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110章 第十五章:乱军之际(七十五节)(110)(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七十五节:若非壮士相成全,哪得娥眉匹马还。
  (110)
  又过了一些天,这天深夜里,有李岩帐下军士来传,说让易铭等人,紧急赶往李岩处会商要务。
  易铭赶到,见李岩处聚集了大小头领几十人,赵龙甲等,不出意外也在。原来李自成见吴三桂反复不定,领兵来犯,遂让李岩等留守京师,他则统帅大军,御驾亲征。
  易铭心想:这不是出城赶往山海关,与吴三桂一片石大战吗?易铭本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同,毕竟历史的车轮,本就要照着它原来的轨迹演进。只是听说李仲,也在出征将士之列,易铭于是就有不详的预感,李仲此去,能不能全身而退?易铭知道,在随后的那些场景中,李仲此人,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易铭敬佩李仲为人,明知道他此行凶多吉少,于是就再三挽留,希望李仲留下来。只不过军令如山,易铭强作挽留,又如何能留得下。李千秋见此情形,过来拍着易铭肩膀,两人心知肚明,相视无语,对于即将发生的事情,知道无论怎么做,也不能改变什么。
  果然如同历史本应该呈现的那样,形势急转直下,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与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大战,双方战至次日,吴军渐渐不支。吴三桂情急之下,投降了多尔衮,两军联手,击溃义军。
  义军主将刘宗敏也鏖战负伤,于是即令撤退,义军被清军马队,追逐砍杀,损失惨重。逃回京城时,已不足四万。二十九日,李自成在京称帝,次日即退出京城,大军即向山西退却。
  易铭所部千余人,因管束得当,所以并不慌乱,他安排韩知礼、杨明义,去接李千秋及思沅、魏如是,所部亦与赵龙甲等汇合。他带着李马丁、周文秀及军士数十人,赶到内城,远远见到刘宗敏堂皇府邸前,军士进进出出,男女老少,正打点行装,装车启运。只是神情张皇、乱作一团,易铭一问,才知道正是刘宗敏汝侯府内管家仆从,得到前方消息,说汝侯负伤,准备收拾家眷财务撤离。
  易铭心想:陈圆圆说过,自己当年救了她,她还当面感谢过自己救命之恩,原来这事儿就是在今天啊!
  正胡思乱想着,果然看见一群红红绿绿的女眷涌出来,其中一人,面戴纱巾,被两个侍女,强行拖拽着。此女不停挣扎,抓扯间,不防纱巾脱落,随风而飘远,等她转过身来,易铭一见,正是风情万种、倾国倾城的陈沅。
  易铭一行数十人,见得陈沅真容,片刻间就被迷倒,所以队伍之中,还起哄喝彩,什么样的举动都有。
  易铭指着陈圆圆,对周文秀和众人吩咐道:“你们去,把那女子给老子抢过来。”
  周文秀一双大眼傻瞪着易铭,答道:“将军,你疯了!这可是汝侯家眷。”
  易铭白了他一眼,说道:“还用你说,老子知道,汝侯前头打仗身负重伤,这下子是不是死了都不知道,何况我抢的就是他家眷。这兵荒马乱的,汝侯哪里顾得上,快去。”
  易铭严令催促,周文秀依旧不敢,好在还有李马丁和手底下那帮不怕事的弟兄。
  李马丁不比周文秀,所以他什么都敢做,只见他大声说道:“老子从来就看不惯刘宗敏这厮,他抢得,老子也抢得。他是都督,咱们这位也是征北将军,和他娘的一般大。弟兄们听着,给老子上……。”
  李马丁这一鼓动,随行数十人顿时来劲,也不管易铭和这刘宗敏具体哪个官儿大,只见他们蜂拥而上,推开阻拦的刘宗敏府内仆从,有几个抢身过去,一把拽住陈沅,不分由说,拉着就走。
  其实李马丁哪里会不知道,李自成以下武将,一品的称为权将军,这个刘宗敏就是。而二品称为副权将军,三品是制将军,李岩的地位也就是个制将军。而易铭这个征北将军,说起来好听,而实质上称为果毅将军,不过是个四品。
  却说这边几十个气势汹汹赶过去,周文秀连声惊呼,意欲劝阻,只是他一人势单力薄,如何阻挡得了,还在捶手顿足嚎叫间,这人都早带了过来。
  那刘宗敏阵营,也有几个胆大不怕事,强行过来理论,早被李马丁等,一顿拳脚打得四散奔逃,鬼哭狼嚎、满地找牙一般。
  易铭叫身边人给陈沅找了一匹马骑着,就这样带着陈沅出了城南。李自成兵败消息,早已世人皆知,所以易铭行军沿途,秩序大乱,住户大白天里,也大门紧闭。对于义军人马,亦多有畏惧,唯恐避之不及。有军士趁乱,强进民宅,杀人越货,胡作非为,易铭让随行军士,逮着几个,就地杀了。
  易铭在陈沅身边,话没有说上十句,已向南过了卢沟桥,再向南行不远,有李岩所派信兵来催,说李岩及李千秋,已到固安县境内。眼看天将晚,易铭一行千人,一阵疾驰,后来见大路边有一小店,店里老板小儿,早就人去楼空。
  易铭觉得慌乱出城,此时已是人困马乏,他叫住李马丁、周文秀等,传令军队就地歇息,自然干粮和水充饥,他则带着周文秀、李马丁等十几人进了小店小憩。陈沅只得跟着易铭一行进去,易铭让身边兵士,递了些干粮给陈沅。陈沅也不客气,伸手接过就吃,见易铭一双眼睛就盯着她看,陈沅莞尔一笑,就问道:“将军,你胆子好大呀!你就不怕你们都督找你的麻烦吗?”
  易铭听她说话,感觉是天下第一大的享受,而陈沅担心的,易铭真就没有放在心里。他感觉刘宗敏粗俗不堪,修养又差,只生的膀大腰圆、孔武有力。他配这陈沅,确实牵强又寒碜了点。
  易铭于是回答道:“姐姐,我见你和吴三桂情真意切,是救你出苦海呢!”
  陈沅笑了,质疑说道:“将军可不要唬我,如将军真心相救,可否给我一匹快马,我自去寻得平西伯,如何?”
  易铭知道她无论如何也不相信自己真是救他,他读过吴伟业《圆圆曲》,知道有“若非将士全师胜,争得娥眉匹马还。娥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这两句。易铭突然一惊,心想:难道史实上陈沅匹马重逢吴三桂,竟是自己所为?要是这样的话,等我以后回到现代社会了,我得把这段历史给那些专家说清楚,否则他们老是笔墨官司打不完。要得好,也给安排一回“百家讲坛”,我感同身受,讲来自然能够让人信服……。
  易铭美美地想着,突然发现陈沅还用一双美丽无比的眼睛望着自己,神态自若,却有些轻视的意思。
  易铭于是转过身来,向旁边李马丁说道:“你,给她一匹马,顺便包上些干粮,人家和我们不是一路人,这行军打仗,天天见死人,把她吓着了,何况风餐露宿的,带着干什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