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统秘密召见(8 / 9)
卢泰愚问他:“你认识邓小平的儿子吗?”
功过只能说明过去,而不能说明现在与将来。
不管卢泰愚后来走到了哪一步,这段历史都应该真实地记录下来。记录真实才是纪实作品的灵魂,否则将是虚伪之作。
三月一日这天清晨,韩晟昊着意修饰一下自己,穿得西装笔挺,领带端正,毕竟是去会见总统,不同于以往那样去会朋友了。其实,他从来都是衣冠楚楚、讲究仪表的。在他看来,仪表不仅是一个人穿戴的个人爱好,而是一种文明程度的体现。尤其在这文明程度较高的国度里,一穿一戴,举手投足,都代表着一个人的修养与身份,所以他处处规范自己,使自己能适应这个社会。
这天,万里睛空,阳光大好。这使韩晟昊的心情格外舒畅。他驾驶着新换不久的黑色轿车,汇入到车流之中,飞快地向汉江北面的青瓦台驶去……
青瓦台坐落于汉城的北山南麓,傍山而立,北靠北山,南望汉江。数栋掩映在万树丛中、雕梁画栋的青堂瓦舍,这就是韩国的心脏——青瓦台。
在青瓦台南面,曾有一座建筑辉煌的皇宫,那是日本侵占朝鲜时兴建的伪皇宫。韩国人恨透了小日本鬼子,视伪皇宫为国耻,历代总统都把它废弃一旁,从不启用它(一九九六年夏天,这座象征着国耻的伪皇宫被拆掉)。而把总统府选在了倚山而立的青瓦台。据讲,这露在外面的建筑只是青瓦台的一部分,大部分建筑都藏在山里呢。就连青瓦台的常客韩晟昊,也从没领略过这“庐山”的真面目。这当然是绝密中的绝密了。
青瓦台像许多国家元首的居住地一样,戒备森严,岗哨林立,里三层外三层布满了警备设施。最外面一层是围在山角下的一圈铁丝网。铁丝网把整座北山都围了起来;铁丝网里面是参差错落、迷宫一般的封锁钱,即使有人闯过第一道铁丝网,进到第二道防线也会懵头转向找不到出口的;第三道才是高高的砖墙;除此之外,还有流动哨兵日夜巡逻着……
韩晟昊的轿车经过青瓦台右面的广场时,扫了一眼坐落在那里的大鼓阁,大鼓阁里吊着一面色彩鲜艳的大鼓,相传是六百年前百姓鸣鼓喊冤之处。他心里笑道:现在有人告状无门,是不是也来击鼓鸣冤呢?
尽管青瓦台戒备森严,但韩晟昊的小车却没遭到任何阻拦。卢泰愚那里早就有电话打过来,门卫向他敬了个礼,看了一下他的车号,就放行了。轻车熟路,他的小车直向总统的官邸驶去……
“老朋友,辛苦辛苦了!”满面春风的卢泰愚,兴致勃勃地迎出门来。
“卢大总统,恭喜恭喜,恭喜您当选大总统啊!”韩晟昊仍像往常一样开着玩笑,丝毫没有君臣之间的拘谨。
“哪里哪里,非常感谢您的鼎力相助啊!”卢泰愚握住老友的手,久久没有松开。
“嗨呀,有什么可谢的?老朋友了,出点力还不是应该的嘛?”
“韩博士,实在太感谢您了。”卢夫人从卢泰愚身后笑容可掬地走出来,向韩晟昊深深地鞠了一躬。
“您无私的帮助,我会永远铭记在心的!”卢泰愚真诚地说道。
听到这话,韩晟昊又豪爽地笑起来,“啊呀呀,我说卢大总统,这点小事也值得您铭记在心,那您还能做什么国家大事啊?我选您当总统,可不是光让您对我这番感谢呀!”
这番幽默说得三个人都笑起来。
这总统府里少有的笑声像一股稀释剂,瞬间稀释着这里呆板而凝重的空气,又像一把抹布,转眼抹去了卢泰愚皇袍加身的距离,使三个人又走回了过去,走回往昔那种亲切而友好的岁月……
“好好好,不再说谢,请进里屋吧!”
