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136章 第十九章:天下复定 (九十五节)136(3 / 3)
李马丁犹豫着,不知该说同意还是不同意,红红眼圈望着易铭,半天才道:“皇上,微臣没有想清楚,这……。”
易铭听了,略感失望,不等他说完,就说道:“算了,这会儿想不清楚就回去想。”
他转而面对众臣,说道:“朕看你们都等不及了,朕就直言相告吧!朕这回重振朝纲、平定叛乱,全赖诸位爱卿鼎力拥戴、上下用命,众爱卿公忠体国、一片赤诚,这才得以扫清霾障、拨云见日。然而朕当年和诸位不辞而别,对国事未作交代,致使大秦无主生乱、上下离心,导致吴琦玉乱政。甚至我大秦肱骨之臣如赵龙甲等,突遭横祸、身死家亡。同时天下局势也是乱象横生,可谓众叛亲离、生灵涂炭。朕每每想及于此,深感此为朕之过错,有负天下盛望,愧对华夏万民,然而痛心疾首,追悔莫及。所以朕决定颁布罪已诏!以期对亿万斯民,有所交代。朕还决定另立新君、整肃朝政,以期大位嬗递、气象更新。朕决心已下,将大位传给幻生,朕就当个太上皇。自此居于幕后,或赏景听戏、栽花种草,与众臣工游娱。或四下看看、微服私访,领略华夏大好河山、奇风异俗。朕的天下,不好好走一走看一看,是为遗憾。这治理天下之事,就交由诸位去办,朕无心朝政,但对你等,尚还放心,诸位爱卿听明白了吗?”
易铭话及于此,不出意外,下面众臣自然惊讶万分,一时之间秩序大乱,交头接耳、众说纷纭。有跪在地上苦苦哀求易铭收回成命的,有抓耳挠腮想对策的,有惶惶然不知所措的,更有李马丁等哭泣哀号的。
易铭见状,喝道:“好了好了,哭什么吵什么?老子又没死,天塌了还是地陷了?”
易铭这一暴喝,众臣果然止住喧闹,但这秦任尤其惊讶,他心想皇上说征求过自己意见?皇上什么时候征求过自己的意见,还当着众臣说自己同意了。
所以秦任心里砰砰跳,感觉事关重大,这可开不得玩笑,他突然跪拜于地,说道:“皇上,微臣可没有……。”
易铭及时打断秦任,说道:“秦爱卿就是会体谅朕,朕知道你没有反对,只要你不反对,朕就放心了。”
他抢着秦任的话头接着说下去,却改变了秦任的本意,这秦任不比范旷,敢于坚持原则,他怯生生看了易铭一眼,见易铭也板着脸看着他,心里一慌,如何敢再说。
秦任不发话,韩知礼也不表态,更有杨明义公然支持,众臣虽然觉得此事草率唐突,要有人站出来劝谏才是,可是彼此你看我、我看你,半天没有人站出来。
过了好一会儿,人群中出来范旷,他跪着说道:“皇上,微臣敢问,陛下正值英年,如日中天,正是纵横捭阖、大展宏图之际,如何竟传位于太子?况太子年幼力弱、少不更事,何况国事托付于大臣,恐为不妥,老夫斗胆,请皇上收回成命,皇上三思呀!”
有范旷带头,下面众臣,这会儿终于来了精气神,齐齐跪下,均苦谏不已。
易铭不想与众臣吵架,他决心已下,岂容他人反对,于是易铭道:“还三思什么?朕定了,就这样,再敢胡言乱语者乱棍驱逐出去。朕还决定,今日之后,尽快定下日子,就在太和殿举行新君登基仪式。朕还要幻生拜韩知礼为义父,韩知礼封为忠礼王,由他摄政,事无巨细,就他裁定执行,朕信他定然不负众望。你们下去,只推荐几个能办事的,辅佐于他就是了。朕还有好多事儿要去干,这政务琐事,早就不厌其烦,如此安排,朕乐享其闲,有何不可。好了好了!刚才与你等说的,下去再议,都散了吧!”
