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章 九三年(廿九)(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已成为显学的,随着刘玉一死,这些年甚嚣尘上,各种关于日后变革的小册子在先发地区广为流传。
  如今皇帝又迎回了刘玉的尸骨。
  这态度,不免有些过于明显。
  有人欢呼雀跃,以为梦想可成。
  有人如丧考妣,以王莽改制暗讽。
  有人彷徨观望,自觉若能仓廪实亦未尝不可。
  有人野心勃勃,提前拟好了不同的、相悖的文章,静待骰盅揭开。
  只不过,虽然暗流涌动,但公开反对、甚至以“保天下、保圣学”为口号准备拉杆子起乡兵反对的人,倒是几乎没有。
  中央集权还在。
  旧时代的搞钱——养兵——弹压的模式,如今更是登峰造极。
  因为现在的大顺朝廷,不但有钱,而且钱还能随时买到足够的布匹、铁器、粮食,随时可以武装出一支军队。
  实学派手里掌握的力量,或者说他们的新天下,又不只是两省而已,而是一个囊括日本、朝鲜、南洋、印度、西非欧洲市场的也是两三亿人的天下。
  固然说,印度人不是大顺人,但他们依旧纳税、种棉、买货,为这个体系“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固然说,大顺内部的佃农,是大顺人,但他们又不可能跟着士绅走,最多也就是交点租子,“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边有百万生员。
  那边有大几十万的实学弟子、军官团。
  这边有地租收益。
  那边有大工厂、殖民地、大种植园大农场的利润。
  这边有宗族。
  那边有高效的工业封建主义的大公司。
  这边有保天下、护圣道,实则是维护他们的租佃体系和士绅统治的大义。
  那边有天子、朝廷的大义。
  的确,大顺的地方官员,叫节度使。
  但这个节度使,只是用其名,可不是那种节度使。
  看起来,若是皇帝锐意变法,只要别被人打出来一场“昆阳之战”,大约或许说不定变法就能成功。
  似乎,是这样的。
  至少,显学一派是这么认为的。
  然而,看这架势,的确像是要准备这么干。
  再说了,他们也觉得,貌似自己说的对、有道理,皇帝怎么可能不这么干呢?
  然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