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烟(3 / 8)
石蕴玉整整干了两天,才将石冈凿平。
不过他没算冬梅一分工钱,没吃她一口饭。
冬梅很是过意不去,中秋节的时候,特意买了两瓶白酒和几斤月饼送去他家。虽然不是一个村,其实两家相隔并不太远,从冬梅家拐上正路,跨过一条水沟,翻过一个不高的山冈子,就看见村头有两棵相互依偎的,粗壮高大的老加拿大白杨树。白杨树旁边,那栋黑色小瓦房就是石蕴玉的家。
她去他家的时候,石蕴玉正在院子里洗衣服,院中晒衣服的铁丝架子上,挂满了花花绿绿的女人的衣裙。突然看见冬梅登门,石瓦匠搓着两手有点不知所措地站起来。这时,系在院角落里的老母狗似乎知道了主人心思般,从草窝里钻出来,抖抖身上的乱草,朝着门边的冬梅摇头摆尾温和地叫了几声。
这是冬梅第一次去石瓦匠的家。令她感到意外的是,石瓦匠家中显得非常脏乱,炕上还躺着一个看上去病得挺重的女人。女人约摸四十多岁的样子,见到冬梅慢慢转过头,眼睛直直看着她,没有更多表示。
石蕴玉说,妻子得了肠癌,在医院里做了切割手术,可惜已是晚期,吃喝拉撒尿都不能自理。身边只有一个女儿,已上初中。学校离家几里路远,女儿为省钱一日三顿回家吃饭。不过孩子很懂事,回家洗衣做饭照料妈妈,一刻也不得闲。
说这些话的时候,冬梅看见石蕴玉这条高大结实的汉子的脸上写满了淡漠与悲伤。于是,她没有多想,帮他洗完了剩下的一堆衣服,搭到架子上,一一整好。还将他那凌乱的家收拾了一番。干完这一切的时候,天已黄昏了。
冬梅走的时候,石蕴玉腰里扎着妻子的围裙送她出了门前的小山坡。
走到村头的时候,冬梅回头望望,其实早已分不清他的样子,只有那条花布围裙,很清晰地映于眼帘。
那天夜里,冬梅没有睡踏实,眼前老是晃动着石蕴玉妻子那双无神的眼睛,和小山坡上的花布围裙。半夜里,好不容易迷迷糊糊睡着了,就梦见石蕴玉家中那只温顺的哈巴狗儿,忽然变了脸,张开血盆大口向自己狂吠起来,系在脖子上的铜铃铛也晃动着铛铛地响起来,吓得她飒然醒来,却听见墙上的机械钟正响十二点,原来并不是什么铜铃铛响。
后来,听说石蕴玉的妻子死了。冬梅去镇里赶集市的时候,恰好碰到了正等坐车的石蕴玉。见他打扮得整整齐齐,还刮了胡子,下巴青青地,身上背着厚重的铺盖卷儿,手里提着一兜泥瓦匠干活用的家什,看上去就象当年村里老一辈人闯关东的模样。
石蕴玉说,妻子已死了,没了牵挂,自己也不想老死在穷山窝窝里。村中许多年轻人都走出了大山,去了大城市闯天下。听说外边的世界很精彩,人一辈子总要追求点什么,那怕不成功。石蕴玉说这话的时候,有力地挥动着手臂,脸激动地通红,引得周围的人好奇地探过头看发生了什么事情。
冬梅问,女儿呢?石蕴玉说,住在她爷爷奶奶家。当然,等自己在大城市落稳了脚跟,希望也能让她到城中读书,见见世面,过上城里孩子所拥有的充满童话般美丽的幸福生活。
自打那次分别后,几年中,两人就再也没有见过面,相互间似乎淡淡忘却了。不久前,才听人说,石蕴玉这几年里带着一伙年轻人,承揽了城市里的几个重要工程发了财,而且组建了自己的建筑公司,在那座美丽漂亮的海滨城市中已少有名气,而且早已住上了洋楼。
他的女儿也将户口迁到了城里,并在那里读书。只是他的老父老母去城中住了不到半个月,遛达完了传说中的月亮湾和炮台,就躲在家里不出去了。
老父亲说,东山中的半亩麦子肯定荒满了草。老母亲说,笼子里的那两只白兔儿,可不知对门二聋子家侄媳还记得给喂些嫩草野菜?
见父母故土难离思乡心切,石蕴玉只好将二位老人送回老家,每隔一段时间回家看望一下。
“哦,是蕴玉!”冬梅微笑道:“如今听说是城里人了又很少回家,走熟了宽敞的大马路,就不怕嫂子这儿的坑坑洼洼的小路儿踩翻了你这大贵人的亮皮鞋!”
“看嫂子说的——”石蕴玉道:“叫别人听到了,还以为忘本了呢!莫叫人戳着脊梁骨骂三代。”
冬梅道:“说个笑话。可不知兄弟这次回家又是看望二位老人不成?”
