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131章 第十九章:天下复定 (九十二节)131(2 / 3)
易铭心绪不宁,来来回回踱步走了好一阵子,最后终于同意前往太和门。原来这数百人缴了械,都按杨明义意思,退出了三大殿,齐刷刷跪在金水桥外。
赵元成、朱炳忠跪于队伍之前,身旁两位军士,果然手执旗杆,上面一共有三个人头。易铭不看也知道,这是李侔、吴琦玉和那小孩子印生的。易铭见这群人连小孩子也不放过,怒不可遏、火冒三丈,他对着赵元成、朱炳忠吼道:“你娘!赵元成、朱炳忠,你两个无法无天了是不是?”
赵元成听着,跪在地上不敢起身,却高昂着头颅,他满脸泪痕,答道:“皇上,微臣所作所为,实在情非得已,如大仇不报,绝无脸面苟活于世。苍天有眼啊!让我赵家得以报仇雪恨,我赵家数十口,当含笑于九泉。皇上,今日之事,实属我赵元成一人所为,与众兄弟无关,请皇上饶恕他等性命。如今我心愿已了,要杀要剐,全凭皇上处置,微臣绝无怨言。皇上……。”
他说着,又痛哭流涕连连叩首,连地砖都染红了血迹。他哭得声嘶力竭,令在场数百人,无不动容。就连一同陪易铭赶出来的宫女太监,知道他赵家先前之事,也陪着流泪不止。不过这当头,赵元成、朱炳忠和那数百军士,却再不敢说还要皇帝交出如意公主这档子事了。
正当此时,秦任、顾炎武、韩知礼、方以智、范旷等大秦重臣正在上书房议事,得知事变一并赶来,只见几百兵士,自动缴械投降,几个这才庆幸不已。只是见到易铭龙颜大怒,眼前局势如何化解,却是麻烦。所以一体臣工,要么也跪着苦劝易铭息怒,要么眼珠子骨碌碌转着想对策。
还是韩知礼反应快,他不等易铭示下,自己走到赵元成、朱炳忠跟前,使劲使了眼色,大声叫道:“来呀!把这两个犯上作乱的家伙给我带下去,即刻打入刑部大牢,严加看管,非皇上口谕,不得刑讯。”
他话音刚落,早站出来十来个禁军,分作两拨,将还在死命叩头的赵元成和旁边朱炳忠,三下五除二,擒了扛在肩上抬着,一溜烟儿般跑了下去。
韩知礼指着跪在地上的数百军士,又吩咐道:“来人,将这些带下去,即刻审讯,将事情调查清楚报上来,呈请皇上圣裁。”
杨明义听得他号令,自带着禁军,将这数百号人赶羊子一样,吆喝着带了下去。
韩知礼一阵安排完,走到易铭跟前,跪了下来,秦任等人见状,也跟着过来一并跪下。韩知礼这才说道:“皇上,微臣未经请旨、擅自作主,请皇上降罪。皇上、微臣将此事调查清楚,自会报与皇上处置,这里请交给微臣,还请皇上移驾……。”
易铭盯着韩知礼看了许久,因事已至此,无法挽回,他一时也想不出其他法子,心里想:既然这样,恐怕还得另外想法解决,让老子静一静,好好想想该怎么办。
他知道这一回穿梭到了这个年代,天下大乱、世事巨变,这种结果绝不是他想看到的,所以他已打定主意,就等波卡洪塔斯的能量准备好之后,再想法穿梭到大秦元年。因为那儿有他朝思暮想、红颜薄命的怡晴,他想从那儿,重新开始再来过。
易铭情绪低落,心情抑郁不已,长叹了一口气,望见韩知礼机智狡黠的眼神,一瞬间就明白了一些。于是他就有些生气,对韩知礼骂道:“你几个胆大包天了,还处置?怎么处置,你他娘的看着办吧!”一句话说完,易铭转身就走了,秦草、杨明义等,慌忙后面跟着。
未几日,韩知礼会同秦任、顾炎武等人,将事情原原本本调查清楚,草拟了处置意见,报请易铭同意,即予以执行。
