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第 75 章 周瑜掌兵(2 / 3)
益州到底是必得之地,若是被孙权得之,直接被夹在中间,这种事情也必然不能发生,就算是有可能发生,也不行,至少也要拖拖后腿,又或者试图齐头并发,但是那个时候,荆州刚初定,根基未稳就开始试图攻城略地恐怕不好,蜀中的难打程度,一言难以蔽之。
退一步来说,假设益州牧求援,主公也不一定就会袖手旁观,若是真的出手,那就更要撕破脸了。
糜竺也有这个念头,毕竟那位益州牧那是真的能够在别人瞌睡了给递枕头的主,虽然背后有张松、孝直的手笔。
“也说不得就是纯粹的无功而返,甚至被因孤军深入而深陷益州。”刘备道。
没人比他更清楚益州好不好打,尤其是他还是被迎进去的,奔着张鲁去的时候,结果后头出事了,传令过来勿复关通于他,真就是他这边还没理由,也还没下去手打呢,转过头来对方先撕破脸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季玉兄,实在让人不知道应该说是感激还是别的什么。
虽然究其原因是张子乔的缘故。
不过问题是他那个时候,没出手,而是走了朝着张鲁所在地而去了。
想到此处,刘备更为感慨了。
又看了眼那边认真看向方镜的张表,心下到底舒了口气。
“一切至此,主公不必多心,一切自有定论。”诸葛亮道。
闻言,刘备点了点头。
法正倒是想说如果一切发生,大抵是不会让人入关的,即便是主公大概也不行,他和张松就算是想劝,那也要掂量一下,会不会最终没把主公带来,反而把周瑜招进来。
为了避免这种事情,也断然要等一切少有定数的时候。
或者找准时机,一步到位。
不过就以主公的人品,有些东西,的确有些说不准,不过也到底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想到此处,法正放下了心思。
目光再看向方镜
不得不说,就这一幕,实在有些似曾相识。
孙策当年也是计划都已经做好了,结果人还没出去就没了。
周瑜也是。
且不说益州能不能拿下来,就说那日后,东吴到底有个战略家在前,而不是一路盲打扩充地盘,最终造成只要曹魏想拖,东吴和蜀汉就自动进入等死的状态,但凡周瑜还在,也不至于到正事干不成,就会背刺盟友的地步。
当然,也可以假设周瑜也拿不下来合肥,但是大概也会劝阻维持原样,因为别看关羽再厉害,再名震九州,实际上也没打下樊城。曹魏那边抽调兵力,只要这边围城能围住,孤兵还能翻起多少浪花
但凡不是孙权亲征大权独掌,能至于被张辽八百人打成那样吗士气直接落的跟没有似的。
见小利而忘义,图大事而惜身,这就是东吴后期的情况,当然对于一个单纯想要偏居一隅的政权,其实算不上什么,北面打不过就打东面,总之不能让旁人踩在头上,警惕有希望摇身一变青云直上的盟友,关键是孙权还有进取天下的野心,从当年不愿送质子去曹操那,到后来的打赤壁之战,更不至于一次又一次的打合肥。
而且这一次的成果,但凡不是曹的早了点,曹丕在那边坐山观虎斗,就如今这一遭东吴也就没了,如果不是诸葛亮强力挽回,蜀汉也没了,二者总是要没一个的。
曹丕低着头,完全没有抬头的迹象。
就,这件事真的不必再提了
他已经快把那句欲疑天下来者之心,刻在柱子上了
当然,曹植对此没有感觉,甚至希望能够再多来点,虽然八成不会提及司马懿那件事,但是眼下这个也不错,免得父王把这件事忘了。 ↑返回顶部↑
退一步来说,假设益州牧求援,主公也不一定就会袖手旁观,若是真的出手,那就更要撕破脸了。
糜竺也有这个念头,毕竟那位益州牧那是真的能够在别人瞌睡了给递枕头的主,虽然背后有张松、孝直的手笔。
“也说不得就是纯粹的无功而返,甚至被因孤军深入而深陷益州。”刘备道。
没人比他更清楚益州好不好打,尤其是他还是被迎进去的,奔着张鲁去的时候,结果后头出事了,传令过来勿复关通于他,真就是他这边还没理由,也还没下去手打呢,转过头来对方先撕破脸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季玉兄,实在让人不知道应该说是感激还是别的什么。
虽然究其原因是张子乔的缘故。
不过问题是他那个时候,没出手,而是走了朝着张鲁所在地而去了。
想到此处,刘备更为感慨了。
又看了眼那边认真看向方镜的张表,心下到底舒了口气。
“一切至此,主公不必多心,一切自有定论。”诸葛亮道。
闻言,刘备点了点头。
法正倒是想说如果一切发生,大抵是不会让人入关的,即便是主公大概也不行,他和张松就算是想劝,那也要掂量一下,会不会最终没把主公带来,反而把周瑜招进来。
为了避免这种事情,也断然要等一切少有定数的时候。
或者找准时机,一步到位。
不过就以主公的人品,有些东西,的确有些说不准,不过也到底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想到此处,法正放下了心思。
目光再看向方镜
不得不说,就这一幕,实在有些似曾相识。
孙策当年也是计划都已经做好了,结果人还没出去就没了。
周瑜也是。
且不说益州能不能拿下来,就说那日后,东吴到底有个战略家在前,而不是一路盲打扩充地盘,最终造成只要曹魏想拖,东吴和蜀汉就自动进入等死的状态,但凡周瑜还在,也不至于到正事干不成,就会背刺盟友的地步。
当然,也可以假设周瑜也拿不下来合肥,但是大概也会劝阻维持原样,因为别看关羽再厉害,再名震九州,实际上也没打下樊城。曹魏那边抽调兵力,只要这边围城能围住,孤兵还能翻起多少浪花
但凡不是孙权亲征大权独掌,能至于被张辽八百人打成那样吗士气直接落的跟没有似的。
见小利而忘义,图大事而惜身,这就是东吴后期的情况,当然对于一个单纯想要偏居一隅的政权,其实算不上什么,北面打不过就打东面,总之不能让旁人踩在头上,警惕有希望摇身一变青云直上的盟友,关键是孙权还有进取天下的野心,从当年不愿送质子去曹操那,到后来的打赤壁之战,更不至于一次又一次的打合肥。
而且这一次的成果,但凡不是曹的早了点,曹丕在那边坐山观虎斗,就如今这一遭东吴也就没了,如果不是诸葛亮强力挽回,蜀汉也没了,二者总是要没一个的。
曹丕低着头,完全没有抬头的迹象。
就,这件事真的不必再提了
他已经快把那句欲疑天下来者之心,刻在柱子上了
当然,曹植对此没有感觉,甚至希望能够再多来点,虽然八成不会提及司马懿那件事,但是眼下这个也不错,免得父王把这件事忘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