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间谍生涯?(15 / 16)
多么可笑可悲啊?
他突然有一种受骗上当之感!这种感觉是那样强烈,有一种拉完磨杀驴吃的味道!
不仅如此,更令他痛心的是自己的同胞……
面对大使馆官员的丑陋现象,他挺身而出,向丑恶现象作斗争,这正符合广大侨胞的心愿。可反过来,他却成了众人攻击之目标。他扪心自问:我韩某人为了什么?我又图希什么?还不是为了广大华侨的切身利益?还不是为了中国人在外国人面前能活得像个人样,别让人家瞧不起吗?可大家却如此对待我……
他忽然觉得周围好多人都是阿Q!是鲁迅笔下的阿Q!他甚至觉得,自己成了鲁迅笔下的“人血馒头”!自己为革命被人宰了,有人却沾着自己的鲜血吞吃着馒头,为的是治好“痨病”……
他在国内时曾读过鲁迅的这两篇文章,当时很不以为然,以为鲁迅过于故弄玄虚,故作深刻,把自己装扮成“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先知先觉者。然而多年后的今天,在这异国他乡,他才第一次领略到这位作家的深邃,也才第一次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可悲,甚至或多或少意识到了民族的可悲性……
现在他才醒悟到:割掉几个贪官能改变什么?小人物一个,什么都改变不了!削去缨子萝卜还在,还会长出更茁壮的萝卜缨子来!
他早在台湾受训期间,就从那一阵阵的靡靡之音中,从那崩咔咔的舞步中,嗅出了腐味,那不是他一个小小韩晟昊所能改变了的!
他看到共产党越来越强大,国民党根本不可能打倒共产党,什么反攻大陆夺取江山,通通都是骗人的鬼话!
他觉得自己既没有力量打倒共产党,又没有能力改变国民党。
这才是他真正的悲哀所在。
他找不到自己的归宿。他感到心灰意冷,前途暗淡。大陆靠不得,台湾又不想靠。他成了一缕悠荡的孤魂,一只不能靠岸的小舟。他有一种被人抛弃之感,从此他称自己为“弃民”……
人,最怕的就是醒悟。
他觉得自己非常可悲,多年的青春热血,无法计算的生命投入,最后却像抛进江中的一片落叶,毫无声响、毫无价值地被水冲走了,埋藏了,消亡了……
一九五九年秋天,一颗饱经沧桑而又无比坚强的心,陷入了无可名状的痛苦之中。一个瘦小的身影一连多少天徘徊在汉江边,一双沉重的脚步久久地叩击着江边的石堤,也叩击着一颗痛苦的心灵……
我该怎么办?到底该何去何从?
是继续留在华侨圈子里,还是另辟蹊径?
最痛苦的抉择就在眼前……
这天晚间,他在汉江江堤上足足坐了一夜。他久久地抚摸着自己心爱的马牌手枪,直到天亮……
第二天早晨,他早早地来到王东原大使的办公室……
王东原颇感吃惊,好一会儿才问他:“你是突然决定的吗?”
“不,考虑很久了。”
“是因为最近的事……”
“不,我早已看透了好多事情!”
王东原默默地盯着韩晟昊,好像要从他明澈而冷峻的眸子里,阅出点什么,好一会儿才说了一句,“那好吧。”他深知韩晟昊的个性,这是一个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汉子。既然决定了的事情,是不会轻意改变的。他说:“你要想去台湾,我可以帮你推荐……”
“不!”没容王东原说完,韩晟昊斩钉截铁地说:“我要看到他们整天狗扯羊皮,得把我气死,要不然也得被他们整死!蒋介石用的都是什么人?都是些奴才、庸才,有几个人才?稍不听话就会想办法把他弄掉,干倒!你说我这种性格的人,能在他们手下干事吗?”
是的,是不能。王东原太了解韩晟昊的个性了。他疾恶如仇,仗义执言,刚直不阿,这种性格的人是不适合在政界干的。政界需要的不是干练和头脑,而是圆滑和狡诈。这恰恰是韩晟昊所不具备的。王东原最后说:“这样吧,你要想做官就回国(指台湾)。要想赚钱就留在海外。依照你的能力,我相信你不出十年,一定会名利双收的!我赞成你留在海外。你的性格是不适合在政界干。我看你就留下来吧,我帮你找个比较理想的工作!”
没过两天,韩晟昊毅然辞去:台湾内政部调查局东北区办事处组织科长;国民党驻韩直属支部执行委员兼组训科长;台湾大道通讯社驻韩特派员;《韩华日报》编辑人等七项职务。
一夜之间,这位身兼多职辉煌一时的人物,转眼就变成了“无官一身轻、万岁老百姓”的一名普通百姓。
临离去那天,颇有几分凄凉,几分悲壮。 ↑返回顶部↑
他突然有一种受骗上当之感!这种感觉是那样强烈,有一种拉完磨杀驴吃的味道!
