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103章 第十四章:入主京城(六十九节)(103)(2 / 3)
这下思沅只得说了声:“是!”易铭觉得事不宜迟,最好安排一下就走。
易铭自思沅住处钟粹宫出来,就赶往养心殿御膳房,那儿已传进进京的吴三桂、陈步明、褚正烈、吴能奇、方光琛、郭云龙、沈实根、郝摇旗等大员,为好好地招待这些地方大员,易铭特别安排,就在自己住处养心殿内,开了御宴。
将进养心殿,殿里太监赶来几个,向易铭禀报说勇嘉侯李马丁,就在刚才为了座位位次的事情,一言不合,将方光琛给打了。
这几个太监还在说的时候,赵龙甲、秦任、朱信早得到易铭赶回来的消息,于是跪迎易铭回宫。易铭知道,这几个跑来磕头,应该是为了李马丁的事情。
易铭问跪着的几个道:“怎么样?方光琛人呢?”
秦会趴在地上答道:“禀皇上,方光琛叫勇嘉侯眼睛都快打瞎了,这会儿没有圣谕,不敢擅自离开就治。”
易铭又问道:“李马丁为什么打他?就是为了争座位?”
秦任见易铭脸色不对,只好如实相告,答道:“皇上,表面上看来是,实际上这两位是在争功。”
“争功?这两个有什么大功?敢和我的赵督师比吗?敢和秦总理、朱总长、吴三桂、吴能奇、李过比吗?你们去,叫方光琛先去医治,朕今天是请客吃饭,不是叫他们上演全武行。”
秦任得令,慌忙爬起来,赶紧前头去宣旨去了。
易铭早就知道李马丁此人脾气,就他那种行径,好比唐朝时候的尉迟敬德,易铭就是看不惯他那种居功自傲、处处惹事的张扬个性,所以一到南京,就将他外放统兵。谁知道这家伙自恃是自己结拜大哥,因而更加有恃无恐,他谁都敢欺侮,有什么离谱的事情都敢做,多有横行不法之举。易铭知道,这家伙到了必须好好敲打一下的时候了,于是,易铭准备学一学唐太宗当年处置尉迟恭的法子。
易铭铁青着脸走进大殿,里面除了有召回京城的大员,还有作陪此次御宴的在京大臣,总共不下百人。韩知礼、杨明义也在场,李马丁站得远远的,见了易铭,就慌忙跪下,他这一跪,众臣也都跪下了。
易铭叫了“平身”,众臣方才叩谢起来,易铭眼光一扫,有一人他并不认识,谁,易铭知道,此人应是吴三桂。
见到吴三桂,易铭不得不把李马丁的事情放到一边,他走到吴三桂跟前,握住吴三桂双手,转而言欢语笑,说道:“长伯兄!稀行稀行,来,你坐这儿……。”
吴三桂又要跪,易铭拉住了,易铭找了找位置,却不知道将他安排在什么地方好,还是赵龙甲懂事,只见他拉着吴三桂,坐在了他身边。
这时易铭方才仔细打量吴三桂,只见近四十年纪,身材并不高,大约在一米七多一点,身形也不强壮,只是精神矍铄、成熟干练,看上去英姿勃勃、内敛稳重而已。
吴三桂除了喊了声皇上万岁万万岁,尚还未来得及说其他的话,易铭不等他开口,先说道:“长伯兄!你看,一年以前我就说过,他日朕必挥师东南,北逐暴清,定鼎天下,如今看来,长伯兄当年决定,可谓英明之至啊!”
吴三桂听罢,赶紧起身走到大殿中央,终于还是又跪了,说道:“皇上英明,微臣不及万一,微臣能有今日,全仗皇上当年一语点醒。皇上圣心烛照,微臣感恩戴德,愿今生今世,拜服圣君阶前……。”
易铭听他说话,言语间照样马屁连连,易铭不甚喜好,原来想采访采访、交流交流的想法只是一瞬间就烟消云散了。不过,鉴于吴三桂有开国不世之功,又是自个儿亲戚,所以易铭也得忍受他这一番恭维。
易铭转而明知故问,说道:“方光琛呢?方光琛在哪里?当年周兴侯战场举义,方光琛功不可没,怎么?没来吗?”