易铭说完,不管这一干人等意见如何,他只叫上韩知礼、杨明义、李马丁、周文秀,对跪伏在地众臣,不作理睬,遂丢下众人,扬长而去。
易铭将韩知礼、杨明义、李马丁、周文秀带到无倦斋,屏退闲杂,又如此如此,苦口婆心,交代了大半个晚上。
过了三日,这下面只好按着易铭意思,推举了二十好几个人,其中不外乎是秦任、顾炎武、方以智、黄宗羲、范旷、尤华、许铎、何晏、吕复、施道、张开、杨明义、苏飞虎、云中飞、李马丁、周文秀,还有放在外地的李过、高一功、陈步明、褚正烈、蒋赤信、王定国、沈实根、郑可望、孙象丙、卫好才、郑成功等。
易铭大笔一挥,将这二十几个,大多删去,只指定八人为辅,加上韩知礼共九个,称为九辅政,成立枢密院,韩知礼为首。这余下八人,分别是秦任、范旷、尤华、许铎、何晏、杨明义、苏飞虎、云中飞,这九人除了秦任、范旷、尤华、许铎、何晏等五个老臣,其余四个,均二三十岁年纪。
不出一月,大秦在紫禁城太和殿,举行了盛大的新君登基仪式,三岁的幻生由韩知礼、魏如是抱着登极大宝,改元郅治,推行新政。
易铭还通过波卡洪塔斯,给韩知礼准备了一屋子的书籍。自不必说,这些书籍涵盖了近代科学、文化、艺术、经济、哲学等等领域的文明成果,易铭希望大秦在发展过程中,通过推动学习普及,能从中借鉴经验、汲取营养、释疑解惑、促进发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他是这样想,但对于实际效果,则无法预判,他只这样做了而已。
在盛夏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易铭在养心殿又与韩知礼深谈大半个晚上,终于感觉可以放心离开了,与韩知礼道了别,易铭启动能量场,随着一阵耀眼的光芒过后,韩知礼发现,眼前的易铭竟瞬间消失,连一丝痕迹都没有留下。 ↑返回顶部↑
易铭听了,略感失望,不等他说完,就说道:“算了,这会儿想不清楚就回去想。”
他转而面对众臣,说道:“朕看你们都等不及了,朕就直言相告吧!朕这回重振朝纲、平定叛乱,全赖诸位爱卿鼎力拥戴、上下用命,众爱卿公忠体国、一片赤诚,这才得以扫清霾障、拨云见日。然而朕当年和诸位不辞而别,对国事未作交代,致使大秦无主生乱、上下离心,导致吴琦玉乱政。甚至我大秦肱骨之臣如赵龙甲等,突遭横祸、身死家亡。同时天下局势也是乱象横生,可谓众叛亲离、生灵涂炭。朕每每想及于此,深感此为朕之过错,有负天下盛望,愧对华夏万民,然而痛心疾首,追悔莫及。所以朕决定颁布罪已诏!以期对亿万斯民,有所交代。朕还决定另立新君、整肃朝政,以期大位嬗递、气象更新。朕决心已下,将大位传给幻生,朕就当个太上皇。自此居于幕后,或赏景听戏、栽花种草,与众臣工游娱。或四下看看、微服私访,领略华夏大好河山、奇风异俗。朕的天下,不好好走一走看一看,是为遗憾。这治理天下之事,就交由诸位去办,朕无心朝政,但对你等,尚还放心,诸位爱卿听明白了吗?”
易铭话及于此,不出意外,下面众臣自然惊讶万分,一时之间秩序大乱,交头接耳、众说纷纭。有跪在地上苦苦哀求易铭收回成命的,有抓耳挠腮想对策的,有惶惶然不知所措的,更有李马丁等哭泣哀号的。
易铭见状,喝道:“好了好了,哭什么吵什么?老子又没死,天塌了还是地陷了?”
