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局势(2 / 3)
甚至昨日喜宴结束,便有不少言官向陛下进言,这样不合规矩。
然而,皇帝却仿佛没听到似的。
不但对晋王府的布置极为满意,还夸赞了负责建造的工部。
终于要有所动作了吗?
瞧着皇帝的态度,分明是把捧其他皇子,来与太子作对的打算摆到了明面上。
先是大皇子楚王,和二皇子秦王,如今又是晋王。
莫非日后五皇子,以及他后面的兄弟们,也要这么捧起来与他作对吗?
太子倒是不怕,只不过这样的举动,着实有些膈应人。
因此,自晋王府回来之后,他就一直心神不宁。
沈云之到书房的时候,正瞧见太子一手撑在书桌上闭目养神。
许是听见动静,他才微微睁眼道,“来了?”
沈云之点点头,而后又颇有些担忧地问,“殿下,昨晚没休息好?”
沈云之未上京城时便与太子相识,如今也有好几个年头了。
再说因为几个孩子,他与太子总比旁的大臣要亲近些。
他了解太子并非心胸狭窄之辈,否则也不会隐忍这么多年。
举手投足之间,便能看出,他与气量小,且多疑的皇帝不同。
他是一个真正有胸襟,有气度之人,若能顺利继位,将来必是一代明君。
这亦是除私人感情之外,沈云之愿意助太子一臂之力的原因。
毕竟,若换做是他处在太子这个位置,也未必能做得如他一样。
思忖之间,太子揉了揉眉心,并未回答他的话。
而是似有些疲惫地说,“听父皇的意思,过不了几日,就会让四皇弟到吏部去历练。”
啊这……
听了这话,沈云之默了。
吏部作为六部中最有实权的部门,之前一直握在皇帝手中。
太子几度想安插自己的人进去,都被皇帝驳回。
可如今却轻而易举地让晋王去吏部历练,这举动无法不引人深思。
难怪向来稳扎稳打的太子,这次却有些慌了神。
只是沈云之身为御史,不在六部之中,皇帝此举除了有些偏心,也并无过错。
尤其是几位老资历的言官昨日都铩羽而归。
更别提皇帝本就对他有疑心,且才入官场不久的沈云之了。 ↑返回顶部↑
然而,皇帝却仿佛没听到似的。
不但对晋王府的布置极为满意,还夸赞了负责建造的工部。
终于要有所动作了吗?
瞧着皇帝的态度,分明是把捧其他皇子,来与太子作对的打算摆到了明面上。
先是大皇子楚王,和二皇子秦王,如今又是晋王。
莫非日后五皇子,以及他后面的兄弟们,也要这么捧起来与他作对吗?
太子倒是不怕,只不过这样的举动,着实有些膈应人。
因此,自晋王府回来之后,他就一直心神不宁。
沈云之到书房的时候,正瞧见太子一手撑在书桌上闭目养神。
许是听见动静,他才微微睁眼道,“来了?”
沈云之点点头,而后又颇有些担忧地问,“殿下,昨晚没休息好?”
沈云之未上京城时便与太子相识,如今也有好几个年头了。
再说因为几个孩子,他与太子总比旁的大臣要亲近些。
他了解太子并非心胸狭窄之辈,否则也不会隐忍这么多年。
举手投足之间,便能看出,他与气量小,且多疑的皇帝不同。
他是一个真正有胸襟,有气度之人,若能顺利继位,将来必是一代明君。
这亦是除私人感情之外,沈云之愿意助太子一臂之力的原因。
毕竟,若换做是他处在太子这个位置,也未必能做得如他一样。
思忖之间,太子揉了揉眉心,并未回答他的话。
而是似有些疲惫地说,“听父皇的意思,过不了几日,就会让四皇弟到吏部去历练。”
啊这……
听了这话,沈云之默了。
吏部作为六部中最有实权的部门,之前一直握在皇帝手中。
太子几度想安插自己的人进去,都被皇帝驳回。
可如今却轻而易举地让晋王去吏部历练,这举动无法不引人深思。
难怪向来稳扎稳打的太子,这次却有些慌了神。
只是沈云之身为御史,不在六部之中,皇帝此举除了有些偏心,也并无过错。
尤其是几位老资历的言官昨日都铩羽而归。
更别提皇帝本就对他有疑心,且才入官场不久的沈云之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