石蕴玉点点头:“双亲毕竟岁数大了,前几天接到父亲托人捎的信儿,说母亲去河边洗衣服,回来的路上,不小心将脚崴伤了。只是村里到县城的泥路实在是太难行走了。路不好行走也罢了,碰巧又下了连阴雨。茔盘南老王叔家的石头冒着风险开着三轮车去医院,不过还是误在了路上。幸好老王叔和儿子石头及其他几个邻居,又用门板抬母亲去了镇医院。我第二天赶回了家,才知道母亲的脚骨摔断了,而且由于路上耽搁了时间,已严重影响了手术效果。”
提起附近村子去县城的土路,人们就编唱说:
无雨泥一身,雪飞伴尘灰。大雨急连绵,四轮底朝天。
王母蟠桃会,老君喝个醉,误走秦家路,屁股跌个碎。
其实,这条泥路不只是我们这个村子,也是东村石甲湾去外地的唯一跑得动车的路。
冬梅见石蕴玉说着村里的土路,不由地叹息道:“两个月前,这个村里有一个年轻媳妇忽然觉得肚子疼得慌。家里人一看,知道是女人要分娩的征兆。因为年轻媳妇岁数大了些,怕孩子难产,就急忙找了一辆三轮车载着向镇医院赶去。可惜路况太差,车颠簸得厉害,女人就提前分娩了。不幸的是,那女人遇上了难产,车上的几个跟随女人又没有经验,大家乱做一团。等到去了医院,年轻媳妇已全身冰凉。医生们抢救了半天,也没救回她与肚子里孩子的性命。医生说,若再早到十分钟,娘俩的性命就有希望保住了!”
听冬梅说这个悲伤的故事,黑暗中的石蕴玉神情变得激动起来:“咱们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走在这条兔子都不拉屎的山路间,不知耽搁了多少人的青春,误了多少人的性命!村中女儿因此多远嫁他乡,而邻村的女人们都不愿意听到我们两个村子的名字,以为它是闭塞和落后的代名词,因而许多老男人打了一辈子的光棍,许多年青小伙儿变成了鸡鸣狗盗之徒”
石蕴玉说了一长串的话,冬梅觉得这石蕴玉去大城市住了几年,变得更加文质彬彬起来,言语里充满了激情。
可也是,听说他年轻的时候当过小学老师,因为有些才华,被调去了公社教委。后来因写了一些诗,被认作是讥讽文革而受批判,一气之下,就解甲归田了。
其间,他干过铁匠,还学了半年的木匠,临改革开放的那几年才拜师做了泥瓦匠。在做木匠那一段时间,也是他度过的最艰难时光。那时孩子既幼小,妻子一直被一种怪病缠身,四处求医问药不见好转。 ↑返回顶部↑
不过他没算冬梅一分工钱,没吃她一口饭。
冬梅很是过意不去,中秋节的时候,特意买了两瓶白酒和几斤月饼送去他家。虽然不是一个村,其实两家相隔并不太远,从冬梅家拐上正路,跨过一条水沟,翻过一个不高的山冈子,就看见村头有两棵相互依偎的,粗壮高大的老加拿大白杨树。白杨树旁边,那栋黑色小瓦房就是石蕴玉的家。
她去他家的时候,石蕴玉正在院子里洗衣服,院中晒衣服的铁丝架子上,挂满了花花绿绿的女人的衣裙。突然看见冬梅登门,石瓦匠搓着两手有点不知所措地站起来。这时,系在院角落里的老母狗似乎知道了主人心思般,从草窝里钻出来,抖抖身上的乱草,朝着门边的冬梅摇头摆尾温和地叫了几声。
这是冬梅第一次去石瓦匠的家。令她感到意外的是,石瓦匠家中显得非常脏乱,炕上还躺着一个看上去病得挺重的女人。女人约摸四十多岁的样子,见到冬梅慢慢转过头,眼睛直直看着她,没有更多表示。
石蕴玉说,妻子得了肠癌,在医院里做了切割手术,可惜已是晚期,吃喝拉撒尿都不能自理。身边只有一个女儿,已上初中。学校离家几里路远,女儿为省钱一日三顿回家吃饭。不过孩子很懂事,回家洗衣做饭照料妈妈,一刻也不得闲。
说这些话的时候,冬梅看见石蕴玉这条高大结实的汉子的脸上写满了淡漠与悲伤。于是,她没有多想,帮他洗完了剩下的一堆衣服,搭到架子上,一一整好。还将他那凌乱的家收拾了一番。干完这一切的时候,天已黄昏了。
冬梅走的时候,石蕴玉腰里扎着妻子的围裙送她出了门前的小山坡。
走到村头的时候,冬梅回头望望,其实早已分不清他的样子,只有那条花布围裙,很清晰地映于眼帘。
那天夜里,冬梅没有睡踏实,眼前老是晃动着石蕴玉妻子那双无神的眼睛,和小山坡上的花布围裙。半夜里,好不容易迷迷糊糊睡着了,就梦见石蕴玉家中那只温顺的哈巴狗儿,忽然变了脸,张开血盆大口向自己狂吠起来,系在脖子上的铜铃铛也晃动着铛铛地响起来,吓得她飒然醒来,却听见墙上的机械钟正响十二点,原来并不是什么铜铃铛响。
