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万历十五(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直接出版?”张倩依说道。
  张斯点点头,表示默认。
  “随便你,”张倩依打了个哈欠,并不如何在意,说道:“你写的东西,越来越没意思了,我都看不懂。”
  “你说的‘没意思’,是我的书不如以前赚钱了吧?”张斯说道。
  张倩依吐了下舌头,说道:“换一种说法,是有点这么个意思。”
  “满身铜臭……”张斯笑了一句。
  叶肖蕾插嘴,说道:“爸爸,我写一部我能看懂的吧。”
  “你长大了,自然就看懂了。”张斯捏了捏她的小脸,说道。
  “待在大陆时,未能给叶肖蕾写故事,大概是他最遗憾的事之一了。在被放逐的第五年,张斯流落到了英国,拍电影的间隙,写下了一部动人的小说。那是与他第三个弟子,罗琳女士合著的作品,名为《哈利?波特》,如今已是天下皆知了。
  这部书充满了想象力,在魔法与现实之间,找到了契合点,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宣扬着各种人类身上可贵的精神。更难得的是,它充满了童趣,作为孩子的读物,再适合不过了。所以甫一出版,人们便争相抢购,使它的销售量,一直居高不下。
  加上改编电影的大卖,‘哈利?波特’的名字,已传遍了全球。更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而无论哪一个版本,它的封面上,总有一句话不会变。那是用毛笔写就的,古色古香:送给我的女儿蕾蕾,希望她会喜欢。
  而这句话,是许多外国人,认识的第一句中文,也是他们难于抹去的童年记忆……”
  ————引自《大师的放逐》
  接下来的日子里,有两件关于张斯的事,比较重要。
  首先,是关于书籍的。《国史大纲》是在他南下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的,一直在连载。出于习惯,他不喜欢解释作品的种种,是非曲直,自交给读者判断。而在回来的这段时间,他一直在准备新书。
  他在报纸上写了篇文章,告知读者。
  “需要对读者解释一下,写作《国史大纲》,并非由于太过‘清闲’。实则是为了《明报月刊》,因为没有重量级的作品,邀稿颇为困难。只好自己试着写一点,以作抛砖引玉。好在反响尚算热烈,尽管有些批评,大家于《人间词话》和《国史大纲》,还是给予了基本的肯定。
  《明报月刊》的工作得以展开,也多赖这两本书。
  我亦听到了一些言论,说张某要‘抛弃大众’,被‘精英’同化。这样的说法,不知依据在哪,不过确实挺新颖。我不太懂‘精英’的意思,若是表示书籍只被少数人喜爱,那大概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自我的主观意愿来讲,自然是希望我的书籍,被所有人喜爱。但这是没有可能的事,我可以在做梦的时候想想,让自己乐一乐。《国史大纲》的题材,有些特殊,有些读者不愿读,也在意料之中。不过它的目的不在此处,倒也没什么好遗憾的。
  听了许多的抱怨,我也确实想尽些力,补偿一下读者。所以近段时间,一直在忙碌这件事,所幸进展迅速,已有了新作。依然是历史的题材,但是为非专业的人士准备的,想来应该好读些。
  里面也有些独特的思考,大家不妨听听,只当是饭后的谈资了。由于连载过于繁琐,又考虑到读者的心切,这本书打算直接出版。尽管做不到《明朝》那样的通俗,终究也是有些乐趣的……”
  没有丝毫的心理准备,这篇文章便出现在了张斯的面前。
  读者不禁愕然,张斯又有新作了?
  速度也太过吓人了,出道不过两三年的光景,而所著的字数,已达到五六百万。这在网文中,或许可以见到,但张斯作品的水准,明显不在这个级别。尤其《国史大纲》这样的著作,写起来应该是挺费力的。
  加上他还要忙许多其它的事情,抽出的时间越发少了。
  对于这种“笔耕不辍”的精神,许多读者开玩笑,说应该建议政府表彰一下,颁发一个“劳动模范”之类的奖章。
  言归正传,张斯的文章一发表,立即引起了民众的注意。大家开始留意书架,查看他的名字。而书店并没让他们等太久,一本新鲜出炉的书籍迅速地上架了,奇特的名称,简约而舒适的封面,立即攫住了大家的目光。
  导致的结果是,新书以更迅速的节奏,从书架上消失。
  这股买书的热潮,一直持续了许久,方才逐渐消散。这是一件令其他作家羡慕到眼红的事情,不作任何的广告,不作任何的宣传,更不搞什么稀奇古怪的活动……一切只是张斯在报上登篇文章,告知大家一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