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124章 第十八章:惊天真相(八十七节)(124)(3 / 3)
一时半会,易铭不知该说什么好,他只盯着吴琦玉及李侔上上下下看着。吴琦玉内心惴惴不安,目光闪烁,易铭不说话,她也只好一言不发。
如是半天,易铭盯着这两位老祖宗看,心情十分复杂。终于,易铭叫身旁留下秦任、韩知礼、杨明义,其他人等,一概都退下。易铭这才开口说道:“吴琦玉,朕听说你要见我,事到如今,你还有何话说?”
吴琦玉见易铭终于说话,她期期艾艾,叹了一口气,却说道:“皇上,奈何天日照汝不照我,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小妹无话可说。”
易铭内心奇怪,问道:“那你还见我做什么?”
琦玉答道:“兄长,为嫂的自知难逃一死,临死之际,万念俱灰,想我短短二十几年,也曾贵为太后,享尽富贵荣华。早年卑贱忍冻挨饿之时,何曾能想得到我吴琦玉能有像今天这样荣光,你就再是皇上,也得尊我一声“嫂”,咱们兄妹一场,皇上重情重义,厚恩于我,为嫂永世不忘,人生有此一回足矣!为嫂就是死了,要能再见皇上一面,然后绝了兄妹之情,再无遗憾。千刀万剐,就等着皇上来杀了。”
易铭冷冷说道:“是吗?呵呵!笑话,在你眼里还有兄妹之情?”
琦玉又答道:“小妹自知罪孽深重,但求一死,不复他想。只是小妹并非想要背叛皇上,而是见赵龙甲挟天子以令诸侯,意欲不轨,小妹没有办法,这才只好杀了他。”
易铭见她死到临头,还在狡辩,于是怒道:“你以为我幻生一样,三岁小孩呀!”
见易铭提到幻生,琦玉这才无言以对,不过她思考一会,就说道:“这是没有办法的!小妹也不想这样,只是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当时我不杀幻生和杨怡晴,将来他们翻过身来,就要杀我。小妹没有选择,只能如此。这天下之争,这种事情还少吗?”
易铭正要驳斥她两句,旁边李侔却说话了,他岔开吴琦玉话头,却说道:“皇上,为兄有罪,无话可说。贱内胡作非为、狼子野心、大逆不道、弑主篡逆,为兄亦是帮凶。只求皇上念在大哥、二哥份上,允许微臣死得体面一些,准我自尽。我李家一门,堂堂正正,岂能让人笑话。皇上啊!你就答应了为兄吧……!”
易铭知道李侔其人,并不是奸佞之人,只是他性格软弱,媳妇面前耳根子软,说不起硬气话,琦玉所作所为,他虽然有心制止,却力不能及,所以易铭从来不想怪罪于他。
琦玉脸色凄然,却对着李侔道:“兄长不可苦苦乞求,如此便显得我李家人没有骨气,传出去让人家笑话。成者王侯败者寇,死就死了,怎么都是个死,有什么分别?”
她刚说完,就又朝易铭道:“兄长,小妹最后一次称皇上为兄长,假如小妹换做是皇上您,您以为凭小妹之为人,会饶了做臣子的犯上作乱、弑主谋逆吗?”
易铭心想,以你那种心性,绝对不会。所以易铭说道:“你以为呢?”
琦玉怪笑了一下,苍白的脸上态度决绝,说道:“小妹以为,假如我是皇上,对待这种犯上作乱之人,应斩草除根,诛灭九族,一个后患也不能留下,兄长以为是否?”
易铭听她如此一说,不禁汗毛耸立,直感觉这大殿之内也充满肃杀之气。又过片刻,琦玉无不落寞说道:“只是我死不足惜,可怜了我的印生和如意,小小年纪,什么都不知道,就要走了。”说完,吴琦玉居然落下两滴泪水来。
易铭内心恨她,已到极致,心想:你的儿子闺女才是人,其他人的都是猪狗吗?你吴琦玉儿子闺女死了可惜,其他人死了就可以无关痛痒啊!
