下的方舟。而它,在九十多天前,就在我们所有人的眼皮子底下,点火启航,直奔土星而去了?”
“更正一下,老友。”副校长插口,“不是九十多天前。根据这份『北极星远征』计划总纲的最终时间戳,以及eva对比的深空观测数据微弱异常,他们的主聚变引擎阵列是在2004年9月15日全面启动的。”
“距今,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月。近一百天。”
“一百天……”昂热重复了一遍这个数字,像是要品味其间巨大的讽刺,“他们用一百天的时间,跑完了人类最先进太空飞行器需要飞行数年甚至更久的路程,抵达了土星。”
“而我们,直到他们的引擎熄灭,彻底隱藏在土星环的背景辐射和无数冰粒之中,难觅踪跡之后,才通过人家『遗弃』的资料库,赵青的友情『馈赠』,拼凑出了这个故事的全貌?”
守夜人啜饮了一口烈酒,辛辣的滋味似乎让他清醒了一些:“最绝妙的欺骗在於,他们甚至欺骗了自己船上绝大多数的人。”
“想想我们过去零碎得到的情报——『温馨』的赫鲁雪夫楼社区,『稳定』的封闭社会实验,『保存人类火种』的生態圈和基因库……完美的表层偽装。连生活在其中的人都以为自己只是住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北极圈城市里。”
“谁又能想到,自己脚下坚实的『土地』、基地研究所,实则是一个能以近百分之一光速、甚至更快飞行的超级飞船的甲板?”
eva调出了尘封的档案,一些模糊的黑白照片和手写体的会议纪要碎片浮现。
那是1919年的巴黎,雨后的街道上,一群穿黑色长风衣的人正从凯旋门方向撤离,照片边角標註著“第一次分离”。
另一篇日记摘录中,抄下了当时“叛徒”们內部的宣言:
“1918年11月11日,西线停火。但混血种的尸体在索姆河底堆积成山,他们的血染红了莱茵河。我们终於明白,针对龙族的战爭尚未开始,人类就已在自相残杀中展示了毁灭的本能,秘党坚守的『守护』是笑话。”
“屠龙?我们只是在延缓结局,而非改变结局。真正的智慧,是为文明保留火种,而非与註定毁灭的旧世界一同殉葬。”
“末日派……”昂热咀嚼著这个词汇,语气复杂,“一战后的那次分裂……贝奥武夫他们始终不愿多谈。现在看,一切都有了解释。”
副校长接口道,语气带著一丝嘲讽:“战爭的惨烈,人类將科技力量首次以如此工业化、规模化的方式用於杀戮的疯狂,深深触动了部分秘党成员,在跟龙族歷史的相关研究结合后,催生出了一种极端悲观主义。”
“他们认为,龙族统治的时代或许才是『自然』的秩序,人类只是卑劣的篡位者,其本性中的自私与暴力註定了终末的结局。任何试图在正面战场拯救世界的努力,都是徒劳且无谓的牺牲,甚至可能加速最终的清算。”
“理念的衝突无法调和,这批人最终选择了静默地叛离秘党,他们自称为“末日派”(the doomsayers),带走了部分珍贵的研究资料和炼金遗產,悄然隱入歷史的暗面。”
昂热缓缓道:“他们最初的活动基地散布在中欧与东欧,利用战后的混乱局势,开始缓慢而坚定地渗透进魏玛共和国、以及后来的纳~卍~德国的科研机构,更將触角延伸至正在崛起的苏维~埃~联盟。”
“往后的数十年里,当我们沉浸在终结了两次大战的和平假象中时,被视为懦夫躲在暗处舔舐伤口的末日派,却利用了苏德的工业潜力和不受约束的科研环境飞速发展,收穫了资源、人才以及……避人耳目的广阔空间。” ↑返回顶部↑
昂热的声音低沉,带著一丝难以置信的沙哑,“上世纪七十年代,英国人提出的恆星际飞船构想,核聚变脉衝推进……理论上可达光速的12%。但他们都认为那只是个纸面上的幻想,需要的力量超越了时代一个世纪。”
“显然,有人並不觉得那是幻想,並且他们找到了实现它的钥匙。”
弗拉梅尔靠在酒柜旁,往常玩世不恭的脸上罕见地笼罩著凝重。
他晃动著杯中琥珀色的液体,目光却没有离开投影,乾涩著开口:“300太瓦……昂热,你知道这个数字意味著什么吗?这相当於整个人类文明当前峰值功耗的十数倍。”
“可他们却在一艘船上,实现了这一点。”
eva的空灵女声在房间內响起,平静地补充著残酷的数据:“根据轨道观测数据反推及残留能源特徵分析,该数值可信度超过92.7%。其加速阶段持续约14天,输出功率峰值稳定在310-330太瓦区间……”
“它成功將总质量超过750万吨的物体在九十日內推送至土星轨道附近,並完成减速,其核心引擎效率远超我们之前的任何预估。”
“750万吨……载员两万……”
昂热闭上眼,仿佛能感受到那庞然大物撕裂地壳、挣脱引力时带来的无声震动。
那本该是一场惊天动地的灾难,却被完美隱藏在了西伯利亚永恆的冻土荒原和那个巨大的尼伯龙根之下,“我们一直以为他们在北西伯利亚建造的是一个堡垒,一个避难所。”
“我们错了,那从来不是一座静止不动的避风巷,那是一艘……埋藏於地下的方舟。而它,在九十多天前,就在我们所有人的眼皮子底下,点火启航,直奔土星而去了?”
