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五章 拒绝(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松散的羌人部落,注定了平定羌患将是旷日持久的难题。
  想要消灭羌患,与其陷入无边的战争泥沼,还不如以羌制羌。
  这里的一羌制羌,可并非像汉王朝那般,只是拉拢某些部落,前去消灭其余部落。
  关羽是想要扶持几位羌人部落首领,帮助他们不断扩充实力,消灭其余部落。
  只有改变羌人部落遍地开花的场景,把羌人聚集在一起,拥有统一的政权与领袖,才能方便控制与管理。
  当然,这样也可能养虎为患,无法保证整合各部落势力以后,变得强盛的羌人首领再度叛乱。
  然而,相比起遍地开花,剿之不尽的羌人部落,统一的羌人部落反而更容易消灭。
  就好像后世日本侵华战争,老蒋麾下兵马众多,相比红军装备也更精良,不少士卒也都有心报国杀敌。
  日本军队面对老蒋部队,却并不害怕,因为只要大战役获胜,就能取得决定性战果。
  可惜面对四面开花的红军,日本人却被弄得焦头烂额,剿之不尽,被牵制住了极大精力。
  如果给日本人选择,或许他们更愿意红军聚集成一支队伍,双方进行一场决定胜负的会战,而非与其打游记。
  再比如历史上的曹操平定凉州。
  曹操面对马超、韩遂的时候,哪怕并未占据上风,在得知羌人大军不断来援以后,诸将全都心中惊惧,曹操却不惊反喜。
  用曹操的话就是:羌人援军虽众,却人心不齐,更容易被击破。
  假如那些羌人部落分散凉州各地,曹操尚且不容易远赴千里,一一征讨。
  他们聚集在一起,反而更容易平定叛乱。
  毫无疑问,曹操拥有远超常人的战略眼光,更有侵吞天下、扫除羌人诸部落的信心。
  关羽如今,正是想要效仿曹操,却比曹操更加主动。
  他不仅要将羌人部落聚集在一起,还要收服羌人部落为己用。
  一百五十万的羌人,若都能为关羽所用,他至少能够聚集二十万精锐。
  关羽来自后世,那个时候有五十六个民族相互融合,只要都认同一个中国,关羽对少数民族并无任何歧视,甚至认识的几个少数民族朋友,都感觉对方与汉人无异。
  若能收服羌人,将其彻底融合在华夏民族之中,关羽也不愿造太多杀戮。
  更何况,杀戮永远没有办法彻底解决叛乱,只会长年累积仇恨。
  当然,该杀的时候,关羽也绝对不会手软。
  否则,就会如同东汉朝廷那般,自掘坟墓。
  百余年来,面对羌人的屡次叛乱,东汉朝廷在处理问题上也有些问题。
  东汉前期,对待羌患的手段,主要是镇压和内迁。
  然而,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哪怕汉军装备精良、骁勇善战,在与羌人作战的过程中,也有兵败的时候。
  汉和帝去世不久,朝廷征发千余羌人戍边西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