众人听他这么一问,深知此事有点麻烦,刚才李马丁打了方光琛,吴三桂可是站出来准备打群架了的,好在有王定国等人死命劝着。本来朱信秦任赵龙甲,不在现场劝架,跑出去自然是找易铭告状。而皇帝明明知道却明知故问,看来今天的饭吃不清静,这件事情恐怕要闹大。
这时候却走出来李马丁,只见他给易铭跪下,未等易铭说什么,他先开口说道:“皇上,方光琛叫微臣打了。”
李马丁说的时候,易铭一直在考虑如何处理这件事情,自李千秋走后,他虽然只抓大事不糊涂、不屑小事有人管,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赵钱孙李、朱秦尤许,总是把他当主子,而韩知礼虽然聪明,但好像总隔着一层,所以遇到事情,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
不过话虽如此,易铭总体还算清醒明晰,他知道这种事情,最好的处理方式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果暂时做不到,就下来分别做工作。
易铭想清楚了,就问道:“勇嘉侯,你知道这儿是什么地方吗?为了一点小事,居然不顾形象,公然打架,要是传之市井,朝廷颜面何在?大秦脸面何在?你说,为什么要打诚义侯?”
李马丁只得答道:“皇上,方光琛说皇上能够位及九五、开国奠基,他方光琛首功一件。微臣看不惯,所以就……。”
易铭听他一说,什么都明白了,于是说道:“方光琛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他老早就劝朕,说他但凭三寸不烂之舌,可以说服长伯兄来降。只是他这样说多少有些过了,长伯兄是天下之大英雄,最是审时度势,就哪怕诚义侯不去,长伯兄也会与我合兵一处,共图大事。你们说是不是这样?”
众人听了,如何敢说不是。
易铭又道:“不过诚义侯立下大功,也是事实,不然朕也不会封他为侯。你们都是朕的重臣,行事做人,怎么像个三岁小孩一样,这件事情叫我怎么处理好呢?”
易铭想了想,说道:“我看这样,你李马丁择个时间,在你府上摆上百桌宴席,再亲自去请方先生,权当赔罪。朕说了,在座各位到时候都去,以作见证。” ↑返回顶部↑
易铭自思沅住处钟粹宫出来,就赶往养心殿御膳房,那儿已传进进京的吴三桂、陈步明、褚正烈、吴能奇、方光琛、郭云龙、沈实根、郝摇旗等大员,为好好地招待这些地方大员,易铭特别安排,就在自己住处养心殿内,开了御宴。
将进养心殿,殿里太监赶来几个,向易铭禀报说勇嘉侯李马丁,就在刚才为了座位位次的事情,一言不合,将方光琛给打了。
这几个太监还在说的时候,赵龙甲、秦任、朱信早得到易铭赶回来的消息,于是跪迎易铭回宫。易铭知道,这几个跑来磕头,应该是为了李马丁的事情。
易铭问跪着的几个道:“怎么样?方光琛人呢?”
秦会趴在地上答道:“禀皇上,方光琛叫勇嘉侯眼睛都快打瞎了,这会儿没有圣谕,不敢擅自离开就治。”
易铭又问道:“李马丁为什么打他?就是为了争座位?”
