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新章已换(7 / 8)
  纪信往地上呸口水,打完这一战就不打了!朝廷那群腌h货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反正他是不奉陪了!
太阳从东边升起的时候,辽阔的土地上,两军如期开打。
没有等到宁军主动示弱消息的周军势如破竹,在赵子渊的冷静指挥下,一路开挂似地直搅宁军敌营,打得宁军连营地都不要了,直接退到边疆三城。
然后这一场战火顺利地延伸到了宁国内部。
周军连夺宁国三城,就在大周准备继续夺下第四座城池的时候,宁国朝廷终于扛不住,在新旧两派各退一步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朝廷向大周派出求和使臣。
打战打得心力交瘁随时会倒下的纪信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欲哭无泪地吐了口老血:作死啊,早知现在何必当初!
大周皇宫。
接待完宁国求和使臣的中书侍郎孙皓于太极殿面见周帝高祖爷,周帝听完前方的战报以及宁国求和的情况,笑着放下毛笔,道:“朕就知道此战必胜,他宁国要是再晚几天派人来,我大周的军队就该直入他宁国大都城了。”
孙皓笑:“皇上英明,再接着打咱大周也不怕。”小心翼翼又问:“那宁国的使臣,是去是留?”
若是去,则是无视宁国求和意愿,拉长战线,继续进攻。若是留,则是接受宁国求和意愿,就此休战。
周帝负手在背,“当然要留。再打下去,北边的魏国就该跳出来捣乱了,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此次出战,军队损失颇重,宁国既然肯降,吾国威已立,不必再继续耗下去。”
又道:“同那使臣说,除了攻破的三座城池外,让他另外再割让三座城池,守卫兵退至淮河以南,永不得再犯。”
孙皓:“想必宁君定是答应的。”顿了顿,想起什么,语气有些疑惑,“宁君愿意割让城池,倒是意料之中的事,但臣不明白,他为何主动请求将储君作为人质扣在望京?”
在宁国使臣的求和条约中,有一条“为修两国之好,特遣吾子羲入望京瞻贵国风范”,说的好听是“我让我儿子来你们家做客交流交流感情”,说的不好听,那就是“儿子都给你了,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周帝淡淡一笑,“他们诚心求好,何必想那些多余的,宁国储君来周,我们自然好好招待,无非是多个人吃饭,多备双碗筷即可,无需太过大惊小怪。”
孙皓颔首,“皇上说的是。”
聊完了紧张的战事,接下来就该聊聊轻松的事了,聊到这次行军打战的战术,孙皓想起无故失踪然后又突然出现的六皇子赵子渊,笑道:“所谓虎父无犬子,这一次大军凯旋,六皇子功不可没……”
还没说完,周帝沉声道:“边疆一役,纵然赢得漂亮,但原不该拖上这么久的时间。恩赏一事,言之过早,待大军回周,再议功劳。”
孙皓也就没敢再吱声了。
等出了太极殿,外面日头毒辣,孙皓在宫道走着,拐弯处碰上个人,抬头一瞧,正是钱太傅。
两人素日意气相投,聊话聊得开。
孙皓郁闷地同他说起刚才在太极殿的事,叹息道:“瞧皇上那意思,是不打算给六皇子论大功的。”
钱太傅摇摇头,表示对这种事情习惯了,但总归不能将原因怪到周帝头上去,嘴上只得道:“你也知道六皇子那楞性子,跟个木头人似的,一句好话都不会说,其余皇子个个都争着到皇上面前表现,就他,整天摆着个臭架子,皇上虽然是他亲爹,那也受不住呀。”
孙皓也不好说什么,只得瞎附和:“也是,六皇子确实太耿直了些。不过毕竟年纪轻,人情世故什么的,还有机会历练,等个七八年再看,说不定六皇子就成人精了。”
两个人有一句没一句地扯着,不知怎地,扯到沈家人身上,孙皓问:“听说六皇子带了人进军营,那一家子人还立下了战功,都说是山里请下来的高人,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这一记眼光是直接瞄向钱太傅的,是在问他。
钱太傅不太自在转开头,“我哪里知道,等人回京问一问,不就知道真假了么。”
孙皓戳戳他的肩膀,八卦之心熊熊燃起,“别装了,六皇子和你什么关系,你肯定知道一二的,六皇子为何突然失踪,又为何突然出现,带的一家子怪人是哪里来的,你敢说你一点儿都不清楚么!”
钱太傅抿抿嘴。
虽然六皇子确实给他写过信,但这并不代表他就要将事情都往外掏。
而且,关于随军的那一家子,他是真不知道。 ↑返回顶部↑
			
