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荣获大韩民国最高荣誉(7 / 1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我只用五次!”
  “哈哈哈,只用五次?”
  这就是那次大会之后,两位同龄人一段有趣的对话。
  韩老先生果不失言,只用了五次。接到写有“金泳三总裁”祝福花环的五位新人,美得不得了,觉得这是对他们新婚夫妇最大的恩赐!当然了,未来的国家元首给“送”的花环,那还能不高兴吗?
  金泳三当选总统后的第三天,派秘书张学鲁,给韩老先生送来五块刻有“大统领金泳三”名字的镀金手表,以示谢意。
  在韩国,当选后的总统常常是“负债”累累,背上一身永远还不清的人情债。他要组成一个庞大的答谢“班子”,专门答谢为其在竞选中出过力的人。有的是电话道谢,有的是礼物相赠,有的则请到青瓦台以一碗汤面来酬谢。人太多,总有谢不到的时候,因此总统常常会遭到亲朋的唾骂,什么“没良心了,白选你了!连碗面都没吃着了”云云。过去,总统当选后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要用四碟八碗来酬谢出过力的人。后来改革了,改用一碗面来酬谢,因此就有了“连一碗面都没吃着”之说。
  相比之下,倒是这位曾为卢泰愚和金泳三两届总统出过力的中国朋友,显得十分大度,毫无所求,什么要求都没向总统提过。正因如此,所以才使他在这个政坛多变、官场沉浮频繁的国度里,如同一叶永不沉没的小舟,永立不败之地。
  无所求,也就无所失。
  宁可雪中送炭,不去锦上添花
  一九九三年二月二十五日。
  大韩民国又到了一个历史性的交接时刻。
  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从总统宝座上走下来,走向平民,走回阔别五年的西大门延禧洞;另一位正欲呼风唤雨的人物从民自党总部走出来,走向青瓦台的总统府,走上大韩民国第十四届总统的宝座……
  上午十点,交接仪式在国会大厦正式开始。
  两位在韩国历史上无论是功是过、都将成为重抹一笔的人物,同时出现在国会大厦的台上。台下,暴风雨般的掌声同时响起。但是,聪明的人们自然明白是冲谁去的,下来的只讲了十分钟,上去的却讲了两个小时……
  上台是天上人间,下台是地上人间。
  上来和下去,自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尽管这是人类的必然。人类就是在这种走来走去中前进,世界就是在这种上来下去中发展的。但是,人类渴望走向成功的喜悦,永远会超过退出赛场的失落。任何人都逃不脱这种人性弱点的框范。
  此刻,在汉城西大门延禧洞一栋二层小楼前,一位望儿归来的老母,正张着昏花的老眼,手遮脑门儿,焦急地盼望着儿子的归来。对于这位年迈的母亲来说,只有她渴望的不是儿子当不当那份操心的总统,而是能守在自己身边,多陪陪自己走过人生为数不多的日子。
  归来了,儿子终于归来了!
  ……只有几辆轿车开来,随行人员更是寥寥无几。昔日一些前呼后拥的官员一个没到。
  走下车来的卢泰愚夫妇,其心境比脸色更加灰黯。大势已去,心凄落得如同秋风秋雨。世态炎凉,远比走下总统宝座那一刻更令人心寒……
  可就在夫妇俩推开家门的刹那,一张熟悉而陌生的面孔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
  啊?!如同万物肃杀的隆冬,忽然发现一片残留在枝头的绿叶!如同冰天雪地的荒郊野外,忽然有人送来一盆烧红的炭火……
  一位瘦小的中国老人,正笑眯眯地笑望着卸任归来的总统夫妇……
  没有比此时此刻更令卢泰愚夫妇感激涕零的了。它远远超过了他们交往二十年的任何一刻。
  三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没有话语,只有闪着泪花的六只眼睛……
  有人惊疑地问他:“怎么?金大总统没有请您去参加加冕仪式吗?”
  “不,请我去了。”
  “那您怎么没去呀?”
  “啊,我觉得这里更需要我!”
  是的,金泳三不仅派人给韩老先生送去了请柬,而且座位是在第一排最显耀的位置,那是多少达官要人望眼欲穿而求之不得的。然而,这份非同寻常的请柬却压在韩老先生的抽屉里,做为一份永久的纪念而没有派上用场。他却开车早早地来到了延禧洞。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