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打开中韩通道的秘密使者???(12 / 21)
山东诸城,是个人杰地灵之地,多出文豪英雄。家喻户晓的刘罗锅,文坛巨匠臧克家,都出于山东诸城。这大概是借于大文豪苏东坡在此当过县令之风水吧。苏老先生流传千古的绝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就写于此。不过,诸城也出过败类,康生、江青也都出于斯。
既然是老乡,酒桌上自然就多了几分乡里乡亲的亲情,少了几分待客的客套。这越发使双方的感情更为融洽,更为真诚。
此行所获得的成效出乎三位使者所料。
韩晟昊与李瑜、武钟恕等同志多次洽谈、磋商,最后达成一致的共识:双方以韩国与山东为基地,中韩两国开始秘密的经济交流。双方约定:近期将互派经贸代表团进行考察。但根据当前的国际政治背景,各自要严守机密,不得报道出去,以防贻误大事!
当时,韩晟昊代表韩国与山东签署了中(山东)韩民间贸易协议书草案。
三位使者在山东小住一周,在李瑜等同志的陪同下,考察了济南、潍坊、青岛、威海、烟台等城市,领略了正在改革开放中的齐鲁风貌。还去了济宁,瞻仰了孔老夫子的家庙,走进林木森森的孔林、孔庙,领略了天下第一夫子的威严与庄重。在孔夫子庙前,韩老先生还燃了一炷香,以示对千古夫子的崇敬与爱戴。
临离去时,韩晟昊收到李瑜同志以中国国际对外贸易促进会山东分会的名义,郑重地交给他的一份聘书,聘他为山东省驻韩国的代表,聘书上这样写道:“为开展山东省与韩国民间经济贸易合作,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山东省分会特聘请您(韩晟昊)为驻韩国(当时称南朝鲜)的代表。”
一任在身,自然就有了它的责任与使命。
不能不承认,山东的父母官们很有眼力,选中了这样一位免费为其效劳的干将,那是韩国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后来的事实果然证明了这点。山东与韩国的诸多项合作项目,很多都是韩老先生从中牵线搭桥的。
李瑜还以中国国际对外贸易促进会山东分会长的名义,向韩晟昊递交了邀请韩方代表团赴山东考察的邀请书……
来山东仅此一周,但离去时,这里已是花市繁忙、花红柳绿了。
时令的变化真是太快了。
至此,中韩之间冰冻四十年的坚冰,终于开始松动了。人们听到了冰峰消融的悄裂声,细细听来,已隐约传来了潺潺的流水声……
这恰恰预示了那句格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人类就是从分分合合中走过来的……
回去时,三位使者感到莫大欣慰,事情终于有了可喜的开端。
韩晟昊带着初战告捷的喜悦回到汉城,向卢泰愚汇报了与中方谈判的情况,并将山东之行的书面材料,“中国山东省访问归国报告书”递交给卢泰愚。
卢泰愚听完他的汇报非常高兴,紧握住老朋友的手,连声称赞:“好,非常好!您干得非常出色,大为成功!我代表韩国政府向您表示感谢!”
卢泰愚上任以来,最动心事的一件国际大事就是如何打开北方外交,尤其是打开中国外交的问题。现在终于有了可喜的开端,他当然高兴了。
韩晟昊听了卢泰愚的赞扬,又像以往一样哈哈大笑,说:“过奖过奖!现在才刚刚起步,中韩邦交还没有成功,哪能称谢?即使成功那天,也用不着谢呀?那边是生我的中国,这边是养我的韩国,中间又有您这个老朋友如此重托,我为这样两个国家干点儿事情,还不是应该的吗?”
“好,说得好!不愧是我的老朋友!”卢泰愚赞扬道。
接下来,卢泰愚向韩晟昊谈起考察团的人选问题。他提议让大宇、现代、晓星等韩国几家大企业的总裁都参加,由青瓦台政务秘书朴哲彦负责组团,让韩晟昊和金复东(卢泰愚的二舅子)任顾问,大宇总裁任团长。另外还有安企部、外交部及国家经贸部门的几位官员陪同。
后来,韩国政府很快就做出了决议案,迅速成立起由十五人组成的经贸考察团,尽快赴山东进行考察!
出访名单被“偷梁换柱”
韩国政府决定,以金复东、韩晟昊为顾问,以大宇总裁金宇中为团长、晓星物产社长许祯旭为副团长的十五人山东经贸考察团,准备六月初抵达山东。
就在这时,却发生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
韩晟昊发现,在青瓦台拟定的出访名单中,明明写着韩晟昊和金复东为本团顾问,是韩晟昊亲自发传真传给山东的,包括行程日期在内,可是山东却发来传真问他:“考察团的名单上,为什么没有韩晟昊?”
韩晟昊觉得蹊跷,发往山东的传真明明写着自己的名字,为什么一经电波传递,唯独把他这个打开中韩通道的大媒人给丢掉了?岂不怪哉?