朱炳忠虽然官儿小,但这厮胆子大,领兵私自杀灭吴琦玉一家,那些军士,都是他手下,议其罪罪状,原本当诛。考虑到这厮多有战功,尤其平定吴能奇叛乱,这厮虽然年纪轻轻,却杀敌不惜命。因此韩知礼等以为:本该奖励的,就此取消,其功过相抵,又不能及其罪,因而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建议撤销一切职务,罚为一小兵,即日前往西北冯德清、王定国、郑可望处,于罗斯前线服役。伙同朱炳忠参与事变的数百官兵,动了刀子杀了人的,冒出来七八个认了罪,就判了三五年刑罚。其余之众,杖责一些数,又降职降级、罚款若干敷衍了事。只是悲壮不过赵元成,此人自知罪孽深重、死罪难免,所以万念俱灰,竟于狱中碰壁自尽。令大秦朝野上下,唏嘘不已。因其人已死,其罪自消,鉴于为皇上重掌朝纲,功勋卓著,所以其“忠信侯”爵位,不予褫夺。因赵元成新近迎娶的朱信之女,业已怀孕,韩知礼大喜过望,大加抚慰之余,派了十几个奴婢老妈子前去伺候着,唯恐懈怠。又请旨易铭,说一朝分娩,若为男婴,当承袭“忠信侯”爵位。
韩知礼如此奏请,易铭同意,考虑到赵家有遗腹之子女存世,或许不至于断种绝后,全军覆灭,易铭心里也好受了不少。
这边处理完了这等烂事,不久过后,前方却连连传来战事不利的消息。
原来吴三桂两路大军,均进展较大,一部攻占了西安,陕西大半,皆被马宝、王屏藩、胡国柱占领。而吴三桂亲率大军五十万,顺利占领武汉。湖南、湖北,不少州县落入敌手,且其军队总数,很快达到百余万。前方李过等,数战不胜,只好在双方反复争夺,战况反复拉锯。只是时间越往后推,吴三桂各部逐渐进展艰难,两军陷入对峙。到了五六月,战场情势稳定下来。
韩知礼等人及时向易铭献计,说应出其不意兵出两广,联合黔地沈实根和黔北杨承藩,攻击云南、四川等吴三桂后方,开辟第二战场。易铭同意了,委派褚正烈、蒋赤信从东南调兵,经两广入贵州,攻击吴三桂四川老巢。
本来吴三桂起初形势不差,如能一鼓作气,胜败尚难预料。只是他因中途进展太过顺利,却听信部下馊主意,说大明大历皇帝他日必定是祸害,应予尽早铲除,扫清障碍。
吴三桂听信了,他居然迫不及待,使人毒死了朱慈炅,方光琛得知消息,想要制止,却为时已晚。方光琛深知,吴三桂这厮在这些大事情上又傻乎乎地犯浑,方光琛终于知道,吴三桂如此行径,他日必定失败。为了安身保命,方光琛果然打起了小算盘,他私下秘密联系大秦,将吴三桂兵力部署情况及虚实,尽情相告。
方光琛投敌叛变之举,吴三桂被蒙在鼓里,等得方光琛临阵投敌,挟带几百号人跑了,吴三桂这才得到报告。他回想起自己这些年和方光琛貌合神离、忽近忽远的复杂关系,不禁对此他大失所望,他怒火中烧,杀了好些人。不过就到此时,他也远未认识到杀了朱慈炅带来的恶果。这朱慈炅一死,吴三桂兴师东征北伐,竟置于师出无名、为害天下之不利境地,导致民心向背,突然转变。本来打着光复大明旗号,还是有不少号召力的,特别是大明那些遗老遗少,原本指望他中兴大明,恢复朱家天下,所以大军到处,鼎力助之,唯恐落后。他不计后果杀了朱慈炅,以至于让他心腹之人如马宝等,都对他转而怀疑起来,更有世人都说他见利忘义、口是心非、反覆无常。如此一来,神州处处、天下万民都看清了他真实嘴脸。
到了五月,形势果然急转直下,吴三桂在各地陷入被动,特别北路一线,马宝均、王屏藩、胡国柱三人,一反常态,大军节节败退,竟然不听王令,擅自退入四川。而他亲率大军的南路,仗打得不顺,丢了好几座城池,连武汉也丢了,他只好收拢大军,向南撤离,固守长沙、衡阳等地,看样子也是苦苦支撑,坚持不了多久了。熟料随后又得到消息,说杨承藩、沈实根及褚正烈、蒋赤信,大军出黔北,攻击重庆,吴三桂听罢,气的口吐鲜血。
再过几日,更让吴三桂生气的消息传来,原来远在成都的郭云龙、杨坤,又引兵举义,归附大秦。杀了他留守成都的王储吴应熊及全部家眷,并迅速占据川中。
