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广寒前哨,制敌四策(4K)(2 / 4)
紧接著,又有一队体型更大、造型更复杂、仿佛是多足工程机械般的无人单元,拖曳著某种发光的能量导管,沿著墙壁快速移动。
更有庞大如鯨鱼的运输舰艇,静默地悬浮在固定航线上,腹部偶尔开启,吐出或吞入微小的工作单元,內里隱约可见草盆栽。
“哇哦……”
芬格尔看著这充满未来科幻感的一幕,在这极寒的古典仙境中上演,感觉无比违和又莫名协调:“话说,这么大一坨……『云』,是怎么飘在天上的?这玩意到底有多重?”
施夷光语气平淡:“全重约25亿吨。”
“多……多少?!”
芬格尔差点咬到舌头,“25亿……吨?!普通的积云大概也就几百上千吨吧?这东西是它的多少万倍?!难道用了反重力技术?”
“只是单纯的空气浮力,类似於超级气艇,”施夷光解释道,“相比於它上万立方千米的总体积,这个质量其实微不足道。”
“至於构建『广寒前哨』的材料来源,则是经由一系列复杂的大气调控工程试验,將热带洋面生成的气旋系统,其携带的庞大能量和水分,通过『大气灵压弹弓』效应级联式地导向高纬度区域,牵引、转化、重塑。”
“整个过程中,会动用『无双风雨剑意』进行引导和形態约束,辅以『应龙蓄水之法』提升其锁水效果。『平流层太阳真火投射阵列』负责提供热力学梯度与部分相位变更所需的能量;
“辅以角动量转化与坍缩致集中技术,进行多重眼壁置换,並通过磁导轨道动能阻尼器进行分级剥离式『入轨』操作,最终,把颱风蜕生的超紧凑核心输送至预定空域,令水分极速冻结,从而收穫足够的极化冰晶……”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那个气旋被运送过来的途中,除了截留了它大部分的闪电形式能量和一小部分物质外,也顺便给东西伯利亚及远东部分乾旱地区带来了近千亿吨的额外降水……算是改善生態的附带效应。”
“所以,这座『广寒宫』就是个冻住了的颱风眼?”
抢先钻入了摆渡艇的芬格尔闻言,再次震撼不已:“不是说,一个成熟颱风系统的能量释放速率,几乎相当於每分钟炸开一颗百万吨当量氢弹吗?比全人类功率都高!这东西你们都能操控?”
一段记忆倏地闪过脑海。
就在不久前,大概10月中下旬那阵子,他百无聊赖窝在新闻部破沙发里刷各大通讯社快讯时,確实接连看到过好几则颇为诡异的气象新闻。
什么“北太平洋双生颶风异常合併”,什么“温带气旋菲奥娜路径突变、强度逆势增强”,什么“风暴系统『安布尔』持续不散,已突破三周存活期,创下卫星时代新记录”……引得全球气象学专家为之譁然!
连篇累牘地播报,各种语焉不详、自相矛盾的临时解释,让无数人直呼“大气动力学不存在了!”
“只是因势利导罢了。”施夷光回覆:“试验的主体其实是汲取整个颱风形成至消亡的绝大部分电荷活动总能量,经多种方式诱导,占比达到了其水汽潜热的1.5%,约10^19j……”
“若非『收割』了这等规模的能量,並將其高度压缩、有序存储於此,这座前哨基地连建都建不起来,也无法维持其內诸多功能,毕竟让玄冰自然相变的电磁环境可不好形成。”
“作为全球『冰晶云系统』的核心之一,某种意义上,『广寒前哨』可被视作一个规模空前的超级电容器与分布式磁场发生器,其內部蓄积並可控释放的磁能总和,现已超过了整个地磁场总量的3倍。”
她顿了顿,补充道:“藉此,它可以间接影响甚至一定程度地掌控全球的大气能量循环。比方说,將0.5%的磁能输送至芝加~哥上空的大气层中,激发强电场,引起一场闪电风暴和相应的降雨,让汉高出门就被雷劈……”
语气平静,却透露出足以改写行星气候的恐怖伟力,只是最后那半句实在有点“冷”。
芬格尔:“……”
星之玛利亚:“……”
瑞吉蕾芙:“……”
5x10^16j级的磁能瞬间释放,这可不是雷劈电击那么简单,比空投几十个小男孩还激烈得多,汉高出不出门,结果怕都是一样。
“这感觉……真像在鯨鱼肚子里坐地铁。”
沉默片刻,芬格尔又尝试活跃起了气氛:“二十来米的摆渡艇,也是气凝胶材质,应该就几十公斤重吧?比我都轻,坐得一点都不安稳,总有种隨时会翻的担忧。飘著空空荡荡,更怕它隨时会熄火栽下。”
“我们是先到b区再下去吗?瑞吉蕾芙小姐需要规避危险,那么该往c区转换至太空站?” ↑返回顶部↑
更有庞大如鯨鱼的运输舰艇,静默地悬浮在固定航线上,腹部偶尔开启,吐出或吞入微小的工作单元,內里隱约可见草盆栽。
“哇哦……”
芬格尔看著这充满未来科幻感的一幕,在这极寒的古典仙境中上演,感觉无比违和又莫名协调:“话说,这么大一坨……『云』,是怎么飘在天上的?这玩意到底有多重?”
