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老朱:到底杀还是不杀呢(2 / 3)
朱标接着说:“父亲,就拿西江县来说吧!那个县令刘江在任三年,修了三条大马路,这些马路贯穿南北,几乎每个村子的村口都能通到,大大方便了百姓出行。”
“修路是件好事,能造福一方。”老朱也忍不住赞同。
“父亲,您知道吗?西江县的商业之所以能发展起来,这三条马路起了关键作用。”
“而且,修这三条马路时,西江县没花朝廷一分钱,也没用徭役,太不可思议了。”朱标惊讶地说。
“什么?”
老朱也愣住了,问:“修三条这样的大马路,至少要上百万元银子吧!西江县哪来的钱?”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这个嘛……”
朱标愣了一下,然后说:“孩儿也不太清楚,据锦衣卫调查,似乎是县令刘江把修路工程承包给了富商,让他们出资修建。”
“这……”
老朱皱眉说:“不可能吧!那些商人会这么好心,用自己的钱给西江县的百姓修路,这绝对不可能。”
朱标耸耸肩,说:“这个孩儿也不明白,就算查清楚了,我们也可能搞不明白。”
“不过,小五应该很清楚。”
“据我调查,西江县的发展是从修好这三条马路开始的。对了,县令和江南知府都用了一个相同的口号。”
“什么口号?”老朱好奇地问。
“要想富,先修路。”朱标回答。
“嗯?”
老朱先是疑惑,然后慢慢品味这句话。越想越觉得有道理,于是问:“这么说,江南的情况也是这样,知府上任后也是先修路。”
“没错!”
朱标接着说:“据锦衣卫调查,现在江南省交通四通八达,非常便利。听说江南知府还提出了一种环路规划,这个计划刚开始实施,具体效果如何还不清楚。”
“不过,江南省的人都对这个项目很看好。”
“还有这样的事!
在听完朱标的讲述后,老朱非常想去江南和西江亲眼瞧一瞧,确认那里是否真的像朱标所说的那样,发展得如此美好。
他心里真是不相信,那个不孝的小五随便搞搞,就能有这样的成就。
“嗯!”
朱标接着说:“如果不是儿臣还有很多政务要处理,我真想亲自去一趟,亲自考察一下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
“父皇,让我简单概括一下这次调查的结果吧!”
朱标总结道:“无论是西江县还是江南省,都显示出这样的情况:百姓生活富裕,官员工作积极,配合默契,工作效率高,官员和百姓之间的关系处理得相当好。”
“同时,大明的富豪们也愿意在那里投资,并且能在那里赚钱。”
“百姓、官员和商人之间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关系。” ↑返回顶部↑
“修路是件好事,能造福一方。”老朱也忍不住赞同。
“父亲,您知道吗?西江县的商业之所以能发展起来,这三条马路起了关键作用。”
“而且,修这三条马路时,西江县没花朝廷一分钱,也没用徭役,太不可思议了。”朱标惊讶地说。
“什么?”
老朱也愣住了,问:“修三条这样的大马路,至少要上百万元银子吧!西江县哪来的钱?”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这个嘛……”
朱标愣了一下,然后说:“孩儿也不太清楚,据锦衣卫调查,似乎是县令刘江把修路工程承包给了富商,让他们出资修建。”
“这……”
老朱皱眉说:“不可能吧!那些商人会这么好心,用自己的钱给西江县的百姓修路,这绝对不可能。”
朱标耸耸肩,说:“这个孩儿也不明白,就算查清楚了,我们也可能搞不明白。”
“不过,小五应该很清楚。”
“据我调查,西江县的发展是从修好这三条马路开始的。对了,县令和江南知府都用了一个相同的口号。”
“什么口号?”老朱好奇地问。
“要想富,先修路。”朱标回答。
“嗯?”
老朱先是疑惑,然后慢慢品味这句话。越想越觉得有道理,于是问:“这么说,江南的情况也是这样,知府上任后也是先修路。”
“没错!”
朱标接着说:“据锦衣卫调查,现在江南省交通四通八达,非常便利。听说江南知府还提出了一种环路规划,这个计划刚开始实施,具体效果如何还不清楚。”
“不过,江南省的人都对这个项目很看好。”
“还有这样的事!
在听完朱标的讲述后,老朱非常想去江南和西江亲眼瞧一瞧,确认那里是否真的像朱标所说的那样,发展得如此美好。
他心里真是不相信,那个不孝的小五随便搞搞,就能有这样的成就。
“嗯!”
朱标接着说:“如果不是儿臣还有很多政务要处理,我真想亲自去一趟,亲自考察一下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
“父皇,让我简单概括一下这次调查的结果吧!”
朱标总结道:“无论是西江县还是江南省,都显示出这样的情况:百姓生活富裕,官员工作积极,配合默契,工作效率高,官员和百姓之间的关系处理得相当好。”
“同时,大明的富豪们也愿意在那里投资,并且能在那里赚钱。”
“百姓、官员和商人之间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关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