“更正一下,老友。”副校长插口,“不是九十多天前。根据这份『北极星远征』计划总纲的最终时间戳,以及eva对比的深空观测数据微弱异常,他们的主聚变引擎阵列是在2004年9月15日全面启动的。”
“距今,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月。近一百天。”
“一百天……”昂热重复了一遍这个数字,像是要品味其间巨大的讽刺,“他们用一百天的时间,跑完了人类最先进太空飞行器需要飞行数年甚至更久的路程,抵达了土星。”
“而我们,直到他们的引擎熄灭,彻底隱藏在土星环的背景辐射和无数冰粒之中,难觅踪跡之后,才通过人家『遗弃』的资料库,赵青的友情『馈赠』,拼凑出了这个故事的全貌?”
守夜人啜饮了一口烈酒,辛辣的滋味似乎让他清醒了一些:“最绝妙的欺骗在於,他们甚至欺骗了自己船上绝大多数的人。”
“想想我们过去零碎得到的情报——『温馨』的赫鲁雪夫楼社区,『稳定』的封闭社会实验,『保存人类火种』的生態圈和基因库……完美的表层偽装。连生活在其中的人都以为自己只是住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北极圈城市里。”
“谁又能想到,自己脚下坚实的『土地』、基地研究所,实则是一个能以近百分之一光速、甚至更快飞行的超级飞船的甲板?”
eva调出了尘封的档案,一些模糊的黑白照片和手写体的会议纪要碎片浮现。
那是1919年的巴黎,雨后的街道上,一群穿黑色长风衣的人正从凯旋门方向撤离,照片边角標註著“第一次分离”。
另一篇日记摘录中,抄下了当时“叛徒”们內部的宣言:
“1918年11月11日,西线停火。但混血种的尸体在索姆河底堆积成山,他们的血染红了莱茵河。我们终於明白,针对龙族的战爭尚未开始,人类就已在自相残杀中展示了毁灭的本能,秘党坚守的『守护』是笑话。”
“屠龙?我们只是在延缓结局,而非改变结局。真正的智慧,是为文明保留火种,而非与註定毁灭的旧世界一同殉葬。”
“末日派……”昂热咀嚼著这个词汇,语气复杂,“一战后的那次分裂……贝奥武夫他们始终不愿多谈。现在看,一切都有了解释。”
副校长接口道,语气带著一丝嘲讽:“战爭的惨烈,人类將科技力量首次以如此工业化、规模化的方式用於杀戮的疯狂,深深触动了部分秘党成员,在跟龙族歷史的相关研究结合后,催生出了一种极端悲观主义。”
“他们认为,龙族统治的时代或许才是『自然』的秩序,人类只是卑劣的篡位者,其本性中的自私与暴力註定了终末的结局。任何试图在正面战场拯救世界的努力,都是徒劳且无谓的牺牲,甚至可能加速最终的清算。”
“理念的衝突无法调和,这批人最终选择了静默地叛离秘党,他们自称为“末日派”(the doomsayers),带走了部分珍贵的研究资料和炼金遗產,悄然隱入歷史的暗面。”
昂热缓缓道:“他们最初的活动基地散布在中欧与东欧,利用战后的混乱局势,开始缓慢而坚定地渗透进魏玛共和国、以及后来的纳~卍~德国的科研机构,更將触角延伸至正在崛起的苏维~埃~联盟。”
“往后的数十年里,当我们沉浸在终结了两次大战的和平假象中时,被视为懦夫躲在暗处舔舐伤口的末日派,却利用了苏德的工业潜力和不受约束的科研环境飞速发展,收穫了资源、人才以及……避人耳目的广阔空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