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致陆高声(2 / 2)
我认为中国需要补上“好人文化”这一课。在西方,情况是这样的--宗教与文化艺术联袂进行“好人教育”。
宗教只强调善。宗教不强调人的独立思想。
西方文艺从宗教那里继承过来善的教育使命,同时赋予理想人物以独立的思想。
于是区别于小市民和唯教义为是的宗教徒的社会“新人”出现了--先是文艺中,后是现实生活中。自十七八世纪开始,西方社会的进步,说到底是人性原则的进步,是“新人”之主张,要求和推动之下的进步。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狱中通过《怎么办》为老俄国塑造了“新人”;契诃夫通过《套中人》批判了老俄国病人。“文革”是巨大之网,也是巨大之束套--我企图通过虽在网上,在套中,但心有不甘的理想中的青年形象,表达我对善的人性、正义的人格、独立之思想的永远的敬意。
完毕。
请代我读给大家听,也算是我的书面发言吧。剧已播过,一切差强人意处,也只能差强人意了。但愿后边人做得高明些罢!
2012年6月26日
匆草于北京(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宗教只强调善。宗教不强调人的独立思想。
西方文艺从宗教那里继承过来善的教育使命,同时赋予理想人物以独立的思想。
于是区别于小市民和唯教义为是的宗教徒的社会“新人”出现了--先是文艺中,后是现实生活中。自十七八世纪开始,西方社会的进步,说到底是人性原则的进步,是“新人”之主张,要求和推动之下的进步。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狱中通过《怎么办》为老俄国塑造了“新人”;契诃夫通过《套中人》批判了老俄国病人。“文革”是巨大之网,也是巨大之束套--我企图通过虽在网上,在套中,但心有不甘的理想中的青年形象,表达我对善的人性、正义的人格、独立之思想的永远的敬意。
完毕。
请代我读给大家听,也算是我的书面发言吧。剧已播过,一切差强人意处,也只能差强人意了。但愿后边人做得高明些罢!
2012年6月26日
匆草于北京(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