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成立公司(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也是张斯对王鹏的提拔,特地邀他加入。
  因为跟着张斯,便不缺事情做。桃源中学的学生,现在就有许多在义学效力,或是在报刊工作的。王闯忙完“秋枫书院”的事,便入了《桃源报》,当一个编辑,同时自己也撰写文章。评论写的虎虎生风,颇受一些读者的喜爱。
  至于孟远,也入了公司,则是门下的艺人,偏于唱歌方面。
  王鹏其它方面不擅长,好在是商家出身,对此颇有点兴趣,也就被张斯拉进来了。至于要干点什么,他也不大清楚,反正跟着张斯就是。
  这是一条轰动的消息,但并不很意外。
  许多人都曾预测,张斯会成立影视公司。一者他是报人出身,离娱乐圈并不很远;再者,他的电影与音乐,可是红透半边天,交给别人总是可惜。现在才出现,与他们的预测相比,已经迟了不少。
  至于原因,倒是不难猜,他的钱都花在了希望小学上,根本无能为力。
  而以《桃源报》为中心的版图,自出版机构成立后,又向外扩展了一步。加上影视方面,张斯手里的资源,已经越来越全面。一些读者建议,张斯可以做点实业方面的投资,把鸡蛋分开,避免风险。
  其实,大家不知道,张斯在南方是有产业的。
  发布会之后,信息迅速传开,引起了一阵轰动。尽管张斯只是个监制,公司的管理,将会交与杨雨薇或是张倩依。但头版的人物,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他。新闻上的标题,也尽是《张斯正式进入影视圈》,《新晋娱乐大亨张斯》,《四哥的新趣味》……
  其他人只被简单地提了一下,或是直接掠过去了,仿佛他才是公司的主持者,令人哭笑不得。读者看了,也只“哦”了一声,反应并不热烈。张斯的身份,本来就有些复杂,在他们看来,这并不如何新鲜。
  “张先生被人提到,都说是某公司,或是某组织的‘灵魂’‘精神领袖’。一方面,是对他才华与贡献的肯定,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他缺乏具体的管理能力。就像《桃源报》与《文娱行者》,都不是他主持的。即便是流亡海外的那段日子,佳作迭出,声誉盛隆,他也不曾打理过……”
  ————引自《张斯传》
  “他从未想过管理上的事,当然,也是由于不擅长的缘故。好在总有人追随在他的左右,为他撑起一片安然的雨伞,使得他可以静心创作。奇怪之处则在于,这些人都是女性,无一例外。所以有人说,他的成功‘完全是由女人成就的’,倒颇有几分道理……”
  ————引自张仁《父亲的女人们》
  张斯算是正式踏入影视圈了,却没有多少议论。
  大家对于张泽浩的遭遇,记忆犹新,所以不愿多说什么,以免引火烧身。再者,有了千万的专辑销售,还有震惊华夏影坛的《活埋》,没什么人会质疑他的资格。便是他忽然导演一部大片,也只能使人稍稍吃惊一下。
  也没什么人表示阻止,因为《万历十五年》还在热销,《神雕》尚在连载,读者也不好说什么。既然他精力充足,又何必阻挠他呢?
  倒是一些影迷,忽然兴奋了起来。
  《活埋》的新奇,在大家心里留下来极重的印象,影迷欢欣鼓舞,等待他的新作。猜想他既然有了自己的公司,不好不多拍点吧?在国内商业片的领域,那样浓重的风格特色,刺激惊险的节奏,尚是独一份的,别人难于取代。
  所以影迷对于他的进入,表示好感。
  “从今天开始,一位新锐导演,将挟着刺眼的光芒,登临大陆影坛。同志们,鼓掌欢迎吧,为了将来的王者!”
  “四哥,不要吃饭睡觉了,浪费时间,今天就开工吧……”
  “表示为《射雕》粉丝,可以改编哦,一定赚的!”
  “喜爱《活埋》,希望看到续集……”
  “……”
  这里的许多建议,都是极为可行的。但张斯如今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局面,那就是找不到工作人员。虽然也成立了公司,但投资不大,之前又不曾慢慢铺垫,相当于从一个领域,忽然跳到了另一个领域。
  人脉上有着不可避免的缺失,自然难于招到人。
  一些非专业的,或是混了比较落魄的,或许对这个小小的公司有些兴趣,这还是看在《活埋》的巨大成功上。但这些人,绝不是杨雨薇期待的,所以都被拒之门外了。她既不提高薪酬,招揽人才;也不放低门槛,收容水平次些的人,实在令张斯搞不懂。
  “薇薇姐,我们不会刚开业,就倒闭吧?”张斯问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