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三章 天下局势(2 / 5)
袁绍大怒,逢纪趁机劝谏袁绍取冀州,袁绍却忌惮韩馥兵强马壮,麾下又人才济济,犹豫不决。
逢纪道:“夫举大事,非据一州,无以自立。今冀部强实,而韩馥庸才,可密要公孙瓒将兵南下,馥闻必骇惧。并遣辩士为陈祸福,馥迫于仓卒,必可因据其位。”
袁绍采纳逢纪计策,写信邀请公孙瓒出兵攻打韩馥,两人平分冀州。
恰逢韩馥部将麴义反叛,韩馥征讨不利,袁绍当即暗中和麴义勾结,图谋冀州。
却说公孙瓒得到袁绍书信,当即大喜过望,领兵攻打韩馥。
韩馥初战失利,心中惶恐,袁绍使陈留高干、荀谌趁机面见韩馥。
两人说道:“公孙瓒乘胜来向南,而诸郡应之,袁车骑引军东向,此其意不可知,窃为将军危之。”
韩馥本就因为不给袁绍钱粮,担心对方反叛,此时听到二人之言,当即惶恐不安。
馥曰:“为之奈何?”
谌曰:“公孙提燕、代之卒,其锋不可当。袁氏一时之杰,必不为将军下。夫冀州,天下之重资也,若两雄并力,兵交於城下,危亡可立而待也。”
“夫袁氏,将军之旧,且同盟也,当今为将军计,莫若举冀州以让袁氏。”
“袁氏得冀州,则瓒不能与之争,必厚德将军。冀州入於亲交,是将军有让贤之名,而身安於泰山也。”
“愿将军勿疑!”
韩馥性格怯懦,听到二人这番言论,就准备将冀州让给袁绍。
韩馥麾下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皆、骑都尉沮授劝谏韩馥:“冀州虽鄙,带甲百万,谷支十年。”
“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奈何乃欲以州与之?”
韩馥答曰:“吾乃袁氏故吏,且才不如本初,度德而让,古人所贵,诸君独何病焉!”
从事赵浮、程奂请出兵拒袁绍,馥又不听。
时田丰在韩馥麾下为官,却由于为人刚直,并不为韩馥所喜,郁郁不得志。
沮授与田丰关系莫逆,寻到叹曰:“韩馥并非明主,今日舍冀州而赠袁绍,他日必遭横祸。”
田丰冷笑道:“冀州富甲天下,乃兵家必争之地,韩馥庸才也,如何能够守住。”
“纵然今日不将冀州拱手让与袁本初,早晚亦为他人所破矣。”
沮授闻言,久久不语。
不过对他们而言,若冀州换了袁绍这位雄主,二人或许才有机会施展胸中才学。
果不其然。
袁绍得到冀州,当即上表请沮授为监军、奋威将军,并征召田丰为冀州别驾、审配为治中。
审配也如同田丰那般,由于性格正直,在韩馥麾下郁郁不得志。
再加上韩馥的确并非明主,三人并没多作犹豫,当即欣然效力于袁绍麾下。
袁绍先得冀州,又得三位大才相助,手中可谓兵多将广,人才济济,声势滔天。
公孙瓒听说袁绍得到冀州,派人想要分得一半城池,却被袁绍拒绝,两人由此结怨。 ↑返回顶部↑
逢纪道:“夫举大事,非据一州,无以自立。今冀部强实,而韩馥庸才,可密要公孙瓒将兵南下,馥闻必骇惧。并遣辩士为陈祸福,馥迫于仓卒,必可因据其位。”
袁绍采纳逢纪计策,写信邀请公孙瓒出兵攻打韩馥,两人平分冀州。
恰逢韩馥部将麴义反叛,韩馥征讨不利,袁绍当即暗中和麴义勾结,图谋冀州。
却说公孙瓒得到袁绍书信,当即大喜过望,领兵攻打韩馥。
韩馥初战失利,心中惶恐,袁绍使陈留高干、荀谌趁机面见韩馥。
两人说道:“公孙瓒乘胜来向南,而诸郡应之,袁车骑引军东向,此其意不可知,窃为将军危之。”
韩馥本就因为不给袁绍钱粮,担心对方反叛,此时听到二人之言,当即惶恐不安。
馥曰:“为之奈何?”
谌曰:“公孙提燕、代之卒,其锋不可当。袁氏一时之杰,必不为将军下。夫冀州,天下之重资也,若两雄并力,兵交於城下,危亡可立而待也。”
“夫袁氏,将军之旧,且同盟也,当今为将军计,莫若举冀州以让袁氏。”
“袁氏得冀州,则瓒不能与之争,必厚德将军。冀州入於亲交,是将军有让贤之名,而身安於泰山也。”
“愿将军勿疑!”
韩馥性格怯懦,听到二人这番言论,就准备将冀州让给袁绍。
韩馥麾下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皆、骑都尉沮授劝谏韩馥:“冀州虽鄙,带甲百万,谷支十年。”
“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奈何乃欲以州与之?”
韩馥答曰:“吾乃袁氏故吏,且才不如本初,度德而让,古人所贵,诸君独何病焉!”
从事赵浮、程奂请出兵拒袁绍,馥又不听。
时田丰在韩馥麾下为官,却由于为人刚直,并不为韩馥所喜,郁郁不得志。
沮授与田丰关系莫逆,寻到叹曰:“韩馥并非明主,今日舍冀州而赠袁绍,他日必遭横祸。”
田丰冷笑道:“冀州富甲天下,乃兵家必争之地,韩馥庸才也,如何能够守住。”
“纵然今日不将冀州拱手让与袁本初,早晚亦为他人所破矣。”
沮授闻言,久久不语。
不过对他们而言,若冀州换了袁绍这位雄主,二人或许才有机会施展胸中才学。
果不其然。
袁绍得到冀州,当即上表请沮授为监军、奋威将军,并征召田丰为冀州别驾、审配为治中。
审配也如同田丰那般,由于性格正直,在韩馥麾下郁郁不得志。
再加上韩馥的确并非明主,三人并没多作犹豫,当即欣然效力于袁绍麾下。
袁绍先得冀州,又得三位大才相助,手中可谓兵多将广,人才济济,声势滔天。
公孙瓒听说袁绍得到冀州,派人想要分得一半城池,却被袁绍拒绝,两人由此结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