易铭简直无法想象,他怎么会有这么个狠毒的祖宗。然而,易铭却也根本没有想杀印生的打算,何况假如印生才是自己老祖宗怎么办,自己下令杀了,恐怕无法挽回。
易铭想清楚了,于是说道:“你放心,咱们这一代人的恩怨,绝对不会计较在下一代身上,我就遂了你的心愿,朕答应你,绝不会杀你的印生和如意。”
琦玉听罢,却冷冷说道:“兄长不必假惺惺,我不信。”
易铭接着又说道:“不管怎么样,他们没有过错。朕不但不杀印生和如意,我还要把他们好好教养,将来长大成人,平平安安度过此生,等他们懂事了,我会原原本本告诉他们实情。如果他们通晓大义、明晰事理,他们就不至于恨我。朕一言九鼎,没有假惺惺骗你的必要。”
吴琦玉听了,深知以易铭为人,这一定是真的,她因此惊喜过度,一时头晕目眩,坐也坐不住,身体无力,从椅子上顺势瘫软下来。随即以头抢地,磕头连连,哭着又语无伦次地谢着易铭,说道:“皇上,这是真的?小妹叩谢天恩。快、快,兄长,还不谢主隆恩?”琦玉跪着,慌忙招呼李侔,李侔亦是喜出望外,自跪下叩首连连。
易铭一言既出,并不后悔,他心想:我非但不能杀什么印生,就连你这两个老祖宗,我也不敢背着大逆不道的骂名对你俩不利。
他想及于此,就有告诉这两个实情的冲动,不过犹豫再三,还是不敢将真实情况和盘托出。他并非担心二人承受不了,他只是认为以这两人的知识和常识,恐怕理解不了。何况!自己身为皇帝,这两人知道自己玄孙当的皇上,会有怎么个想法举动,易铭心里实在不敢想。
于是易铭对二人接着说道:“咱们彼此之间,本就一家人,打断骨头还连着筋,朕也不会杀你们,朕还想将你们好好养着,钱粮衣物,概不会少。只是这官儿就不当了,兄长不得称唐王,叫过侯吧!行动也要限制,改唐王府为过侯府,你们就在里头面壁思过、永远圈禁吧!” ↑返回顶部↑
如是半天,易铭盯着这两位老祖宗看,心情十分复杂。终于,易铭叫身旁留下秦任、韩知礼、杨明义,其他人等,一概都退下。易铭这才开口说道:“吴琦玉,朕听说你要见我,事到如今,你还有何话说?”
吴琦玉见易铭终于说话,她期期艾艾,叹了一口气,却说道:“皇上,奈何天日照汝不照我,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小妹无话可说。”
易铭内心奇怪,问道:“那你还见我做什么?”
琦玉答道:“兄长,为嫂的自知难逃一死,临死之际,万念俱灰,想我短短二十几年,也曾贵为太后,享尽富贵荣华。早年卑贱忍冻挨饿之时,何曾能想得到我吴琦玉能有像今天这样荣光,你就再是皇上,也得尊我一声“嫂”,咱们兄妹一场,皇上重情重义,厚恩于我,为嫂永世不忘,人生有此一回足矣!为嫂就是死了,要能再见皇上一面,然后绝了兄妹之情,再无遗憾。千刀万剐,就等着皇上来杀了。”
易铭冷冷说道:“是吗?呵呵!笑话,在你眼里还有兄妹之情?”
琦玉又答道:“小妹自知罪孽深重,但求一死,不复他想。只是小妹并非想要背叛皇上,而是见赵龙甲挟天子以令诸侯,意欲不轨,小妹没有办法,这才只好杀了他。”
易铭见她死到临头,还在狡辩,于是怒道:“你以为我幻生一样,三岁小孩呀!”
见易铭提到幻生,琦玉这才无言以对,不过她思考一会,就说道:“这是没有办法的!小妹也不想这样,只是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当时我不杀幻生和杨怡晴,将来他们翻过身来,就要杀我。小妹没有选择,只能如此。这天下之争,这种事情还少吗?”