吴三桂得到消息,又不可避免吐了血,他自知穷途末路,这回恐怕是真正完蛋了。但他心有不甘,岂可轻易服输,于是这年五月,为鼓舞士气,挽救危局,稳定军心、民心。他自衡州筑坛于回雁峰前馒头岭,举行称帝加冕典礼,自称“大周皇帝”,定国号为“周”,又重拾成都那一套,改元“昭武”,改衡州府为“应天府”,改钟鼓楼为“五凤楼”,回雁门为“正阳门”,大街名“棋盘街”等,一切用京城名称。册妻正妻张氏为皇后,陈沅为“懿贵妃”,再加封文武百官,颁制新历。大周帝国辖京师衡州、湖南一省、湖北十来县,又有云南全省、贵州小部、四川全境和陕西、甘肃一小点。他还搞了一次开科录士,录取者六十人。建造皇帝宫殿九十五间,其意象征九五之尊,等等。
他称帝不过三月,因焦虑过重,肝火过盛,突然中风。其太医百般调治,终不见效,临死之际,授意心腹大臣,传来随军出征的陈圆圆及吴应麟,托付后事。
他终于还是决定宣布退位,改称周王,复降大秦,上表请罪。委以陈圆圆以周王妃代行王事,节制各部,息兵罢战。又派出使臣,又公告天下,再度臣服。
他做了三个来月皇帝,每日里都是觉觉睡不着、饭饭吃不香,深感这皇帝大位不是谁都可以做的,整日里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担惊受怕,一点都不好玩。以至于到后来落得个全家不保、一并玩完。
所以,他紧急委以陈圆圆大权,是寄希望大秦皇帝看在思沅的情份上,或许能保住吴家香火延绵。他留在成都的家眷,已被郭云龙等杀了个干净,自己儿子孙子中,侥幸脱逃的,又唯恐大秦秋后算账,要保得吴家香火,他也只能奢望陈圆圆这一支了。吴三桂清楚,陈圆圆皇亲国戚,大秦皇帝又宅心仁厚、胸襟似海。甚至他也知道,陈沅和皇帝之间,据坊间传闻,有那么一些风言风语。所以他心存侥幸,如若皇帝顾念旧情,则圆圆所生吴应麟及小儿,性命或许可保无虞……。
安排完后事,吴三桂当夜就昏迷不醒,凌晨时分,终于溘然长逝、撒手人寰,时年五十有三。 ↑返回顶部↑
赵元成、朱炳忠跪于队伍之前,身旁两位军士,果然手执旗杆,上面一共有三个人头。易铭不看也知道,这是李侔、吴琦玉和那小孩子印生的。易铭见这群人连小孩子也不放过,怒不可遏、火冒三丈,他对着赵元成、朱炳忠吼道:“你娘!赵元成、朱炳忠,你两个无法无天了是不是?”
赵元成听着,跪在地上不敢起身,却高昂着头颅,他满脸泪痕,答道:“皇上,微臣所作所为,实在情非得已,如大仇不报,绝无脸面苟活于世。苍天有眼啊!让我赵家得以报仇雪恨,我赵家数十口,当含笑于九泉。皇上,今日之事,实属我赵元成一人所为,与众兄弟无关,请皇上饶恕他等性命。如今我心愿已了,要杀要剐,全凭皇上处置,微臣绝无怨言。皇上……。”
他说着,又痛哭流涕连连叩首,连地砖都染红了血迹。他哭得声嘶力竭,令在场数百人,无不动容。就连一同陪易铭赶出来的宫女太监,知道他赵家先前之事,也陪着流泪不止。不过这当头,赵元成、朱炳忠和那数百军士,却再不敢说还要皇帝交出如意公主这档子事了。
正当此时,秦任、顾炎武、韩知礼、方以智、范旷等大秦重臣正在上书房议事,得知事变一并赶来,只见几百兵士,自动缴械投降,几个这才庆幸不已。只是见到易铭龙颜大怒,眼前局势如何化解,却是麻烦。所以一体臣工,要么也跪着苦劝易铭息怒,要么眼珠子骨碌碌转着想对策。
还是韩知礼反应快,他不等易铭示下,自己走到赵元成、朱炳忠跟前,使劲使了眼色,大声叫道:“来呀!把这两个犯上作乱的家伙给我带下去,即刻打入刑部大牢,严加看管,非皇上口谕,不得刑讯。”
他话音刚落,早站出来十来个禁军,分作两拨,将还在死命叩头的赵元成和旁边朱炳忠,三下五除二,擒了扛在肩上抬着,一溜烟儿般跑了下去。
