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赵贵、独孤信事件考论(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使宇文泰“挟天子而令诸侯”以图霸业的计划落空。所以,大统四年(58)西魏势力撤出洛阳后,
  宇文泰即着手对他们进行分化,使之脱离独孤信统辖,不使之形成一只以独孤信为中心的忠于魏室的武装力量。这些豪强武装有一部分随宇文泰西撤,如郑伟、刘志、柳虬等。这
  部份人除柳虬外,都脱离了独孤信,刘志甚至被宇文泰任命为“大丞相府墨曹参军”。〔〕柳虬初随信去秦州,但宇文泰藉信遣虬晋见他的机会,留虬为“丞相府记室”,强使
  虬脱离独孤信。除西撤者外,尚有一部份人仍在西魏东部边境活动,如赵肃、韩雄、陈忻、魏玄等人。独孤信曾三镇荆州,“士庶既怀信遗惠”,本颇具威望。如果他继续留在东
  方,再与忠于魏室的豪强武装相结合(西魏三荆之地实治河南),形成一支足以与宇文泰抗衡的力量,则大不利于宇文泰。宇文泰大约就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才将独孤信
  西调陇右的。
  大统十三年(547)春,侯景背叛东魏。五月,宇文泰遣李弼、赵贵赴颍川接应侯景。同时,“以茹茹为寇,令(独孤)信移河阳”,“征(宇文泰之姪宇文导)为陇右大都督,秦
  南等十五州诸军事、秦州刺史”,〔〕代替独孤信镇秦州。我们知道,独孤信出镇陇右已有七年之久,而且政声甚好,宇文泰调自己的同族宇文导接替独孤信的职位,又以防备
  茹茹为藉口将独孤信调至河阳,分明是担心大军东征之际,独孤信乘机率兵东进,对自己造成威胁。质言之,调宇文导出镇秦州的目的是为了防备独孤信。这说明大统十三年(547
  )时宇文泰与独孤信的矛盾有了新的发展。
  同年八月梁武帝下诏伐东魏,九月梁将萧渊明灌彭城。这时东魏发布了一篇讨梁檄文,其中有一段说西魏内忧外患,不能对东魏形成威胁,用以炫耀自己后方之巩固。其所谓外患
  系指茹茹和吐谷浑,其所谓内忧即指独孤信而言。文曰:“独孤如愿(独孤信本名如愿)拥众秦中,治兵劫胁。黑獭(指宇文泰)北备西拟,内营腹心,救首救尾,疲於奔命。岂
  暇称兵东指,出师函谷。”〔4〕“治兵劫胁”应是指宇文导出镇秦州防备独孤信一事而言,东魏的檄文虽然对宇文泰与独孤信的矛盾作了夸大,但说明,宇文泰与独孤信之间的
  矛盾已是当时天下共知的事实。同时也证明,我们上文对独孤信西调、宇文导出镇秦州等事的分析,并非向壁虚造。
  宇文泰为了缓和同独孤信的矛盾,在大统十四年(548)进位信为柱国大将军,此后,又命其长子宇文毓纳信长女为夫人。〔5〕但这并没能真正解决他与独孤信之间的矛盾。宇文
  泰之姪宇文导直至西魏恭帝元年(554)十二月去世前一直镇守秦州,监视独孤信。导死
  后,其子亮“为秦州总管”继续执行监视任务。〔6〕同时,独孤信“在陇右岁久,启求还朝,太祖不许”。大统十六年(550)宇文泰大军东讨时,“信率陇右数万人从军,”
  东进至崤坂,也被勒令西还。这说明宇文泰对独孤信的戒心,始终没有稍减,始终不让独孤信的军队进入雍州中心地带,以防有变。
  大统十七年(551)西魏文帝去世,太子钦嗣位,是为废帝。废帝二年(55)“尚书元烈谋作乱,事发,伏诛”〔7〕次年(554)废帝因对宇文泰诛杀元烈有怨言,被宇文泰所
  废,并立齐王元廓为帝,是为恭帝。
  恭帝元年(554)夏四月,“帝大飨群臣。魏史柳虬执简书於朝曰:‘废帝,文皇帝之嗣子。年七岁,文皇帝托於安定公曰:是子才,由於公,不才,亦由於公,宜勉之。公既受
  兹重寄,居公辅之任,又纳女为皇后,遂不能训诲有成,致令废黜,负文皇帝付属之意,此咎非安定公而谁?’”这番话,表面是责备宇文泰对元钦教诲不周,而骨子里却是对宇
  文泰任意废立西魏皇帝,进行抨击。柳虬本是忠于魏室的阳城豪强,大统四年(58)归附西魏后,又“久之为独孤信开府从事郎中。信出
  镇陇右,因为秦州刺史,以虬为二府司马。虽处元僚,不综府事,唯在信左右谈论而已”。〔8〕是独孤信的重要亲信。因此柳虬这次弹劾宇文泰,显然代表着独孤信等人的利益
  ,意在用保持魏室尊严的办法,抑制宇文泰纂魏野心,以保持住自己与宇文泰抗衡的地位。
  虽然宇文泰受到柳虬的抨击后,命太常庐辩代笔诰论公卿说“兹咎予其焉避”,但他同独孤信的矛盾却因此加深。西魏恭帝三年(556),宇文泰大约因为身体不好(是年十月即
  病逝),决心解决自己的继承人问题。长子宇文毓虽然庶出,但年长(岁),且“已有成德”;三子宇文觉虽系嫡出,却“年尚幼冲”(14岁)。宇文毓已纳独孤信长女为夫人
  ,如果泰死后由毓继承,军国大权就会落到外戚独孤信的手中。为了防止这种局面,他“召群公(其中也包括独孤信)谓之曰:‘孤欲立子以嫡,恐大司马有疑’”。把他和信的
  矛盾公开化。在这种情况下,独孤信如果不和宇文公开决裂,就不可能表示反对,群公当然也不可能有所异议。果然群公“皆默,未有言者”。李远甚至拔刀而起说:“若以信为
  疑,请即斩信。”同时独孤信也被迫表示同意立宇文觉。〔9〕这样,宇文泰就在不惜与独孤信决裂的情况下,强行立宇文觉为后,杜绝了独孤信将来独揽大权的可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