卢泰愚带着韩晟昊穿过宽敞的客厅,来到夫人的内室,也就是历代总统夫人的下榻之处。
在韩国,能把客人请进夫人的内室,可是了不得的事情,更何况是总统夫人的内室了?这表明是对客人的最大信赖,视客人为最亲近的人,也是对客人的最大恩赐。
虽然,韩晟昊素有“御医”之称,但真正走进总统夫人的内室,这还是第一次,以往来见总统都是在会客厅里。
此刻,总统夫人的卧室还没有完全收拾好,室内显得有些零乱。但毕竟是总统夫人的房间,仍然显示出一种不同寻常的高雅和舒适,雕花地毯,紫檀色家具,轻罗幔帐,字画古玩,处处都透出一种古色古香的典雅,给人一种不同凡响的高贵之感。
卢泰愚早已安排好了摄影师,进屋就提出要和韩晟昊合影。与韩国大总统合影留念,当然是韩晟昊求之不得的。他与卢泰愚交往了十几年,还从没跟他照过像呢。这是第一次,而且是在总统的私宅里……
三个人摆好姿势,随着闪光灯的一阵“嚓嚓”声,卢泰愚夫妇同这位中国朋友的身影,就载入了一个永恒的记忆。其中有他们三人的合影,有韩晟昊与卢泰愚的双人合影,还有韩晟昊与卢夫人的单独合影。
照完相,二人坐下来边喝茶边聊天。
卢泰愚说:“韩博士,您不是韩国人,不能给您个官做,按着您的能力,做个长官是绰绰有余的,只可惜做不到。我们只能照张照片留个纪念吧。这些照片您将来会大有用处的。”
韩晟昊聪明过人,向来遇事一点就破,但这次却无论如何没想到卢泰愚的真正动意。他以为卢泰愚要送给他一项特权,让他利用这些照片“招摇”一番,办点什么私事呢!对此,韩晟昊只是淡淡一笑,他想说他需要的可不是什么“用处”,而是一种纪念,一种朋友间的合影留念。
这番话还没等他出口,只见卢泰愚话锋一转,颇为认真地说:“韩博士,我所以着急见您,是要跟您商量与中共邦交的事!” ↑返回顶部↑
功过只能说明过去,而不能说明现在与将来。
不管卢泰愚后来走到了哪一步,这段历史都应该真实地记录下来。记录真实才是纪实作品的灵魂,否则将是虚伪之作。
三月一日这天清晨,韩晟昊着意修饰一下自己,穿得西装笔挺,领带端正,毕竟是去会见总统,不同于以往那样去会朋友了。其实,他从来都是衣冠楚楚、讲究仪表的。在他看来,仪表不仅是一个人穿戴的个人爱好,而是一种文明程度的体现。尤其在这文明程度较高的国度里,一穿一戴,举手投足,都代表着一个人的修养与身份,所以他处处规范自己,使自己能适应这个社会。
这天,万里睛空,阳光大好。这使韩晟昊的心情格外舒畅。他驾驶着新换不久的黑色轿车,汇入到车流之中,飞快地向汉江北面的青瓦台驶去……
青瓦台坐落于汉城的北山南麓,傍山而立,北靠北山,南望汉江。数栋掩映在万树丛中、雕梁画栋的青堂瓦舍,这就是韩国的心脏——青瓦台。
在青瓦台南面,曾有一座建筑辉煌的皇宫,那是日本侵占朝鲜时兴建的伪皇宫。韩国人恨透了小日本鬼子,视伪皇宫为国耻,历代总统都把它废弃一旁,从不启用它(一九九六年夏天,这座象征着国耻的伪皇宫被拆掉)。而把总统府选在了倚山而立的青瓦台。据讲,这露在外面的建筑只是青瓦台的一部分,大部分建筑都藏在山里呢。就连青瓦台的常客韩晟昊,也从没领略过这“庐山”的真面目。这当然是绝密中的绝密了。
青瓦台像许多国家元首的居住地一样,戒备森严,岗哨林立,里三层外三层布满了警备设施。最外面一层是围在山角下的一圈铁丝网。铁丝网把整座北山都围了起来;铁丝网里面是参差错落、迷宫一般的封锁钱,即使有人闯过第一道铁丝网,进到第二道防线也会懵头转向找不到出口的;第三道才是高高的砖墙;除此之外,还有流动哨兵日夜巡逻着……
韩晟昊的轿车经过青瓦台右面的广场时,扫了一眼坐落在那里的大鼓阁,大鼓阁里吊着一面色彩鲜艳的大鼓,相传是六百年前百姓鸣鼓喊冤之处。他心里笑道:现在有人告状无门,是不是也来击鼓鸣冤呢?
