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打开中韩通道的秘密使者???(8 / 2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十几双手伸向一双颤颤巍巍的老手……
  四十年了,天各一方,生死不明,今天忽然团聚……
  站台上,众多来来往往的旅客都停足伫步,惊望着这一幕催人泪下的骨肉团聚图……
  这次回国,给他最大宽慰的不仅是亲人的亲情,更有国家统战部、政协、侨联、北京市政府等许多部门的热情款待。他和一家人被公费安排在北京饭店的高级宾馆里,统战部给他配备了一台奔驰00的专车。有人专程陪他们全家游览了北京的名胜古迹。统战部、政协、侨联、北京市政府等领导,都分别宴请了他。
  这次回国,整个接待规格之高,待他之热情,简直使他受宠若惊,甚至有些惴惴不安了。
  一个当年被共产党追捕的“要犯”,今天却成为共产党的座上宾,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时代的变迁,国家的开放,社会的前进啊!
  
  巧遇“仇敌”
  在北京市政协领导宴请他的餐桌上,却发生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这天晚间,北京市政协领导宴请韩晟昊一家。当一位老先生满面笑容地向韩晟昊走来,伸手与他相握的刹那,他突然觉得此人面熟,而且仿佛觉得这人对自己的一生似乎起过重要作用!但时隔久远,一时又想不起来究竟在哪见过?
  宴会开始后,宾主在热情的寒暄中频频举杯。但,韩晟昊的心却不时地溜出宴席外,回到自己坎坷的人生路上,极力搜寻着眼前这个似曾相识的人物……
  他不时地偷眼打量着那位老先生,想从他那满头白发、同样刻着岁月印迹的脸上,寻回一些记忆……忽然,他想起来了,就从那双慈祥而深邃的眼睛上,忽然想起来的!是他!就是他——一个决定了自己一生命运的人!
  但他不敢冒昧,人世苍茫,长相相似的人多得很。再说,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哪能这么巧就遇上他呢?
  “老先生,您在东北呆过吗?”韩晟昊开始试探自己的判断。
  “何止是呆过啊?我在东北工作了二十八年。”满头白发的老先生慢悠悠地笑答。
  “在长白县工作过吗?”韩晟昊想进一步证实。
  “在那工作了四年。”
  真是“冤家路窄”。
  韩晟昊顿时明白了,他就是判我“死刑”的人!
  历史简直是捉弄人的玩艺。世界真是太小太小了。
  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转来转去,一对四十年的“仇敌”竟转到了一张餐桌上,而且肩并肩地坐在一起,在这呼朋唤友地推杯换盏呢!这对人世间的许多事情,该是多么大的讽刺啊?
  往事如潮,历历在目,猛烈撞击着这颗花甲之心。
  四十年了,他何曾忘过那一幕幕?挨打的情景历历在目,甚至听到自己被挂在房梁上惨不忍睹的喊叫声,看到了自己像野人一样,在长白山里东藏西躲的狼狈样……
  此时,他心跳加快,血液上涌,恍如梦中……
  但是,他毕竟是在人世间走过六十多个春秋的老人了。那颗像钟摆一样摆了六十多年的心,终于能关住自己的嘴巴,让眼前的盛情继续下去,让人们手中的酒杯,继续频频地举起又放下……
  一句话,他不愿扫大家的兴!
  毫无所知的那位老先生,仍然笑容可掬地频频让酒,继续与老博士亲切攀谈,感慨人生短暂,风云易变……
  老博士也不时地叩首称是,但却很少发表高见,少了以往那种健谈甚丰的神侃劲头。对于初次相识他的人,不了解他的个性,自然不会有这份敏感,还以为他就是这样一个沉思多于言表的老人呢。
  然而……
  宴席终于结束了,两位饱经历史沧桑的老人,同坐到一张沙发上,开始了肩挨肩地闲聊。韩老先生这才扯入憋了一晚间的正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