后来,听说石蕴玉的妻子死了。冬梅去镇里赶集市的时候,恰好碰到了正等坐车的石蕴玉。见他打扮得整整齐齐,还刮了胡子,下巴青青地,身上背着厚重的铺盖卷儿,手里提着一兜泥瓦匠干活用的家什,看上去就象当年村里老一辈人闯关东的模样。
石蕴玉说,妻子已死了,没了牵挂,自己也不想老死在穷山窝窝里。村中许多年轻人都走出了大山,去了大城市闯天下。听说外边的世界很精彩,人一辈子总要追求点什么,那怕不成功。石蕴玉说这话的时候,有力地挥动着手臂,脸激动地通红,引得周围的人好奇地探过头看发生了什么事情。
冬梅问,女儿呢?石蕴玉说,住在她爷爷奶奶家。当然,等自己在大城市落稳了脚跟,希望也能让她到城中读书,见见世面,过上城里孩子所拥有的充满童话般美丽的幸福生活。
自打那次分别后,几年中,两人就再也没有见过面,相互间似乎淡淡忘却了。不久前,才听人说,石蕴玉这几年里带着一伙年轻人,承揽了城市里的几个重要工程发了财,而且组建了自己的建筑公司,在那座美丽漂亮的海滨城市中已少有名气,而且早已住上了洋楼。
他的女儿也将户口迁到了城里,并在那里读书。只是他的老父老母去城中住了不到半个月,遛达完了传说中的月亮湾和炮台,就躲在家里不出去了。
老父亲说,东山中的半亩麦子肯定荒满了草。老母亲说,笼子里的那两只白兔儿,可不知对门二聋子家侄媳还记得给喂些嫩草野菜?
见父母故土难离思乡心切,石蕴玉只好将二位老人送回老家,每隔一段时间回家看望一下。
“哦,是蕴玉!”冬梅微笑道:“如今听说是城里人了又很少回家,走熟了宽敞的大马路,就不怕嫂子这儿的坑坑洼洼的小路儿踩翻了你这大贵人的亮皮鞋!”
“看嫂子说的——”石蕴玉道:“叫别人听到了,还以为忘本了呢!莫叫人戳着脊梁骨骂三代。”
冬梅道:“说个笑话。可不知兄弟这次回家又是看望二位老人不成?”
石蕴玉点点头:“双亲毕竟岁数大了,前几天接到父亲托人捎的信儿,说母亲去河边洗衣服,回来的路上,不小心将脚崴伤了。只是村里到县城的泥路实在是太难行走了。路不好行走也罢了,碰巧又下了连阴雨。茔盘南老王叔家的石头冒着风险开着三轮车去医院,不过还是误在了路上。幸好老王叔和儿子石头及其他几个邻居,又用门板抬母亲去了镇医院。我第二天赶回了家,才知道母亲的脚骨摔断了,而且由于路上耽搁了时间,已严重影响了手术效果。”
提起附近村子去县城的土路,人们就编唱说:
无雨泥一身,雪飞伴尘灰。大雨急连绵,四轮底朝天。
王母蟠桃会,老君喝个醉,误走秦家路,屁股跌个碎。
其实,这条泥路不只是我们这个村子,也是东村石甲湾去外地的唯一跑得动车的路。
冬梅见石蕴玉说着村里的土路,不由地叹息道:“两个月前,这个村里有一个年轻媳妇忽然觉得肚子疼得慌。家里人一看,知道是女人要分娩的征兆。因为年轻媳妇岁数大了些,怕孩子难产,就急忙找了一辆三轮车载着向镇医院赶去。可惜路况太差,车颠簸得厉害,女人就提前分娩了。不幸的是,那女人遇上了难产,车上的几个跟随女人又没有经验,大家乱做一团。等到去了医院,年轻媳妇已全身冰凉。医生们抢救了半天,也没救回她与肚子里孩子的性命。医生说,若再早到十分钟,娘俩的性命就有希望保住了!”
听冬梅说这个悲伤的故事,黑暗中的石蕴玉神情变得激动起来:“咱们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走在这条兔子都不拉屎的山路间,不知耽搁了多少人的青春,误了多少人的性命!村中女儿因此多远嫁他乡,而邻村的女人们都不愿意听到我们两个村子的名字,以为它是闭塞和落后的代名词,因而许多老男人打了一辈子的光棍,许多年青小伙儿变成了鸡鸣狗盗之徒”
石蕴玉说了一长串的话,冬梅觉得这石蕴玉去大城市住了几年,变得更加文质彬彬起来,言语里充满了激情。
可也是,听说他年轻的时候当过小学老师,因为有些才华,被调去了公社教委。后来因写了一些诗,被认作是讥讽文革而受批判,一气之下,就解甲归田了。
其间,他干过铁匠,还学了半年的木匠,临改革开放的那几年才拜师做了泥瓦匠。在做木匠那一段时间,也是他度过的最艰难时光。那时孩子既幼小,妻子一直被一种怪病缠身,四处求医问药不见好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