			
			
			
			
		太阳从东边升起的时候,辽阔的土地上,两军如期开打。
没有等到宁军主动示弱消息的周军势如破竹,在赵子渊的冷静指挥下,一路开挂似地直搅宁军敌营,打得宁军连营地都不要了,直接退到边疆三城。
然后这一场战火顺利地延伸到了宁国内部。
周军连夺宁国三城,就在大周准备继续夺下第四座城池的时候,宁国朝廷终于扛不住,在新旧两派各退一步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朝廷向大周派出求和使臣。
打战打得心力交瘁随时会倒下的纪信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欲哭无泪地吐了口老血:作死啊,早知现在何必当初!
大周皇宫。
接待完宁国求和使臣的中书侍郎孙皓于太极殿面见周帝高祖爷,周帝听完前方的战报以及宁国求和的情况,笑着放下毛笔,道:“朕就知道此战必胜,他宁国要是再晚几天派人来,我大周的军队就该直入他宁国大都城了。”
孙皓笑:“皇上英明,再接着打咱大周也不怕。”小心翼翼又问:“那宁国的使臣,是去是留?”
若是去,则是无视宁国求和意愿,拉长战线,继续进攻。若是留,则是接受宁国求和意愿,就此休战。
周帝负手在背,“当然要留。再打下去,北边的魏国就该跳出来捣乱了,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此次出战,军队损失颇重,宁国既然肯降,吾国威已立,不必再继续耗下去。”
又道:“同那使臣说,除了攻破的三座城池外,让他另外再割让三座城池,守卫兵退至淮河以南,永不得再犯。”
孙皓:“想必宁君定是答应的。”顿了顿,想起什么,语气有些疑惑,“宁君愿意割让城池,倒是意料之中的事,但臣不明白,他为何主动请求将储君作为人质扣在望京?”
在宁国使臣的求和条约中,有一条“为修两国之好,特遣吾子羲入望京瞻贵国风范”,说的好听是“我让我儿子来你们家做客交流交流感情”,说的不好听,那就是“儿子都给你了,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周帝淡淡一笑,“他们诚心求好,何必想那些多余的,宁国储君来周,我们自然好好招待,无非是多个人吃饭,多备双碗筷即可,无需太过大惊小怪。”
孙皓颔首,“皇上说的是。”
聊完了紧张的战事,接下来就该聊聊轻松的事了,聊到这次行军打战的战术,孙皓想起无故失踪然后又突然出现的六皇子赵子渊,笑道:“所谓虎父无犬子,这一次大军凯旋,六皇子功不可没……”
还没说完,周帝沉声道:“边疆一役,纵然赢得漂亮,但原不该拖上这么久的时间。恩赏一事,言之过早,待大军回周,再议功劳。”
孙皓也就没敢再吱声了。
等出了太极殿,外面日头毒辣,孙皓在宫道走着,拐弯处碰上个人,抬头一瞧,正是钱太傅。
两人素日意气相投,聊话聊得开。
孙皓郁闷地同他说起刚才在太极殿的事,叹息道:“瞧皇上那意思,是不打算给六皇子论大功的。”
钱太傅摇摇头,表示对这种事情习惯了,但总归不能将原因怪到周帝头上去,嘴上只得道:“你也知道六皇子那楞性子,跟个木头人似的,一句好话都不会说,其余皇子个个都争着到皇上面前表现,就他,整天摆着个臭架子,皇上虽然是他亲爹,那也受不住呀。”
孙皓也不好说什么,只得瞎附和:“也是,六皇子确实太耿直了些。不过毕竟年纪轻,人情世故什么的,还有机会历练,等个七八年再看,说不定六皇子就成人精了。”
两个人有一句没一句地扯着,不知怎地,扯到沈家人身上,孙皓问:“听说六皇子带了人进军营,那一家子人还立下了战功,都说是山里请下来的高人,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这一记眼光是直接瞄向钱太傅的,是在问他。
钱太傅不太自在转开头,“我哪里知道,等人回京问一问,不就知道真假了么。”
孙皓戳戳他的肩膀,八卦之心熊熊燃起,“别装了,六皇子和你什么关系,你肯定知道一二的,六皇子为何突然失踪,又为何突然出现,带的一家子怪人是哪里来的,你敢说你一点儿都不清楚么!”
钱太傅抿抿嘴。
虽然六皇子确实给他写过信,但这并不代表他就要将事情都往外掏。
而且,关于随军的那一家子,他是真不知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