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外国出版社的重视(1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7月1号,《轴心时代理论》创下了线上线下销量大捷。
  7月10号,再版30万册,上架销售,线上8万册秒光,线下22万册,秒光。
  人民文学出版社面对着这惊爆眼球的销量,大家都傻了,一时间无所适从。
  毕竟,这只是学术作品啊。
  毕竟,这只是新作者作品啊。
  一本学术作品打破最快售罄记录,这在华国图书市场上,从没发生过啊。
  本来他们以为再印30万册,就能基本喂饱市场了,可万万没想到,这30万册丢到市场里,竟然瞬间被消化掉!
  这是多么大的市场号召力啊!
  开会,大家讨论了很久,社长广泛听取意见后,大手再次一挥:“那就再印它30万册!”
  再印30万册!督促印刷厂重点印刷,并加班加点!
  7月18号,带着印刷机味道的新鲜书籍被分批次运到全国书店,这次不再同时上架,因地制宜。
  于是乎,天锦市18号到货,18号售罄!
  春城市19号到货,19号售罄!
  牡丹市20号到货,当天售罄!
  商海市20号晚上下班时间到货,某书店临时开门小范围营业,当晚售罄!
  ……
  30万本书,再次销售一空。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再次大手一挥,再印50万册!
  这50万册的销量终于放缓了,不过在7月31号之前,还是售出了其中的40万册。
  新书上架销售的一个月的时间内,再版三次,累计销量110万册,辉煌的销售记录让出版业瞠目结舌!
  三联出版社的社长何文君背着手望向窗外,李亦儒的家就在窗外的南方,仿佛他能看到似的。
  “非官方作品中,这是近30年卖得最好的作品了,我万万没想到能重振出版业雄风的,竟然是一部学术作品。这绝对是打破了市场规律啊!”
  副社长点头称是:“的确是啊,一个月卖出110万本,太让人匪夷所思了,我甚至有点儿想不通。如果按照现在的趋势,这本书到了年底,有一定几率突破200万的销量啊!
  《轴心时代理论》的确是优秀的学术作品,但这销量也太吓人了啊!”
  只要产能跟得上,不搞饥饿营销的话,《轴心时代理论》在第一个月新书期将会满足一半的市场,接下来的小半年,销量就会急速下滑。这是大热作品的市场规律。
  因为大热作品的读者,都会在新书期完成购书的。
  那些慢热作品则不一样,慢热作品是早期没销量,中期爆发,后期持续,最终卖出几十万册。
  何文君叹了口气:“其实,销量吓人的另一面,是不是也说明了,咱们并不是一个读书大国呢?
  以咱们国家的人口基数,咱们的图书业本该更好吧?
  不过这不是咱们今天要聊的话题,咱们要研究的是,如何抢下李亦儒下本书的签约权!”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