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一十一章 吸引力(4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作为人的寿命来讲,一般都根据国家(地区)的发展状况决定人的平均寿命。
  国家(地区)发展较好的,其国民的寿命相对长点,国家(地区)发展状况较差的,其国民的寿命相对短点。具体到个人的寿命来,那就要看其个人对事物的理解和对物质的态度了。
  对物欲很强的人相对来说其寿命不会很长,原因就是越对物质财富利益看得越重,其患得患失的心理因素越强烈。其心理状况就越差,人不尽要满足最基本的生活必需,更应该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
  从人类的发展规律来看,相应地住在大山、草原及人烟稀少地方上的人寿命相对要高点,那里的物质条件相对差点,在无法取得丰厚的物质财富时必然会追求精神财富。
  这里所指的精神财富不等同于各种所谓的主义、理念,而是比较原始的人类最基本的精神活动,换句话说就是原生态的精神理念!
  吃斋念佛的人的寿命也相对要高点,吃斋念佛的人不是不追求物质财富,而是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为了平衡在获取物质利益时所造下的罪孽,给与一定的心理调剂罢了(此说并没有对出家人不恭,应该说真正的出家人是例外)。
  这不是说人就不要物质财富了。而是在追求物质财富时要有个度,无度的追求物质刺激。最终的结果就是:有权力的人贪=污-腐-化,无权力的人鸡鸣狗盗。
  其实。寿命的长短对于任何物种来说都是其追求的终极目标。
  人啊,少着重点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利益,多着重点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寿命自然会长!!!
  也许有人会对上面所说的东西存在着很大的疑惑,仅仅是这样简单就能够做到长寿了,这可能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样的例子现在就存在着,祥钟市80岁以上的老人过万人,其中。百岁以上老人达48位,被称为全国的“长寿之乡”。
  调查发现,该市“长寿之乡”的称号源自两次全国人口普查。
  中国人---口---监---测-----中心公布长寿之乡的标准是:每10万人中百岁老人至少达到3人。1
  990年,全国第四次普查统计数据显示,祥钟市拥有46位百岁老人,居全国“长寿之乡”第三位。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该市又跃居全国六大长寿之乡的第二位:该市人均寿命为7588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48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988岁。比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高1188岁,已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
  截至2003年8月,祥钟市105万人口中,8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10627名。90岁以上人口766人,100岁以上老人48人,其中男性4人。女性44人。
  该市居民何以长寿?通过调查,其主要经验和启示有以下五条:
  经济发展是基础:
  安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经济基础是人类健康长寿的基本的条件。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祥钟市经济快速发展。2003年。该市国内生产总值8484亿元,财政收入27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7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20元,农民人均居住面积396平米,城镇人均居住面积189平米,城乡人均存款4046元,均比改--革---开放前成倍增加。
  同时,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该市曾连续两届获国家文明先进县市称号,三届获全省文明城市称号,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生态建设示范区。这些因素为当地居民的健康长寿提供了可靠的物质生活基础。
  建国以来全国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1953年该市百岁老人只有2人,1996年为零,改革开放后的1982年上升为18人,1990年上升为46人,2003年上升为48人,80岁以上老人过万人。该市百岁以上老人的增长刚好与该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正比。
  生态环境是根本:
  科学研究表明,地球内部构造中,地壳的组成物质有九十多种天然元素,最主要的是氧、硅、铁、钙、钠、钾、镁等八种元素,且地壳与人体血液中的六十多种元素对比分析发现,除原生质中的主要成分碳、氢、氦和岩石中的主要成分外,人体中的元素含量惊人的相似,表明这些元素对人体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祥钟市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共六类27种,占全国已探明矿产的1/7,其中磷矿石储量居全国第二位,而磷矿区域及其辐射圈又刚好是高龄人群密集的地方,据2000年人口普查,其中磷矿镇15-50岁的人口占同龄段的453%,而90岁以上的老人占全市同龄段的635%。
  祥钟市水资源丰富。总量为5000亿立方米,人均56万立方米,不仅高于全国人均2780立方米的占有量,也高于世界人均12900立方米的占有量;地下水资源年可开采量为165亿立方米。该市水资源不仅量多,而且水质好,主要水系汉---江祥钟段及三座大型水库和六座中型水库的水质都在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以上。有的接近一级标准;
  1/3的乡镇有富含锶、铝、钾等多种微量元素的矿泉水;市内90岁以上和百岁以上老人分布比较集中的洋-梓、长-寿、郢-中、胡-集、柴-湖、丰-乐等乡镇大部分在汉江及其水质较好的支流岸边,其中洋--梓---镇的主要饮水源--温----峡水库。接近1类标准,所以这里长寿老人最多。据人口普查统计,该镇人口总数占全市的58%,80--89岁人口占全市同龄段的775%,90--99岁人口占同龄段人口的919%,100岁以上的老人达7人。
  祥钟市大气质量好。由于工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合理,该市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控制在5000吨以内,最高未突破1万吨;降水的ph值一直处在70--72之内;自然降尘量低于10吨/月平方公里,加上每年92--121个降水日对空气的清洗,使空气处于清洁状态。城区及乡镇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指标均控制在国家二级标准以内。
  祥钟市阳光充足。太阳辐射年均平均值为112364千卡/平方厘米,是全省高值中心之一;全年日照时数在1931--2114小时之内,日照率为45--48%,是邻近各县的高值中心;降水丰沛,雨热同季,年降水量878--1097毫米之间,不仅有利于人类生存,而且有利于整个生态系统共生,如森林覆盖率357%。有记载的生物资源总数达1650种,其中动物155种,植物类1384种,天敌资源111种。许多植物可加工成保健食品。
  祥钟市土壤环境质量好。祥钟市总面积居全省县市第四,人均耕地居全省第一,土壤种类齐全。包括水稻土、潮土、黄棕壤、石灰岩土、紫色土五个土类,12个亚类。186个土种;土质好,耕地中。一、二级地占95%,荒地中95%以上能种草种树;土壤质地好、酸碱度适中,为多种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也为人们提供了多种营养条件。
  祥钟市在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段精辟的谚语,即“自然平衡宇宙行,生态平衡万物兴,心理平衡心舒畅,身体平衡无疾病”。这正是人类长寿的至理名言。
  人文关怀是保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