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精神力的重要(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舜毕竟是仁厚的人,所以也就是把他的老丈人和大舅子囚禁起来。这样,也方便做些政治宣传,冠以“禅让”的美名。
  权力与亲情,阴谋与爱情,交织演绎着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博弈。最终,尧赔了闺女又丢了王位,而舜则志得意满,隐忍几十年的辛苦,终换来大好江山。
  数十年后,与舜有杀父之仇的禹篡位成功,并将舜流放到极南的苍梧之野(广----西),舜终是孤寂地死去,下葬在今湖南的九嶷山上。
  千古一叹:“尧禅舜继”的远古大同,可能只是儒家想象的产物。
  也许是对当时的现实太过绝望吧,他们才期望可以给后世一个美丽传说,用善良唤回一些文化的良知吧。那么,我们在尽可能寻找历史本真的同时,不妨就相信一次他们的“选择记忆”或者“假定美好”吧。
  西施:最出色的“国际”间---谍
  她本可以在她的小山村继续浣她的纱,颦她的眉,过她自己快乐而朴素的生活。可历史老人却不同意,觉得这是暴殄天物,于是,先让勾践上演一出“卧薪尝胆”的好戏,然后匆匆将西施扯上了历史的舞台。
  当初,勾践在越国境内征求绝艳美人,寻得西施时,我并不以为西施是处于自愿,真有“以身报国”的崇高境界。套用电影《无--极》的一句话,那就是“跟着你。有肉吃”,当然也有好衣服穿。一个小姑娘。能想到的大概也就是这些吧。
  毕竟是大山里的姑娘,纵是有惊艳的国色天香。可在礼仪、歌舞、谈吐方面还有很大的偏差。
  于是,勾践先近大道筑美人宫,然后“饰以罗毂,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经过“三年学服”的精心包装和“洗脑”,终于将一个率真朴实的乡下姑娘打造成一件报仇复国的美丽武器。
  西施学会了像夜莺一样歌唱,如燕子一般飞舞。懂得了撒娇、扮痴,还有察言观色的本领和机敏巧辩的办法,甚至,她可能还掌握了通风报信、下毒刺杀的功夫。做一个高级的“国际间---谍”,这都是必备的功课。
  三年功成,越王勾践将这样完美的礼物送至吴王夫差。
  西施接受的训练非常有效,加上她天下无双的美丽和聪慧,果真是把夫差迷得神魂颠倒。
  西施用她高超的手腕和绝世的美色,糊弄夫差。离间吴王君臣关系,逼死伍子胥,把吴国搞得一团糟,到头来。终于实现了复国的梦想。
  这位浣纱的美女,搞垮吴国,出色地替国家完成了“卧底”任务后。便不知所终了。
  有人说她投水自杀了,而另一种说法。是汉赵晔所撰《吴越春秋》里记载:“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就是说这个没心肝的越王恐怕西施知道的太多,便干脆杀人灭口,把她装进鸱夷(皮袋)里,沉到江里去了。
  这种可能不是没有,因为“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的勾践,做这种事是很拿手的。
  还有另一种说法,很浪漫,也很圆满,那就是《越绝书》是所载:“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后来范蠡弃政从商,资累巨万,成了天下闻名的大富商贾,那么,西施也应该成了大富婆,在她爱的男人背后,过幸福的生活。如果真是这样的结局,那西施可就有福了。
  千古一叹:历史上有没有西施这个人,如今还是一个悬案。
  持赞成意见的,列举出《管子》、《墨子》、《孟子》、《庄子》、以及《战国策》和《楚辞》等史籍里都提到过她;持反对意见的,则严肃地指出在记载吴越兴亡的《左传》、《国语》、《史记》里,却都未见西施的名字。
  而为后世所乐道的《越绝书》、《吴越春秋》,又被正经的史家斥为杂史,并宣称经不起推敲。
  可便是真有这样的奇女子,正史除却帝王将相,会给她们一席之地吗?
  妲己:真是古今第一恶女?
  无论正史典籍,还是稗官野史,妲己都是一个蛇蝎美人,可谓千古淫---恶的罪魁祸首,但历史的真实情况真是这样吗?
  先说纣王,历代已经把他符号化成一个暴君的形象了。可这个形象离他真实的情况还是有很大的距离。
  春秋时期,子贡早就有点看不过去,他愤愤为纣王鸣不平,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后世言恶则必稽焉。”
  而在春秋时期,关于纣王的罪状还只限于“比干谏而死”,到了战国,比干的死法就生动起来,屈原说他是被投水淹死,吕不韦的门客则说他是被剖心而死,到了汉朝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已经有了更生动的演绎,说是纣王剖开他的心是为了满足妲己的好奇心,想看看“圣人”的心是不是七窍。
  而在晋朝,皇甫谧因为职业是医生的缘故,写些文史文章的时候,又演绎出纣王在妲己的怂恿下,还解剖了怀孕的妇女,要看看胎儿形状。
  后世书生们根据个人好恶,纷纷加工演绎,以讹传讹,其谬岂不大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