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章 九三年(卅一)(4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都很正常。
  于此时,他们就是觉得,既然说天下内的那些非长江口、非沿海、非扶桑早期移民的那些人也算人、也是百姓,那么总要有个具体的路线,让那些人的日子也好过起来。
  主观上这样想。
  具体怎么做,他们也算是有了自己的简单纲领,亦即所谓的此时大顺之显学。
  只不过,他们终究太年轻。
  讲道理,他们懂道理。
  讲科学,他们也懂科学。
  但,他们不懂皇帝。
  既是争论到了“买椟怀珠”、何为椟、何为珠的问题,主持这一次学社讨论会的前辈,终于发话了。
  说是前辈,刘玉没跑路之前,他也就是个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跟着刘玉在山东黄河河道上干了几年。
  那时候也颇受刘玉喜爱,只是后来并不曾继续仕途,反倒是在这里组建了通儒学社。一些“托名之伪书”也多由此出。
  这么多年过去了,曾经的小伙子,如今已是知天命之年,单从年龄上看谓之前辈名至实归。
  面对两派关于均田还是不均田的争吵,这位主持的前辈并不定夺。
  但当谈到买椟还珠、均田派对科举改革这件事不理解的时候,这位前辈还是发话了。
  “昔日,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天下、天下,天下英雄入吾彀中,方有天下。”
  “若是只靠你们做成大事,你们欲做关陇集团?还是想当淮西勋贵?谁人制之?”
  “科举选天下之才,方能制衡。”
  “实学派只是朝廷可用之工具,而不是说朝廷只是实学派实现理想的工具。”
  “二者不同,自然你眼中为珠,别人眼中为椟。”
  “你刚才也说了,阶级,又谈宋时新旧党,与今日新旧党之别。”
  “若阶级相同,那么如宋之新党旧党,不过是理念之争,党争而已。”
  “若阶级之不同,那么如今日新旧之学……如你所言,是披着新学旧学的皮,实则骨肉为不同之阶级。”
  “如此一来,真要是用你们变革天下,你们彼此相识、俱为同乡同窗同学,那么谁来制衡你们呢?”
  “是以,你们以为,是披着新学旧学的皮,实则骨肉为不同之阶级,是好事。”
  “可只怕官家看来,这不是好事,不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新学推广天下,而改革科举仍以考试选拔,以天下之英雄,制渐不受控之新兴集团。”
  “否则的话,真要是做成了,上上下下,皆是你们。你们又有理念,又有想法。若皇帝从之,则为臣;若皇帝不从你们的想法,你们岂不是要做出些大事,必要把事做成?”
  “而新学推广天下,而改革科举仍以考试选拔,这就大不同。”
  “其一,撕开新旧学问的皮,混杂为一,考试选才,恩出于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