易铭正要驳斥她两句,旁边李侔却说话了,他岔开吴琦玉话头,却说道:“皇上,为兄有罪,无话可说。贱内胡作非为、狼子野心、大逆不道、弑主篡逆,为兄亦是帮凶。只求皇上念在大哥、二哥份上,允许微臣死得体面一些,准我自尽。我李家一门,堂堂正正,岂能让人笑话。皇上啊!你就答应了为兄吧……!”
易铭知道李侔其人,并不是奸佞之人,只是他性格软弱,媳妇面前耳根子软,说不起硬气话,琦玉所作所为,他虽然有心制止,却力不能及,所以易铭从来不想怪罪于他。
琦玉脸色凄然,却对着李侔道:“兄长不可苦苦乞求,如此便显得我李家人没有骨气,传出去让人家笑话。成者王侯败者寇,死就死了,怎么都是个死,有什么分别?”
她刚说完,就又朝易铭道:“兄长,小妹最后一次称皇上为兄长,假如小妹换做是皇上您,您以为凭小妹之为人,会饶了做臣子的犯上作乱、弑主谋逆吗?”
易铭心想,以你那种心性,绝对不会。所以易铭说道:“你以为呢?”
琦玉怪笑了一下,苍白的脸上态度决绝,说道:“小妹以为,假如我是皇上,对待这种犯上作乱之人,应斩草除根,诛灭九族,一个后患也不能留下,兄长以为是否?”
易铭听她如此一说,不禁汗毛耸立,直感觉这大殿之内也充满肃杀之气。又过片刻,琦玉无不落寞说道:“只是我死不足惜,可怜了我的印生和如意,小小年纪,什么都不知道,就要走了。”说完,吴琦玉居然落下两滴泪水来。
易铭内心恨她,已到极致,心想:你的儿子闺女才是人,其他人的都是猪狗吗?你吴琦玉儿子闺女死了可惜,其他人死了就可以无关痛痒啊!
易铭简直无法想象,他怎么会有这么个狠毒的祖宗。然而,易铭却也根本没有想杀印生的打算,何况假如印生才是自己老祖宗怎么办,自己下令杀了,恐怕无法挽回。
易铭想清楚了,于是说道:“你放心,咱们这一代人的恩怨,绝对不会计较在下一代身上,我就遂了你的心愿,朕答应你,绝不会杀你的印生和如意。”
琦玉听罢,却冷冷说道:“兄长不必假惺惺,我不信。”
易铭接着又说道:“不管怎么样,他们没有过错。朕不但不杀印生和如意,我还要把他们好好教养,将来长大成人,平平安安度过此生,等他们懂事了,我会原原本本告诉他们实情。如果他们通晓大义、明晰事理,他们就不至于恨我。朕一言九鼎,没有假惺惺骗你的必要。”
吴琦玉听了,深知以易铭为人,这一定是真的,她因此惊喜过度,一时头晕目眩,坐也坐不住,身体无力,从椅子上顺势瘫软下来。随即以头抢地,磕头连连,哭着又语无伦次地谢着易铭,说道:“皇上,这是真的?小妹叩谢天恩。快、快,兄长,还不谢主隆恩?”琦玉跪着,慌忙招呼李侔,李侔亦是喜出望外,自跪下叩首连连。
易铭一言既出,并不后悔,他心想:我非但不能杀什么印生,就连你这两个老祖宗,我也不敢背着大逆不道的骂名对你俩不利。
他想及于此,就有告诉这两个实情的冲动,不过犹豫再三,还是不敢将真实情况和盘托出。他并非担心二人承受不了,他只是认为以这两人的知识和常识,恐怕理解不了。何况!自己身为皇帝,这两人知道自己玄孙当的皇上,会有怎么个想法举动,易铭心里实在不敢想。
于是易铭对二人接着说道:“咱们彼此之间,本就一家人,打断骨头还连着筋,朕也不会杀你们,朕还想将你们好好养着,钱粮衣物,概不会少。只是这官儿就不当了,兄长不得称唐王,叫过侯吧!行动也要限制,改唐王府为过侯府,你们就在里头面壁思过、永远圈禁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