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圣人是那么好当的么?(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春秋位面。
  孔仲尼坐在杏坛上,和一群弟子一起望着天幕。
  “师尊,这王守仁真乃圣人也!他提出的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让弟子振聋发聩!”
  “知行合一,致良知,老夫悟了!”
  此时的孔仲尼兴奋万分,他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看上去高兴的像个孩子。
  “师尊,您为何如此高兴?”
  “为师顿悟了!为师周游列国十四年,原本想着说服那些君王用仁爱之法教化万民,现在看来这完全是本末倒置,为师可以直接创立学堂,亲自教育百姓!”
  孔子突然觉得自己以前做的都是错的,现在一下子豁然开朗,有了新的人生方向!
  ……
  战国位面。
  隐居于南华山的庄周饶有兴致的望着天幕。
  他曾经觉得‘内圣外王’是修身为政的至高境界。
  可是现在看了王阳明的生平事迹,他突然觉得以良知为基础的知行合一也是一种独特的逍遥心境!
  “王阳明?知行合一?不错!真不错!看来这世上的逍遥也是多种多样的!”
  ……
  三国位面。
  诸葛亮躺在摇椅上望着天幕。
  他现在已经知道了未来的历史走向,知道不久后刘备就会过来三顾茅庐,知道他今后会成为万人敬仰的诸葛武侯。
  但是他也同样知道他最后会出师未捷,病逝五丈原!
  其实在诸葛亮心里,他并不想辅佐刘备,因为刘备的能力和性格都有很大问题,而且既没有曹操的天时,也没有江东的地利,辅佐这么一个拖油瓶,确实不怎么明智啊!
  在没有看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思想之前,诸葛亮的内心是很矛盾的。
  他既不想逆天改命,也不想背负不忠不义的骂名。
  然而现在他的心境有了新的变化。
  既然要知行合一,首先就要明白自己内心之中最想追求的是什么,不能做出违背初心的事情!
  所以再三思索之后,诸葛亮决定自己走出去,寻找他心中的明主,不能再被世俗道德绑架!
  ……
  大宋位面。
  张载望着天幕沉默不语,最后一个人感叹道:“老夫真的错了么?”
  张载这些年因为和王安石政见不合,所以常常被贬官打压,到现在直接辞官,创办了一家横渠书院。
  他之前引以为傲的横渠四句现在看来真的有假、大、空的嫌疑!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