韩知礼指着跪在地上的数百军士,又吩咐道:“来人,将这些带下去,即刻审讯,将事情调查清楚报上来,呈请皇上圣裁。”
杨明义听得他号令,自带着禁军,将这数百号人赶羊子一样,吆喝着带了下去。
韩知礼一阵安排完,走到易铭跟前,跪了下来,秦任等人见状,也跟着过来一并跪下。韩知礼这才说道:“皇上,微臣未经请旨、擅自作主,请皇上降罪。皇上、微臣将此事调查清楚,自会报与皇上处置,这里请交给微臣,还请皇上移驾……。”
易铭盯着韩知礼看了许久,因事已至此,无法挽回,他一时也想不出其他法子,心里想:既然这样,恐怕还得另外想法解决,让老子静一静,好好想想该怎么办。
他知道这一回穿梭到了这个年代,天下大乱、世事巨变,这种结果绝不是他想看到的,所以他已打定主意,就等波卡洪塔斯的能量准备好之后,再想法穿梭到大秦元年。因为那儿有他朝思暮想、红颜薄命的怡晴,他想从那儿,重新开始再来过。
易铭情绪低落,心情抑郁不已,长叹了一口气,望见韩知礼机智狡黠的眼神,一瞬间就明白了一些。于是他就有些生气,对韩知礼骂道:“你几个胆大包天了,还处置?怎么处置,你他娘的看着办吧!”一句话说完,易铭转身就走了,秦草、杨明义等,慌忙后面跟着。
未几日,韩知礼会同秦任、顾炎武等人,将事情原原本本调查清楚,草拟了处置意见,报请易铭同意,即予以执行。
朱炳忠虽然官儿小,但这厮胆子大,领兵私自杀灭吴琦玉一家,那些军士,都是他手下,议其罪罪状,原本当诛。考虑到这厮多有战功,尤其平定吴能奇叛乱,这厮虽然年纪轻轻,却杀敌不惜命。因此韩知礼等以为:本该奖励的,就此取消,其功过相抵,又不能及其罪,因而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建议撤销一切职务,罚为一小兵,即日前往西北冯德清、王定国、郑可望处,于罗斯前线服役。伙同朱炳忠参与事变的数百官兵,动了刀子杀了人的,冒出来七八个认了罪,就判了三五年刑罚。其余之众,杖责一些数,又降职降级、罚款若干敷衍了事。只是悲壮不过赵元成,此人自知罪孽深重、死罪难免,所以万念俱灰,竟于狱中碰壁自尽。令大秦朝野上下,唏嘘不已。因其人已死,其罪自消,鉴于为皇上重掌朝纲,功勋卓著,所以其“忠信侯”爵位,不予褫夺。因赵元成新近迎娶的朱信之女,业已怀孕,韩知礼大喜过望,大加抚慰之余,派了十几个奴婢老妈子前去伺候着,唯恐懈怠。又请旨易铭,说一朝分娩,若为男婴,当承袭“忠信侯”爵位。
韩知礼如此奏请,易铭同意,考虑到赵家有遗腹之子女存世,或许不至于断种绝后,全军覆灭,易铭心里也好受了不少。
这边处理完了这等烂事,不久过后,前方却连连传来战事不利的消息。
原来吴三桂两路大军,均进展较大,一部攻占了西安,陕西大半,皆被马宝、王屏藩、胡国柱占领。而吴三桂亲率大军五十万,顺利占领武汉。湖南、湖北,不少州县落入敌手,且其军队总数,很快达到百余万。前方李过等,数战不胜,只好在双方反复争夺,战况反复拉锯。只是时间越往后推,吴三桂各部逐渐进展艰难,两军陷入对峙。到了五六月,战场情势稳定下来。
韩知礼等人及时向易铭献计,说应出其不意兵出两广,联合黔地沈实根和黔北杨承藩,攻击云南、四川等吴三桂后方,开辟第二战场。易铭同意了,委派褚正烈、蒋赤信从东南调兵,经两广入贵州,攻击吴三桂四川老巢。
本来吴三桂起初形势不差,如能一鼓作气,胜败尚难预料。只是他因中途进展太过顺利,却听信部下馊主意,说大明大历皇帝他日必定是祸害,应予尽早铲除,扫清障碍。
吴三桂听信了,他居然迫不及待,使人毒死了朱慈炅,方光琛得知消息,想要制止,却为时已晚。方光琛深知,吴三桂这厮在这些大事情上又傻乎乎地犯浑,方光琛终于知道,吴三桂如此行径,他日必定失败。为了安身保命,方光琛果然打起了小算盘,他私下秘密联系大秦,将吴三桂兵力部署情况及虚实,尽情相告。