韩晟昊以为是笔下有误,忙晕头把自己给忙忘了,可又发现副团长的名字也有了变故,这才恍然大悟:其中必有什么名堂?可这名堂究竟出自何处?他却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就将这份偷梁换柱的名单,交给了青瓦台政务秘书朴哲彦。 ↑返回顶部↑
既然是老乡,酒桌上自然就多了几分乡里乡亲的亲情,少了几分待客的客套。这越发使双方的感情更为融洽,更为真诚。
此行所获得的成效出乎三位使者所料。
韩晟昊与李瑜、武钟恕等同志多次洽谈、磋商,最后达成一致的共识:双方以韩国与山东为基地,中韩两国开始秘密的经济交流。双方约定:近期将互派经贸代表团进行考察。但根据当前的国际政治背景,各自要严守机密,不得报道出去,以防贻误大事!
当时,韩晟昊代表韩国与山东签署了中(山东)韩民间贸易协议书草案。
三位使者在山东小住一周,在李瑜等同志的陪同下,考察了济南、潍坊、青岛、威海、烟台等城市,领略了正在改革开放中的齐鲁风貌。还去了济宁,瞻仰了孔老夫子的家庙,走进林木森森的孔林、孔庙,领略了天下第一夫子的威严与庄重。在孔夫子庙前,韩老先生还燃了一炷香,以示对千古夫子的崇敬与爱戴。
临离去时,韩晟昊收到李瑜同志以中国国际对外贸易促进会山东分会的名义,郑重地交给他的一份聘书,聘他为山东省驻韩国的代表,聘书上这样写道:“为开展山东省与韩国民间经济贸易合作,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山东省分会特聘请您(韩晟昊)为驻韩国(当时称南朝鲜)的代表。”
一任在身,自然就有了它的责任与使命。
不能不承认,山东的父母官们很有眼力,选中了这样一位免费为其效劳的干将,那是韩国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后来的事实果然证明了这点。山东与韩国的诸多项合作项目,很多都是韩老先生从中牵线搭桥的。
李瑜还以中国国际对外贸易促进会山东分会长的名义,向韩晟昊递交了邀请韩方代表团赴山东考察的邀请书……
来山东仅此一周,但离去时,这里已是花市繁忙、花红柳绿了。
时令的变化真是太快了。
至此,中韩之间冰冻四十年的坚冰,终于开始松动了。人们听到了冰峰消融的悄裂声,细细听来,已隐约传来了潺潺的流水声……
这恰恰预示了那句格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人类就是从分分合合中走过来的……
回去时,三位使者感到莫大欣慰,事情终于有了可喜的开端。
韩晟昊带着初战告捷的喜悦回到汉城,向卢泰愚汇报了与中方谈判的情况,并将山东之行的书面材料,“中国山东省访问归国报告书”递交给卢泰愚。
卢泰愚听完他的汇报非常高兴,紧握住老朋友的手,连声称赞:“好,非常好!您干得非常出色,大为成功!我代表韩国政府向您表示感谢!”
卢泰愚上任以来,最动心事的一件国际大事就是如何打开北方外交,尤其是打开中国外交的问题。现在终于有了可喜的开端,他当然高兴了。
韩晟昊听了卢泰愚的赞扬,又像以往一样哈哈大笑,说:“过奖过奖!现在才刚刚起步,中韩邦交还没有成功,哪能称谢?即使成功那天,也用不着谢呀?那边是生我的中国,这边是养我的韩国,中间又有您这个老朋友如此重托,我为这样两个国家干点儿事情,还不是应该的吗?”
“好,说得好!不愧是我的老朋友!”卢泰愚赞扬道。
接下来,卢泰愚向韩晟昊谈起考察团的人选问题。他提议让大宇、现代、晓星等韩国几家大企业的总裁都参加,由青瓦台政务秘书朴哲彦负责组团,让韩晟昊和金复东(卢泰愚的二舅子)任顾问,大宇总裁任团长。另外还有安企部、外交部及国家经贸部门的几位官员陪同。
后来,韩国政府很快就做出了决议案,迅速成立起由十五人组成的经贸考察团,尽快赴山东进行考察!
出访名单被“偷梁换柱”
韩国政府决定,以金复东、韩晟昊为顾问,以大宇总裁金宇中为团长、晓星物产社长许祯旭为副团长的十五人山东经贸考察团,准备六月初抵达山东。
就在这时,却发生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
韩晟昊发现,在青瓦台拟定的出访名单中,明明写着韩晟昊和金复东为本团顾问,是韩晟昊亲自发传真传给山东的,包括行程日期在内,可是山东却发来传真问他:“考察团的名单上,为什么没有韩晟昊?”
韩晟昊觉得蹊跷,发往山东的传真明明写着自己的名字,为什么一经电波传递,唯独把他这个打开中韩通道的大媒人给丢掉了?岂不怪哉?
韩晟昊以为是笔下有误,忙晕头把自己给忙忘了,可又发现副团长的名字也有了变故,这才恍然大悟:其中必有什么名堂?可这名堂究竟出自何处?他却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就将这份偷梁换柱的名单,交给了青瓦台政务秘书朴哲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