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别师下山初显神功(3 / 8)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祥云庄出现在视线内,他悠哉悠哉小吟:“四月南风大麦共,枣花未落桐叶长;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故乡”
  “蓬!蓬蓬蓬!蓬”身后突然传来低沉的渔鼓声,和着他的吟唱,有节有拍。
  “你的渔鼓有点古怪。”他扭头微笑道。
  “拍蓬拍蓬拍蓬蓬”渔彭有了音阶不同的变化,节奏也略有改变。
  “像是鼍皮所造。”他又说,脚步并未慢下来。
  那是一个穿灰衣走江湖唱道情糊口的中年人,干瘦清瘦,满面风霜,与他那些老同行一样,似乎都患了长期营养不良症,一张忧愁的脸孔,一双难得呈喜怒哀乐的老眼,一具渔鼓一只被包袱浪迹天涯。
  大明朝已是奄兹晚境,与过去的朝代走上同历史旧路,当朝的帝王一代不如一代。
  目前,正德皇帝留下的烂摊子,嘉靖帝收拾不起来,加上严嵩用事,内忧外患字内沸腾。人口膨胀的结果,最明显的是流民日众。
  官吏们的俸禄永远跟不上物价,县太爷的一月俸给,买不了十天粮,总不能一家大小喝西北风,钱从哪里来?
  浪民日众的现象是:江湖浪人一天比一天多,捉不胜捉,杀不胜杀,只好任其自生自灭不加过问了。
  这位唱道情的浪人,那具渔鼓真不简单,间木精制,不是传统的竹筒。
  渔鼓通常用蛇皮或蛙皮蒙制,用噩皮的从没听说过,遇这种古代大爬虫,快被杀得绝了种啦!
  唱道情的跟在他身后,用沙哑的嗓音说:“小兄弟,你是个识货的。”
  “夸奖,夸奖。”他世故的说。
  “你唱得很好,音量宏,音域广,低噪特别佳,有一种令人沉醉的魅力。”
  “天生的嘛!”
  “唱道情,像你这种有天赋低喉的人不多,如果你肯吃这一门饭,你将成为这一行的顶尖人物。”
  “我种地好得很,为何要去唱道情流浪天下?别开玩笑,老兄。”
  “你会肯的。”“为何?”
  “因为我看上了你,你必须跟我走,收你做衣钵传人。我的嗓门坏了,眼看要砸破饭碗喝西北风。”
  “那是你的不幸,是你的难题,改行吧,老兄。”
  一阵低沉的动人心弦渔鼓声,充溢在天宇下,那么低沉,那么苍凉,令人心中发酸,心弦抖动,悲从中来。
  似乎那孤寂的鬼魂正在向你诉说,古老的、凄凉的、万般无奈的不幸和辛酸故事。你会感情脆弱地同情他的凄苦,与他分担心灵的痛苦和哀伤。
  荀文祥站住了,缓慢地、庄严地转过身来,清澈明亮充满智慧的大眼,亮炯炯地注视着这个来历不明的江湖卖唱者。
  唱道情的左手紧挟着长有两尺的渔鼓,用灵活双掌,拍出阵阵神奇的节奏,老眼不再漠然,冷电四射,紧吸住苟文祥的眼神。
  片刻,卖唱者的目光渐变。
  渔鼓声更低沉,节奏也在变。
  “不要再拍那玩意了。”荀文祥忍不住发话:“你的迷魂魔音很够火候,可借你碰上道行比你深的我,告诉你,我是学道的。”
  “见了鬼啦!”唱道情的停止拍击渔鼓:“你阁下真人不露像,岂有此理,你怎不穿道农?”
  “我学的道不是天师道。”他挥手:“你去另找传人吧,但我劝你不要用诱拐胁迫的手段来达目的,不然你会自食其果。”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