尽管青瓦台戒备森严,但韩晟昊的小车却没遭到任何阻拦。卢泰愚那里早就有电话打过来,门卫向他敬了个礼,看了一下他的车号,就放行了。轻车熟路,他的小车直向总统的官邸驶去……
“老朋友,辛苦辛苦了!”满面春风的卢泰愚,兴致勃勃地迎出门来。
“卢大总统,恭喜恭喜,恭喜您当选大总统啊!”韩晟昊仍像往常一样开着玩笑,丝毫没有君臣之间的拘谨。
“哪里哪里,非常感谢您的鼎力相助啊!”卢泰愚握住老友的手,久久没有松开。
“嗨呀,有什么可谢的?老朋友了,出点力还不是应该的嘛?”
“韩博士,实在太感谢您了。”卢夫人从卢泰愚身后笑容可掬地走出来,向韩晟昊深深地鞠了一躬。
“您无私的帮助,我会永远铭记在心的!”卢泰愚真诚地说道。
听到这话,韩晟昊又豪爽地笑起来,“啊呀呀,我说卢大总统,这点小事也值得您铭记在心,那您还能做什么国家大事啊?我选您当总统,可不是光让您对我这番感谢呀!”
这番幽默说得三个人都笑起来。
这总统府里少有的笑声像一股稀释剂,瞬间稀释着这里呆板而凝重的空气,又像一把抹布,转眼抹去了卢泰愚皇袍加身的距离,使三个人又走回了过去,走回往昔那种亲切而友好的岁月……
“好好好,不再说谢,请进里屋吧!”
卢泰愚带着韩晟昊穿过宽敞的客厅,来到夫人的内室,也就是历代总统夫人的下榻之处。
在韩国,能把客人请进夫人的内室,可是了不得的事情,更何况是总统夫人的内室了?这表明是对客人的最大信赖,视客人为最亲近的人,也是对客人的最大恩赐。
虽然,韩晟昊素有“御医”之称,但真正走进总统夫人的内室,这还是第一次,以往来见总统都是在会客厅里。
此刻,总统夫人的卧室还没有完全收拾好,室内显得有些零乱。但毕竟是总统夫人的房间,仍然显示出一种不同寻常的高雅和舒适,雕花地毯,紫檀色家具,轻罗幔帐,字画古玩,处处都透出一种古色古香的典雅,给人一种不同凡响的高贵之感。
卢泰愚早已安排好了摄影师,进屋就提出要和韩晟昊合影。与韩国大总统合影留念,当然是韩晟昊求之不得的。他与卢泰愚交往了十几年,还从没跟他照过像呢。这是第一次,而且是在总统的私宅里……
三个人摆好姿势,随着闪光灯的一阵“嚓嚓”声,卢泰愚夫妇同这位中国朋友的身影,就载入了一个永恒的记忆。其中有他们三人的合影,有韩晟昊与卢泰愚的双人合影,还有韩晟昊与卢夫人的单独合影。
照完相,二人坐下来边喝茶边聊天。
卢泰愚说:“韩博士,您不是韩国人,不能给您个官做,按着您的能力,做个长官是绰绰有余的,只可惜做不到。我们只能照张照片留个纪念吧。这些照片您将来会大有用处的。”
韩晟昊聪明过人,向来遇事一点就破,但这次却无论如何没想到卢泰愚的真正动意。他以为卢泰愚要送给他一项特权,让他利用这些照片“招摇”一番,办点什么私事呢!对此,韩晟昊只是淡淡一笑,他想说他需要的可不是什么“用处”,而是一种纪念,一种朋友间的合影留念。
这番话还没等他出口,只见卢泰愚话锋一转,颇为认真地说:“韩博士,我所以着急见您,是要跟您商量与中共邦交的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