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念月儿(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是你妈惯的!想抱孙子想了这么多年,现在可不得抱过瘾!
  孩子抱惯了就这样!”姑姑一语道破天机。
  “还真是!我妈也不嫌累,依依一醒,就抢过,谁也不给!”张梁笑着点点头。
  “你们早点要二胎,两个孩子一块拉吧大!”
  “知道,等明年吧!”张梁应着。
  中午在姑家吃了中午饭才回家。
  走的时候,张梁的姑姑给装了十几个“月儿”。
  “月儿”是鸢都这边的特色食品,又叫“念月儿”。
  八月中秋分一半,枣饼层层,面镂千花瓣。枣上插香香不断,小儿对月声声念。亭亭火树蒿灯转,灯尽归来,忙底分神馔。雪藕冰梨堆满案,一家男女团圆宴。
  这首词说的就是“月儿”。
  “月儿”的做法很简单,和北方一些地方的花糕做法差不多。
  底下用白面做一个底座,底座上面是用白面做成的花鸟鱼兽,然后在这些花鸟鱼兽的空隙处放上红枣,上锅蒸。
  当然那是以前,以前穷,红枣只能是点缀,现在蒸的“月儿”底座里面包裹的全都是大红枣。
  “月儿”张梁还是很小的时候,家里做过,后来家里生活条件好了,就不再做“月儿”。
  也就这几年,国家重视传统文化,“月儿”又出现在了中秋节的餐桌上。
  “月儿”最早以前,其实就是家里穷,吃不起月饼,拿白面加点红枣,做成月饼的形状哄孩子的。
  后来慢慢的发展成了一种习俗,八月十五蒸“月儿”。
  “念月了,念月了,一斗麦子一个了……”大哥看着姑姑拿出来的“月儿”忍不住吆喝了一句。
  这个吆喝是大哥他们小时候,卖“月儿”的商贩吆喝的。
  张梁看着感觉挺亲戚,又想起了小时候,过八月十五的时候。
  几个侄子,侄女看着“月儿”那个新奇。
  围着姑姑,问个不停,“姑奶奶,这个就叫‘月儿’啊?为什么叫‘月儿’?怎么做的啊?”
  姑姑见他们喜欢,乐的合不拢嘴,笑着给他们讲怎么做。
  几个侄子侄女一边听他们姑奶奶讲,一边拿着手机,啪啪拍照,往朋友圈里发。
  现在的人,干什么都喜欢发朋友圈。
  吃饭逛街喝酒打牌全都发朋友圈。
  张梁前几天看了个笑话,说跟领导出去吃饭。
  领导点了九个菜,说够吃不够吃的就这九个菜了。
  下属很好奇,为什么就点九个菜?
  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讲究?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