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一十章 秘诀(3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齿常叩”,又叫“叩天钟”,是历代养生家都很重视的长寿之道,有许多不同的操作方法,关于叩齿的次数、时间等都有不同的讲究,但其基本原理均认为“肾主骨”,而“齿为骨之余”,牙齿的健康与肾中精气有密切的关系,遵循一定的方法坚持叩齿,不但能健齿,还具有健肾的作用。
  又如“津常咽”,与“齿常叩”密切相关,经常连称为“叩齿吞津”,也是古代重要的保健养生方法。
  在传统养生学看来,唾液是很宝贵的一种物质,所谓“脾归涎,肾归唾”,唾液与脾、肾二脏密切相关,具有滋阴降火、生津补肾等摄生保健作用,甚至称其为“金津玉液”以示其珍贵,故此叩齿产生的津液要缓缓吞咽,而不可随意吐出。
  “十常”中的其他各条方法也都与此类似,都是通过对人体某些特定部位的按摩、抚揉来达到养生保健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方法不止用于保健,对于某些特定的疾病还有一定防治效果。如“耳常弹”,也写作“耳常鼓”、“耳常揉”等,由于养生学认为“肾开窍于耳”,耳与肾气的盛衰有密切的关系,时常按摩耳部可以起到防治听力衰退、老年性耳聋等作用。
  又如“肛常提”,又叫“摄谷道”,通过有规律地缩放肛门,对于防治痔疮等有一定功效。
  清宫医案研究专家认为,乾隆长寿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注重体育锻炼,喜欢狩猎。并遍游名山大川;二是生活有规律,节饮食。慎起居;三是长期对症服用长寿药。
  另外,乾隆他妈钮钴禄氏也是出了名的长寿老太太。遗传估计也起了很大一部分作用。
  其实。只要能做到以下几点,风流男人长寿也不是问题:
  1、运动锻炼身体
  乾隆是一个很爱运动的人,早在康熙时期,康熙帝就经常出巡旅游。据史书记载,康熙皇帝曾六下江南,行至江苏、浙江,览遍大江南北的名胜古迹。
  四次出巡塞外,驻跸多罗诺尔、克鲁伦河、狼居胥山和索岳尔济山。四次登临佛教圣地五台山,领略北国风光。并且登泰山。祀东岳,西幸太原和西安。
  一心效法祖父的乾隆,也六下江南,巡查了苏州和杭州。
  虽然难免有打着巡查的名义实则出去游玩顺便会会江南美女的嫌疑,但在当时交通条件和物质条件颇为不便的情况下,皇帝出巡,虽然可以骑马、坐轿,不用自己走路,后勤供应也有充足的保障。但连续多日的跋山涉水、鞍马劳顿,也是很辛苦的了。
  这种泛游对身心健康大有好处。
  作为一名满族人,乾隆还继承了祖宗们马背上打天下的光荣传统,平生喜欢狩猎、骑马。
  康熙五十八年。康熙帝曾对自己的近侍卫诸臣说:“朕自幼至老,凡用鸟枪弓矢,获虎一百三十五。熊二十,豹二十五。猞猁狲十,麇鹿十四。狼九十六,野猪一百三十二,哨获之鹿,凡数百。其余射获诸兽,不胜记矣。又于一日内射兔三百一十八。”
  听这一连串数字,就能想象狩猎活动规模之大,乾隆本人的射技之精湛,运动程度之强了。
  2、爱好能让人更健康
  我们知道,乾隆爱好相当广泛,尤其爱好旅游和书画。很多皇帝,都是在皇宫里呆了一辈子,基本上没出过门。而乾隆呢,六次下江南,平时也爱到处泛游,经常运动,有利身心健康。
  书画创作既要动脑也要动手,手脑并用,身体也要适当的运动,使得气息平缓,血脉通畅,其功效近于太极。
  长期坚持,有强身健体之效。
  另外写书画的时候,需要心神宁静,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让心胸更豁达。除了书法,乾隆还喜欢音乐。
  在历史上,文人,书画家大多长寿。
  据专家根据史料推算,中国古人的平均寿命大概在30岁左右,就是到了建国前也不过35岁而已。这与古代自然条件的恶劣,医疗条件的欠缺,艰苦的劳作,瘟疫流行,战乱频仍不无关系。但即便如此,中国古代的文人似乎算是一个特例。他们中活到十岁甚至于逾百岁的寿星不乏其人。
  据已有资料显示的古代文人的平均寿命:先秦两汉时期,生卒记载明确的文人有20人,平均寿命为584岁。
  这其中孔子活了73岁,荀子74岁,庄子83岁,孟子84岁,墨子92岁,汉朝的伏生活了92岁;
  隋唐五代79人,平均寿命为656岁,“药王”孙思邈活了141岁,以“欧体”传世的书法家欧阳询85岁,“柳体”的创造者、大书法家柳公权88岁;
  宋代82人,平均为656岁,“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诗人陆游享年85岁;金元29人,平均寿命为67岁,画家书法家黄公望卒年85岁;
  明代77人,平均为64岁,善音律的冷谦享年150岁,“吴中四才子”之一的文征明活到90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