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汉武帝的雄心(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若这三大北患全给汉朝灭了的话,汉朝之盛远远胜过三王五帝,也过秦朝,这是天大的喜事,申公他们哪能不通体舒泰的。
  历史上,汉武帝正是完成了这一壮举,才为后世称道,才那么伟大汉武帝击破了匈奴,收了东胡,汉朝的战略态势大为改观,匈奴这个巨大的威胁不复存在,汉朝就可以放开手脚与西羌一战了。到了汉宣帝时,汉宣帝派名将赵充国,率军与西羌大战,这是中国历史上对西羌用兵,准备收取这片土地的开端。
  嗯汉武帝微微点头,大是赞成:西羌是一定以击破的三大北患,已去其二,朕岂能放过西羌这个宿敌
  此言一出,汉朝对西羌用兵就是铁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众人大是欢喜,七嘴八舌的出谋划策了。
  西羌与匈奴和东胡皆不同,那里山高林密,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大汉即使有心收之,怕是不易周亚夫精通兵事,一说起用兵之事,其独到的眼光让人信服。
  周亚夫一语切中要害,西羌实力不如匈奴大,却是三大北患中最后解决的,原委就在于,青藏高原的地势太过险要了,易守难攻,不容易得手。更重要的是,那里的地形太复杂,派出大军,又展不开,只能派出少量的军队与之交兵,是以这场开拓青藏高原的战争历时数百年方才完成。
  对付西羌,大军难以派上用场,得选派一员良将,带上少量精锐,最是适用。卫绾精通兵道,对周亚夫的话进行补充。
  众人七嘴八舌的献计献策,申公却是紧拧着眉头,没有说话。引起了汉武帝的注意:申公,你为何不言
  皇上,臣在想,西羌若是盘踞在那山高林密的地方,大汉想下手,要想得志,很难很难申公沉吟着,道:若是能用计,把西羌诱出来,放到河西一带,那就好办多了一战而定西羌呀
  申公啊,你的想法是好,可是,那太难了太难了主父偃不住摇头:要想让西羌出山,难度太大比起登天,怕是容易不到哪里去
  西羌一直盘踞在青藏高原,这是西羌最小,最弱,却能一直滋扰华夏的原委。若不是青藏高原的地形太复杂,早在秦始皇时期就收了。秦始皇曾经努力过,却是没有成功,收效不大,仅仅是在边关打了几仗罢了。
  是呀众人对这说法大是赞同。
  申公不愧老成谋国之人呀看得远,虑得深汉武帝大是赞赏:对于此事,已有一奇士在为大汉谋划着呢西羌已在掌握之中
  啊汉武帝这话太惊人,众人大是惊讶,个个瞪大了眼睛,有些难以置信。
  皇上,是哪位高人主父偃忙问道。能有如此谋划的人,绝对是高人,申公他们不住点头。
  眼下,匈奴已破,收西羌之事是该准备了该让你们知晓了。汉武帝打量一眼众人,缓缓道:这位奇士就是东方朔
  东方朔众人齐声惊呼:那个西羌使者
  没错,就是他汉武帝点头道:他是张辟彊的传人,不愿借用其师的名头为官,要先立功再做官。为此,他就选定了西羌
  太好了太好了有此奇士,西羌一定是大汉的众人的欢呼声四起。对张辟彊的才能,他们极是信服。申公主父偃董仲舒他们能有今日,还不是张辟彊栽培的结果么东方朔是其传人,能有如此深谋,可见此人之了得,有他在,西羌跑不掉。
  看着一众大臣的欢喜样儿,汉武帝极是欣慰,眉头一轩,语出惊人的道:朕忧虑的,不是西羌,而是西边,万里之外的敌人
  申公他们打量着汉武帝,一脸的惊奇,惊奇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在秦汉时期,都知道中国是世界的中央,有天圆地方,中国在中央的说法,是以华夏又叫中国,可以理解成中央国度。除了西羌,西边就没有敌人了,汉武帝竟然说在西边万里之外还有敌人,还是让他忧心的敌人,这话犹如惊雷轰鸣于耳际,申公他们糊涂了。
  咕咕咕众人喉头出一阵怪异的声响。
  皇上,西边有敌人么臣怎么没听说过周亚夫直性子,率先问出来。
  那是你没注意汉武帝眉头一轩,明亮的眼中,精光暴射:朕在做太子之时,就常听胡商说,在西边的万里之外,曾经有一个狂人叫亚历山大,他妄想侵入华夏。
  亚历山大申公微一沉吟,似觉这名字很耳熟,猛然记起,汉武帝曾经提到过:皇上曾经提过的那个亚历山大
  经他一提起,主父偃他们想起来了。当日,他们听闻之后也没当回事,没想到汉武帝今日又提起了。
  正是汉武帝一握拳道:亚历山大那是百多两百年前的人了,他早死了。当年,他率三万人出征,就是要打到华夏来,真是痴心妄想他虽死了,可是,难保不出现第二个这样的狂人,朕不允许朕绝不把后患留给后人,朕要在有生之年,彻底解决此事
  汉武帝与景帝是两个不同类型的人,汉武帝雄心勃勃,要做到最好,不能留下任何后患,哪怕是一点点最好千秋万代的伟业,都由他做完,虽然那是不可能的。
  他这种性子,一听说西方还有人妄图征服华夏,他岂能放任不管v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