秦任见易铭脸色不对,只好如实相告,答道:“皇上,表面上看来是,实际上这两位是在争功。”
“争功?这两个有什么大功?敢和我的赵督师比吗?敢和秦总理、朱总长、吴三桂、吴能奇、李过比吗?你们去,叫方光琛先去医治,朕今天是请客吃饭,不是叫他们上演全武行。”
秦任得令,慌忙爬起来,赶紧前头去宣旨去了。
易铭早就知道李马丁此人脾气,就他那种行径,好比唐朝时候的尉迟敬德,易铭就是看不惯他那种居功自傲、处处惹事的张扬个性,所以一到南京,就将他外放统兵。谁知道这家伙自恃是自己结拜大哥,因而更加有恃无恐,他谁都敢欺侮,有什么离谱的事情都敢做,多有横行不法之举。易铭知道,这家伙到了必须好好敲打一下的时候了,于是,易铭准备学一学唐太宗当年处置尉迟恭的法子。
易铭铁青着脸走进大殿,里面除了有召回京城的大员,还有作陪此次御宴的在京大臣,总共不下百人。韩知礼、杨明义也在场,李马丁站得远远的,见了易铭,就慌忙跪下,他这一跪,众臣也都跪下了。
易铭叫了“平身”,众臣方才叩谢起来,易铭眼光一扫,有一人他并不认识,谁,易铭知道,此人应是吴三桂。
见到吴三桂,易铭不得不把李马丁的事情放到一边,他走到吴三桂跟前,握住吴三桂双手,转而言欢语笑,说道:“长伯兄!稀行稀行,来,你坐这儿……。”
吴三桂又要跪,易铭拉住了,易铭找了找位置,却不知道将他安排在什么地方好,还是赵龙甲懂事,只见他拉着吴三桂,坐在了他身边。
这时易铭方才仔细打量吴三桂,只见近四十年纪,身材并不高,大约在一米七多一点,身形也不强壮,只是精神矍铄、成熟干练,看上去英姿勃勃、内敛稳重而已。
吴三桂除了喊了声皇上万岁万万岁,尚还未来得及说其他的话,易铭不等他开口,先说道:“长伯兄!你看,一年以前我就说过,他日朕必挥师东南,北逐暴清,定鼎天下,如今看来,长伯兄当年决定,可谓英明之至啊!”
吴三桂听罢,赶紧起身走到大殿中央,终于还是又跪了,说道:“皇上英明,微臣不及万一,微臣能有今日,全仗皇上当年一语点醒。皇上圣心烛照,微臣感恩戴德,愿今生今世,拜服圣君阶前……。”
易铭听他说话,言语间照样马屁连连,易铭不甚喜好,原来想采访采访、交流交流的想法只是一瞬间就烟消云散了。不过,鉴于吴三桂有开国不世之功,又是自个儿亲戚,所以易铭也得忍受他这一番恭维。
易铭转而明知故问,说道:“方光琛呢?方光琛在哪里?当年周兴侯战场举义,方光琛功不可没,怎么?没来吗?”
众人听他这么一问,深知此事有点麻烦,刚才李马丁打了方光琛,吴三桂可是站出来准备打群架了的,好在有王定国等人死命劝着。本来朱信秦任赵龙甲,不在现场劝架,跑出去自然是找易铭告状。而皇帝明明知道却明知故问,看来今天的饭吃不清静,这件事情恐怕要闹大。
这时候却走出来李马丁,只见他给易铭跪下,未等易铭说什么,他先开口说道:“皇上,方光琛叫微臣打了。”
李马丁说的时候,易铭一直在考虑如何处理这件事情,自李千秋走后,他虽然只抓大事不糊涂、不屑小事有人管,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赵钱孙李、朱秦尤许,总是把他当主子,而韩知礼虽然聪明,但好像总隔着一层,所以遇到事情,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
不过话虽如此,易铭总体还算清醒明晰,他知道这种事情,最好的处理方式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果暂时做不到,就下来分别做工作。
易铭想清楚了,就问道:“勇嘉侯,你知道这儿是什么地方吗?为了一点小事,居然不顾形象,公然打架,要是传之市井,朝廷颜面何在?大秦脸面何在?你说,为什么要打诚义侯?”
李马丁只得答道:“皇上,方光琛说皇上能够位及九五、开国奠基,他方光琛首功一件。微臣看不惯,所以就……。”
易铭听他一说,什么都明白了,于是说道:“方光琛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他老早就劝朕,说他但凭三寸不烂之舌,可以说服长伯兄来降。只是他这样说多少有些过了,长伯兄是天下之大英雄,最是审时度势,就哪怕诚义侯不去,长伯兄也会与我合兵一处,共图大事。你们说是不是这样?”
众人听了,如何敢说不是。
易铭又道:“不过诚义侯立下大功,也是事实,不然朕也不会封他为侯。你们都是朕的重臣,行事做人,怎么像个三岁小孩一样,这件事情叫我怎么处理好呢?”
易铭想了想,说道:“我看这样,你李马丁择个时间,在你府上摆上百桌宴席,再亲自去请方先生,权当赔罪。朕说了,在座各位到时候都去,以作见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