施夷光语气平淡:“全重约25亿吨。”
“多……多少?!”
芬格尔差点咬到舌头,“25亿……吨?!普通的积云大概也就几百上千吨吧?这东西是它的多少万倍?!难道用了反重力技术?”
“只是单纯的空气浮力,类似於超级气艇,”施夷光解释道,“相比於它上万立方千米的总体积,这个质量其实微不足道。”
“至於构建『广寒前哨』的材料来源,则是经由一系列复杂的大气调控工程试验,將热带洋面生成的气旋系统,其携带的庞大能量和水分,通过『大气灵压弹弓』效应级联式地导向高纬度区域,牵引、转化、重塑。”
“整个过程中,会动用『无双风雨剑意』进行引导和形態约束,辅以『应龙蓄水之法』提升其锁水效果。『平流层太阳真火投射阵列』负责提供热力学梯度与部分相位变更所需的能量;
“辅以角动量转化与坍缩致集中技术,进行多重眼壁置换,並通过磁导轨道动能阻尼器进行分级剥离式『入轨』操作,最终,把颱风蜕生的超紧凑核心输送至预定空域,令水分极速冻结,从而收穫足够的极化冰晶……”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那个气旋被运送过来的途中,除了截留了它大部分的闪电形式能量和一小部分物质外,也顺便给东西伯利亚及远东部分乾旱地区带来了近千亿吨的额外降水……算是改善生態的附带效应。”
“所以,这座『广寒宫』就是个冻住了的颱风眼?”
抢先钻入了摆渡艇的芬格尔闻言,再次震撼不已:“不是说,一个成熟颱风系统的能量释放速率,几乎相当於每分钟炸开一颗百万吨当量氢弹吗?比全人类功率都高!这东西你们都能操控?”
一段记忆倏地闪过脑海。
就在不久前,大概10月中下旬那阵子,他百无聊赖窝在新闻部破沙发里刷各大通讯社快讯时,確实接连看到过好几则颇为诡异的气象新闻。
什么“北太平洋双生颶风异常合併”,什么“温带气旋菲奥娜路径突变、强度逆势增强”,什么“风暴系统『安布尔』持续不散,已突破三周存活期,创下卫星时代新记录”……引得全球气象学专家为之譁然!
连篇累牘地播报,各种语焉不详、自相矛盾的临时解释,让无数人直呼“大气动力学不存在了!”
“只是因势利导罢了。”施夷光回覆:“试验的主体其实是汲取整个颱风形成至消亡的绝大部分电荷活动总能量,经多种方式诱导,占比达到了其水汽潜热的1.5%,约10^19j……”
“若非『收割』了这等规模的能量,並將其高度压缩、有序存储於此,这座前哨基地连建都建不起来,也无法维持其內诸多功能,毕竟让玄冰自然相变的电磁环境可不好形成。”
“作为全球『冰晶云系统』的核心之一,某种意义上,『广寒前哨』可被视作一个规模空前的超级电容器与分布式磁场发生器,其內部蓄积並可控释放的磁能总和,现已超过了整个地磁场总量的3倍。”
她顿了顿,补充道:“藉此,它可以间接影响甚至一定程度地掌控全球的大气能量循环。比方说,將0.5%的磁能输送至芝加~哥上空的大气层中,激发强电场,引起一场闪电风暴和相应的降雨,让汉高出门就被雷劈……”
语气平静,却透露出足以改写行星气候的恐怖伟力,只是最后那半句实在有点“冷”。
芬格尔:“……”
星之玛利亚:“……”
瑞吉蕾芙:“……”
5x10^16j级的磁能瞬间释放,这可不是雷劈电击那么简单,比空投几十个小男孩还激烈得多,汉高出不出门,结果怕都是一样。
“这感觉……真像在鯨鱼肚子里坐地铁。”
沉默片刻,芬格尔又尝试活跃起了气氛:“二十来米的摆渡艇,也是气凝胶材质,应该就几十公斤重吧?比我都轻,坐得一点都不安稳,总有种隨时会翻的担忧。飘著空空荡荡,更怕它隨时会熄火栽下。”
“我们是先到b区再下去吗?瑞吉蕾芙小姐需要规避危险,那么该往c区转换至太空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