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态度(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虽然不是正式开拍,有些镜头也会作为一手的资料。那边你都沟通好了吧?乡下地方的人,对采访这种事情,通常是相当敏感的。
  这个问题,顾云来正交给小付去处理。村民实时的态度仍然没有回馈,这样贸然过去确实有些唐突了。但是以顾云来的理解,当地人对于采访的敏感程度,完全取决于有偿和无偿。
  这不是有意败坏乡下人,但说几句话就能挣钱的事情,对他们而言仍旧是不可思议。也属于不占白不占的那种便宜。
  “你看你们问些什么了,如果仅仅扣住教育这个主题,应该就不成问题了。”顾云来说。
  光是这样的话,光靠这个话题很难火起来。你是不是有些隐藏的猛料,要在正片里发布啊?台长问他。
  这小子,上大学的时候就是个特别机灵的家伙,一下子就让他看出来了。
  “我也卖个关子,你们到时候就知道了。”顾云来说,“无论现在村民的态度如何,你们都应该在两天之内派团队过去,先熟悉一下那里的生活。拍摄期间,你们是要住在那里的。别三天两头往城里跑,让我怎么相信你们这个团队的执行力。
  放心吧,我们没那么矫情。但住的地方你们是不是给安排一下,要求不高,有水有电就行了。因为我们每天要对拍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和剪辑啊。
  “镇上有招待所,持续供电的问题不敢保证。再不济,你们也有拍摄车的吧。”顾云来说。
  我们哪有能力更新那样的设备,就是一辆面包车,载着人和设备。要你是出钱,我可以从省里借来一辆。
  从省里借车,他们肯定是要问问的,此事不宜声张,还是一切从简吧。
  对呀,简单有简单的搞法,只是成片的效果我也不敢保证。毕竟技术层面我们能做到的很有限,主要是依靠设备。
  “你们台里,不会连高清摄像机都没有吧?”
  有是有的,我们又不是草台班子。只不过,只有一台,镇台之宝。几个人伺候着,轻易不搬弄出来。如果你想要达到最好的效果,推荐用胶片,这是我们业内人士的共识。
  “得了吧,我一个外行人都晓得。胶片价格贵,而且操作难度大,拍不好一条就废了。以前是没有高清才用胶片,我又不是拍什么文艺片,不需要那种特殊的质感。何必舍本逐末,当我是冤大头吧?”顾云来说。
  不是,但拍这种人文题材,确实用胶片合适啊。
  “但你能保证你团队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吗?胶片消耗超出的预算,要谁来买单?”顾云来说。
  我还以为你做这个事情,是要精益求精呢。
  “我是要精益求精啊,但不是提现在这种形式上吧。想用电影的语言来呈现纪录片,你的想法是很大的。但你们毕竟不是专业的电影制作团队,还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发挥最大的能量吧。总不见得你们日常拍新闻也是用的胶片吧?”顾云来说。
  台长发现顾云来这个人还真不好糊弄,不是一般的傻大款。不,他还算不上大款,这大几百万的投资,也要肉疼好一阵呢。虽然是术有专攻,但是顾云来对方方面面的知识都有些涉猎。
  你要是想糊弄人,应该先摆出一大堆的专业知识干货。让人完全听不懂,这才能显出高大上的样子。台长最后也大方承认了,他手底下的几个摄影师都学过胶片机运用。只是一直找不到实用的机会,想用这个来练练手。
  虽然摄影师这个职业听起来好像很高大上似的,但每个职业里也都有破落户。投身传媒是想拍电影吧,那个才来钱快。不过学摄影的那多,很多最后只能去搞搞婚庆这种半业余的行当。能进得了电视台,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
  “拿真金白银去练手,你对自己的下属很是关心嘛!”幸好是老同学,要是旁人听他一通白活真信了。投资是按阶段收费,最后一笔一笔的吓着自己。
  如果真能达到电影那样的效果,资源也能百分百利用上的话,顾云来确实可以考虑胶片制作。可他不是说了么,练手,练手……
  要不是找外市的人来拍不合适,顾云来还真就换团队了。
  行,用高清摄影机拍摄,你在花山市找不出比我们专业的!
  台长这一点很有自信,那倒也是。花山市没有什么影视制作公司,最多就是些婚庆摄影之类的。都说了,这些是半业余的。电视台里的,毕竟是科班出身嘛。
  还行吧,反正拍摄总有样片可以看。如果不满意,顾云来可以保留随时修改的权力。
  但我要提醒你,拍的片子是给别人看的,不是给自己的看的。个人之间存在审美偏差,这是个很主观的东西。你又不是什么大导,能够左右观众的审美情趣。我们之所以比一般人更加专业,是我们能够站在大众的眼光来拍东西。
  “那怎么的,先搞一个样片试播吗?”顾云来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