易铭这一暴喝,众臣果然止住喧闹,但这秦任尤其惊讶,他心想皇上说征求过自己意见?皇上什么时候征求过自己的意见,还当着众臣说自己同意了。
所以秦任心里砰砰跳,感觉事关重大,这可开不得玩笑,他突然跪拜于地,说道:“皇上,微臣可没有……。”
易铭及时打断秦任,说道:“秦爱卿就是会体谅朕,朕知道你没有反对,只要你不反对,朕就放心了。”
他抢着秦任的话头接着说下去,却改变了秦任的本意,这秦任不比范旷,敢于坚持原则,他怯生生看了易铭一眼,见易铭也板着脸看着他,心里一慌,如何敢再说。
秦任不发话,韩知礼也不表态,更有杨明义公然支持,众臣虽然觉得此事草率唐突,要有人站出来劝谏才是,可是彼此你看我、我看你,半天没有人站出来。
过了好一会儿,人群中出来范旷,他跪着说道:“皇上,微臣敢问,陛下正值英年,如日中天,正是纵横捭阖、大展宏图之际,如何竟传位于太子?况太子年幼力弱、少不更事,何况国事托付于大臣,恐为不妥,老夫斗胆,请皇上收回成命,皇上三思呀!”
有范旷带头,下面众臣,这会儿终于来了精气神,齐齐跪下,均苦谏不已。
易铭不想与众臣吵架,他决心已下,岂容他人反对,于是易铭道:“还三思什么?朕定了,就这样,再敢胡言乱语者乱棍驱逐出去。朕还决定,今日之后,尽快定下日子,就在太和殿举行新君登基仪式。朕还要幻生拜韩知礼为义父,韩知礼封为忠礼王,由他摄政,事无巨细,就他裁定执行,朕信他定然不负众望。你们下去,只推荐几个能办事的,辅佐于他就是了。朕还有好多事儿要去干,这政务琐事,早就不厌其烦,如此安排,朕乐享其闲,有何不可。好了好了!刚才与你等说的,下去再议,都散了吧!”
易铭说完,不管这一干人等意见如何,他只叫上韩知礼、杨明义、李马丁、周文秀,对跪伏在地众臣,不作理睬,遂丢下众人,扬长而去。
易铭将韩知礼、杨明义、李马丁、周文秀带到无倦斋,屏退闲杂,又如此如此,苦口婆心,交代了大半个晚上。
过了三日,这下面只好按着易铭意思,推举了二十好几个人,其中不外乎是秦任、顾炎武、方以智、黄宗羲、范旷、尤华、许铎、何晏、吕复、施道、张开、杨明义、苏飞虎、云中飞、李马丁、周文秀,还有放在外地的李过、高一功、陈步明、褚正烈、蒋赤信、王定国、沈实根、郑可望、孙象丙、卫好才、郑成功等。
易铭大笔一挥,将这二十几个,大多删去,只指定八人为辅,加上韩知礼共九个,称为九辅政,成立枢密院,韩知礼为首。这余下八人,分别是秦任、范旷、尤华、许铎、何晏、杨明义、苏飞虎、云中飞,这九人除了秦任、范旷、尤华、许铎、何晏等五个老臣,其余四个,均二三十岁年纪。
不出一月,大秦在紫禁城太和殿,举行了盛大的新君登基仪式,三岁的幻生由韩知礼、魏如是抱着登极大宝,改元郅治,推行新政。
易铭还通过波卡洪塔斯,给韩知礼准备了一屋子的书籍。自不必说,这些书籍涵盖了近代科学、文化、艺术、经济、哲学等等领域的文明成果,易铭希望大秦在发展过程中,通过推动学习普及,能从中借鉴经验、汲取营养、释疑解惑、促进发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他是这样想,但对于实际效果,则无法预判,他只这样做了而已。
在盛夏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易铭在养心殿又与韩知礼深谈大半个晚上,终于感觉可以放心离开了,与韩知礼道了别,易铭启动能量场,随着一阵耀眼的光芒过后,韩知礼发现,眼前的易铭竟瞬间消失,连一丝痕迹都没有留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