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防备 利益权衡。(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何况更换作物这种影响全家生计的大事。
  沈菡皱眉道“那这个事儿还能推广吗如果连官员都不能从心里认可,百姓更不可能接受,这怎么往下执行”
  皇帝总不能自己一个县一个村的下去走吧,办事还是要靠基层。御稻推广最终需要基层的官员一家一家去说服百姓,让他们能相信朝廷,相信御稻,而不是强迫、强逼着百姓种植。
  玄烨展开手中的舆图“推广是肯定要推广的,不过御稻的种子虽然培育成功了,但也不能一口气吃个胖子。”
  玄烨指着舆图给沈菡看“育种是在京西和长城以北完成的,南方也实验了一部分,但这并不能说明全国的土地都适合种御稻。”
  他拿着笔在舆图圈出了几个县“所以这事儿不能操之过急,就算是在百姓里推广,也是先从水土相似的地方开始。其实只要把一个地方的根基打好,之后以此为中心慢慢向外辐射扩散,事情就会好办很多。”
  所以最开始的这第一步试点尤为紧要。
  沈菡看他在舆图上做的标记“山东你打算先在山东试点”
  玄烨点头“山东自古就是农耕大省,作物众多,距离京城也近,水文风土气候都与京城相近。且山东巡抚佛伦主政地方多年,长于庶政。”天时地利人和,都在山东,自然要从此处做起。
  玄烨“ 至于长城以北,民风不比京里这边开化,百姓也尚未养成种植水稻的习惯,推广起来更难,也更耗时间,先放一放吧,朕打算先主攻北方。
  沈菡听完他的计划算是服了,合着这第一个十年还不算什么,这要是想把御稻推广到全国,少说还得有个几十年
  沈菡“ 这也太磨人了吧”
  玄烨继续在舆图上写写画画“移风易俗本就是世上最难的事之一,没有耐心怎么行若是到朕闭眼的那一天能干出点儿成绩来,也算是功德一件了。”
  好吧,农事沈菡一窍不通,也不敢随便发表意见,不过涉及国家层面的项目,可能就是应该这样谨慎吧。
  说起来,沈菡这么多年最佩服的就是玄烨的这份耐心,这也是沈菡觉得玄烨最像皇帝的一个地方。
  不是生杀予夺,也不是沙场征战,而是能用长远的目光去看待一件事,谋后世而不是当世。用数年、数十年甚至一生去为一件事布局,达成自己的目标。
  她有时候甚至会想,要是他不是满人的皇帝,没有了那份限制和桎梏,该有多好。
  可惜,他偏偏就是。
  玄烨说干就干,很快就开始行动。
  他一方面把任务给户部布置下去,让他们集思广益,写条陈上来研究这事儿应该怎么办。
  另一方面玄烨还亲自给山东巡抚佛伦写了信,在信中讲解御稻的好处,种植的方法,他认为比较可行的推广办法等等。他为了提高当地父母官对御稻重要性的认识,避免他们到时候阳奉阴违,甚至还给试点地区的县令亲自写了信。
  不但如此,玄烨还特意去了无逸斋一趟,对正在读书的太子和皇子提起了此事
  伊桑阿认为这事儿是个好机会,皇上一直拖着不肯让太子大婚,明显就是想削弱太子在朝中的影响力“但今天皇上竟然让太子和年长的阿哥们就此事写条陈,显然是已经有意让太子和阿哥们开始接触政务了。”
  若是太子能借此机会,针对御稻的推广提出有效可行的建议,甚或是为皇上出一份力,叫皇上看到太子的能力和忠心,皇上未必不会准许太子早日上朝议政。
  索额图听完后却当即反对道“御稻之事,乃是户部的分内事务,户部尚书王骘一向与明珠更为亲近。何况,皇上已经下旨,先在山东境内的府县试点”
  山东巡抚是佛伦,明珠的铁杆。
  就算太子或是索党最后帮着把御稻推广成功,这可都是户部和明珠党的政绩,大头是算在明党头上的。
  索额图显然对这个提议并不看好“以明珠和佛伦的手段,如此大功,他们能叫太子和咱们沾上边儿”
  伊桑阿一噎“这个事有轻重缓急,皇上一向最重农桑,便是他们有什么心思,总也得顾忌皇上的想法。”
  何况太子的份量远非朝臣可比,如果功劳确实是太子立下的,即便是明珠,也不敢昧下吧他也掩盖不了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