不仅如此,更令他痛心的是自己的同胞……
面对大使馆官员的丑陋现象,他挺身而出,向丑恶现象作斗争,这正符合广大侨胞的心愿。可反过来,他却成了众人攻击之目标。他扪心自问:我韩某人为了什么?我又图希什么?还不是为了广大华侨的切身利益?还不是为了中国人在外国人面前能活得像个人样,别让人家瞧不起吗?可大家却如此对待我……
他忽然觉得周围好多人都是阿Q!是鲁迅笔下的阿Q!他甚至觉得,自己成了鲁迅笔下的“人血馒头”!自己为革命被人宰了,有人却沾着自己的鲜血吞吃着馒头,为的是治好“痨病”……
他在国内时曾读过鲁迅的这两篇文章,当时很不以为然,以为鲁迅过于故弄玄虚,故作深刻,把自己装扮成“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先知先觉者。然而多年后的今天,在这异国他乡,他才第一次领略到这位作家的深邃,也才第一次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可悲,甚至或多或少意识到了民族的可悲性……
现在他才醒悟到:割掉几个贪官能改变什么?小人物一个,什么都改变不了!削去缨子萝卜还在,还会长出更茁壮的萝卜缨子来!
他早在台湾受训期间,就从那一阵阵的靡靡之音中,从那崩咔咔的舞步中,嗅出了腐味,那不是他一个小小韩晟昊所能改变了的!
他看到共产党越来越强大,国民党根本不可能打倒共产党,什么反攻大陆夺取江山,通通都是骗人的鬼话!
他觉得自己既没有力量打倒共产党,又没有能力改变国民党。
这才是他真正的悲哀所在。
他找不到自己的归宿。他感到心灰意冷,前途暗淡。大陆靠不得,台湾又不想靠。他成了一缕悠荡的孤魂,一只不能靠岸的小舟。他有一种被人抛弃之感,从此他称自己为“弃民”……
人,最怕的就是醒悟。
他觉得自己非常可悲,多年的青春热血,无法计算的生命投入,最后却像抛进江中的一片落叶,毫无声响、毫无价值地被水冲走了,埋藏了,消亡了……
一九五九年秋天,一颗饱经沧桑而又无比坚强的心,陷入了无可名状的痛苦之中。一个瘦小的身影一连多少天徘徊在汉江边,一双沉重的脚步久久地叩击着江边的石堤,也叩击着一颗痛苦的心灵……
我该怎么办?到底该何去何从?
是继续留在华侨圈子里,还是另辟蹊径?
最痛苦的抉择就在眼前……
这天晚间,他在汉江江堤上足足坐了一夜。他久久地抚摸着自己心爱的马牌手枪,直到天亮……
第二天早晨,他早早地来到王东原大使的办公室……
王东原颇感吃惊,好一会儿才问他:“你是突然决定的吗?”
“不,考虑很久了。”
“是因为最近的事……”
“不,我早已看透了好多事情!”
王东原默默地盯着韩晟昊,好像要从他明澈而冷峻的眸子里,阅出点什么,好一会儿才说了一句,“那好吧。”他深知韩晟昊的个性,这是一个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汉子。既然决定了的事情,是不会轻意改变的。他说:“你要想去台湾,我可以帮你推荐……”
“不!”没容王东原说完,韩晟昊斩钉截铁地说:“我要看到他们整天狗扯羊皮,得把我气死,要不然也得被他们整死!蒋介石用的都是什么人?都是些奴才、庸才,有几个人才?稍不听话就会想办法把他弄掉,干倒!你说我这种性格的人,能在他们手下干事吗?”
是的,是不能。王东原太了解韩晟昊的个性了。他疾恶如仇,仗义执言,刚直不阿,这种性格的人是不适合在政界干的。政界需要的不是干练和头脑,而是圆滑和狡诈。这恰恰是韩晟昊所不具备的。王东原最后说:“这样吧,你要想做官就回国(指台湾)。要想赚钱就留在海外。依照你的能力,我相信你不出十年,一定会名利双收的!我赞成你留在海外。你的性格是不适合在政界干。我看你就留下来吧,我帮你找个比较理想的工作!”
没过两天,韩晟昊毅然辞去:台湾内政部调查局东北区办事处组织科长;国民党驻韩直属支部执行委员兼组训科长;台湾大道通讯社驻韩特派员;《韩华日报》编辑人等七项职务。
一夜之间,这位身兼多职辉煌一时的人物,转眼就变成了“无官一身轻、万岁老百姓”的一名普通百姓。
临离去那天,颇有几分凄凉,几分悲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