方光琛投敌叛变之举,吴三桂被蒙在鼓里,等得方光琛临阵投敌,挟带几百号人跑了,吴三桂这才得到报告。他回想起自己这些年和方光琛貌合神离、忽近忽远的复杂关系,不禁对此他大失所望,他怒火中烧,杀了好些人。不过就到此时,他也远未认识到杀了朱慈炅带来的恶果。这朱慈炅一死,吴三桂兴师东征北伐,竟置于师出无名、为害天下之不利境地,导致民心向背,突然转变。本来打着光复大明旗号,还是有不少号召力的,特别是大明那些遗老遗少,原本指望他中兴大明,恢复朱家天下,所以大军到处,鼎力助之,唯恐落后。他不计后果杀了朱慈炅,以至于让他心腹之人如马宝等,都对他转而怀疑起来,更有世人都说他见利忘义、口是心非、反覆无常。如此一来,神州处处、天下万民都看清了他真实嘴脸。
到了五月,形势果然急转直下,吴三桂在各地陷入被动,特别北路一线,马宝均、王屏藩、胡国柱三人,一反常态,大军节节败退,竟然不听王令,擅自退入四川。而他亲率大军的南路,仗打得不顺,丢了好几座城池,连武汉也丢了,他只好收拢大军,向南撤离,固守长沙、衡阳等地,看样子也是苦苦支撑,坚持不了多久了。熟料随后又得到消息,说杨承藩、沈实根及褚正烈、蒋赤信,大军出黔北,攻击重庆,吴三桂听罢,气的口吐鲜血。
再过几日,更让吴三桂生气的消息传来,原来远在成都的郭云龙、杨坤,又引兵举义,归附大秦。杀了他留守成都的王储吴应熊及全部家眷,并迅速占据川中。
吴三桂得到消息,又不可避免吐了血,他自知穷途末路,这回恐怕是真正完蛋了。但他心有不甘,岂可轻易服输,于是这年五月,为鼓舞士气,挽救危局,稳定军心、民心。他自衡州筑坛于回雁峰前馒头岭,举行称帝加冕典礼,自称“大周皇帝”,定国号为“周”,又重拾成都那一套,改元“昭武”,改衡州府为“应天府”,改钟鼓楼为“五凤楼”,回雁门为“正阳门”,大街名“棋盘街”等,一切用京城名称。册妻正妻张氏为皇后,陈沅为“懿贵妃”,再加封文武百官,颁制新历。大周帝国辖京师衡州、湖南一省、湖北十来县,又有云南全省、贵州小部、四川全境和陕西、甘肃一小点。他还搞了一次开科录士,录取者六十人。建造皇帝宫殿九十五间,其意象征九五之尊,等等。
他称帝不过三月,因焦虑过重,肝火过盛,突然中风。其太医百般调治,终不见效,临死之际,授意心腹大臣,传来随军出征的陈圆圆及吴应麟,托付后事。
他终于还是决定宣布退位,改称周王,复降大秦,上表请罪。委以陈圆圆以周王妃代行王事,节制各部,息兵罢战。又派出使臣,又公告天下,再度臣服。
他做了三个来月皇帝,每日里都是觉觉睡不着、饭饭吃不香,深感这皇帝大位不是谁都可以做的,整日里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担惊受怕,一点都不好玩。以至于到后来落得个全家不保、一并玩完。
所以,他紧急委以陈圆圆大权,是寄希望大秦皇帝看在思沅的情份上,或许能保住吴家香火延绵。他留在成都的家眷,已被郭云龙等杀了个干净,自己儿子孙子中,侥幸脱逃的,又唯恐大秦秋后算账,要保得吴家香火,他也只能奢望陈圆圆这一支了。吴三桂清楚,陈圆圆皇亲国戚,大秦皇帝又宅心仁厚、胸襟似海。甚至他也知道,陈沅和皇帝之间,据坊间传闻,有那么一些风言风语。所以他心存侥幸,如若皇帝顾念旧情,则圆圆所生吴应麟及小儿,性命或许可保无虞……。
安排完后事,吴三桂当夜就昏迷不醒,凌晨时分,终于溘然长逝、撒手人寰,时年五十有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