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打开中韩通道的秘密使者???(5 / 2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然而,一位年已古稀的海外老人,却有一颗非同寻常的爱我中华之心。他这颗心常常不被人理解,甚至会被人歪曲,可他依然故我,痴心不改,一直这样傻乎乎地爱着,也许要永远爱下去……
  
  艰难的骨肉团聚
  一九八八年三月二日,也就是卢泰愚召见韩晟昊的第二天清晨,一夜未合眼的韩老先生,早早地走出卧室,来到阳台外的草坪上,坐到一只乳白色的铁茶几旁,点着一支烟,慢慢地吸着……
  此刻,东方未晓,薄雾轻漫,空气中散发着早春的泥土芳香。
  老先生抬头望一眼西北方向的天空,微微叹息一声“嗨……”
  他知道,那个方向就是自己的祖国。
  不知不觉地,他的思绪又回到了去年第一次回国的情景中……
  去年,也是春天,比现在晚一个月。
  对于韩晟昊来说,八年前那次去美国GOLDENSTATEUNIVERSITY大学,最大的收获不仅是获得了博士学位,而且听到了令他万分震惊的消息。
  “中国改革开放了,好多历史冤案都平反了!”
  他从两个中国留学生的嘴里,第一次听到了有关祖国的消息,第一次听到“改革开放”这个新名词,好不新奇!
  几十年来,中、韩两国虽然近在咫尺,但因关系欠佳,一直老死不相往来,彼此都封锁着对方的消息,所以他很少得到中国方面的信息。
  这消息使他又惊又喜又不敢相信,一股强烈的思乡情绪,顿时攫住了这颗浪迹海外四十年的游子之心……
  他立即挥笔疾书,给家乡吉林长白县梨田村发去一封急信,信封上写着“韩早先家信”。信中写的第一句话是,“亲人们,我还活着!”落款写着美国一位朋友的地址。当时中韩之间不许通讯,一切信件都要经过有关部门的检查,所以只好绕道美国转递。
  可是,这封寄托着四十年情思的家信,却如泥牛入海,一连四年杳无音讯。
  后来,他又接连发了十几封信,封封都成了无影的风,来去无踪。
  他感到莫大失望,心里发出痛心的悲叹:难道老韩家几十口人都死光了?都不在人世了吗?
  就在他心灰意冷的一九八四年秋天,却突然收到美国转来的一封信,他急不可待地拆开一看,是大姐夫写来的,他激动不已,急切地看下去……
  “你父母已经故去,妻儿下落不明……”
  天啊,苦苦渴盼了四十年的家信,却送来一个令他心碎的消息。
  他捧着渴盼了四十年的家信,肝肠欲断,长哭不已,像木雕般地钉在窗前……他泪眼朦胧地望着西北方向,发出悲痛欲绝的呼唤:妻儿啊,你们在哪里?我的儿女们,你们在哪里?你们可曾听到了父亲的呼唤?爸爸好想你们啊!
  人越老越有一种叶落归根的思乡情结。
  他清楚记得儿子小时候的模样,跟自己长的一模一样,就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长脸,大眼睛,两只眼睛像火炭似的,亮晶晶的。他们爷俩儿长得像极了。想来,两个儿女都该是人到中年了。
  他哪里知道,就在他接到这封家信的第二年……
  
  也就是一九八六年的农历正月初三,虽然早春在即,但北国的黑龙江却依然是白雪皑皑,一片严冬的景象。
  这天上午,在七台河北兴农场通往桦南曙光农场三百多公里的公路上,正风驰电掣般地跑着一辆摩托……摩托上坐着一个雪人似的中年人,他就是韩晟昊的儿子。
  公路上全是冰雪,飞驰的摩托随时可能翻到沟里。但是,刚刚得知父亲消息的儿子,却顾不得这些,玩命似地向着三百多公里外的大姨家里奔去。
  就在几分钟前,他从一个同学的嘴里得知,失踪多年的父亲来过信,正在寻找他们母子的下落,听说大姨夫知道这消息。于是就驾驶着摩托,一口气跑了三百多公里,来找大姨夫问个究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