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军制改革(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此算下来,一个步兵“都”的战斗人员约有一千二百多。
  而明军的营兵制下,一般而言五人为伍,五十人为队,五百人为司,千人为哨,三千为一营。
  就纸面数据而言,保乡军的“都”与明军的“哨”同级,“镇”与“营”同级。
  在改变军制的同时,徐晋打算将训练新兵这项工作彻底从军内分离出来,专门设置一个“操练司”。
  以后作战部队专心搞训练即可,那些招募进来的新兵便由“操练司”负责,等到训练期结束,再视情况向各单位补充。
  此举也是经过他深思熟虑的,如果各部将领在外作战如果遭到伤亡便可就地招募兵员补充的话,长期以往将会是极大的隐患。
  士兵只知将领而不识他这个大将军是极有可能的。
  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同时为了牢牢把控住军队,徐晋又将“发放饷银”这项工作从军内分离了出来,设置了“给饷司。”
  如此一来,便彻底断绝了手下将领尾大不掉的情况。
  只要把补充兵力和发放军饷控制住,即便那些掌握一镇之军的“统督”有什么异心都难以成事。
  恐怕手下的将士当场就会哗变。
  另外,像“司统”.“协统”这些低级军官的人事任命和培养工作也是极为重要的。
  不过眼下一切靠战功,如今保乡军里的低级军官基本都是从士兵晋升上来的。
  但未来要想获得充足的低级军官,光靠战功晋升是不够用的,必须建立一个完备的培训体制和机构。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虽然军队的自主性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从长远来看,是利大于弊的。
  “操练司”与“给饷司”设立了,那“参谋”的制度自然刻不容缓。
  于是,徐晋又额外增添了一个“军机处”,并加封马户等人为军机大臣。
  在大将军的指示下,保乡军开始进行了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从上到下焕然一新。
  这期间并没有遇见什么阻力,众将领一致认为,还是这新军制比较好,不但磅礴大气,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预计改革成功后,保乡军将拥有五个步军“都”,一个工“协”和一个辎“协”.另有炮“协”.骑兵“协”.两个掷弹“司”。
  此外,还设置了一个负责刺探军情的“侦查司”。
  再加上宪兵性质的“纠察司”,以上便是保乡军的所有军内单位。
  按照计划,一个保乡军标准步军都中,将会由两个火枪协.一个重甲司.两个长枪标和一个掷弹标构成。
  不过这未来的步军都中,能够达到这个火力配置的暂时只有三个主力团,其余的的则需要慢慢补充。
  而军衔方面,徐晋暂无改动计划,依旧沿循明制即可。。
  而这回打进思明府之后,保乡军自然接管了许多官府的产业,包括“铁匠坊”.“制弓坊”.“制铳坊”.“木工坊”等等,得到了数百名掌握着各式技艺的工匠。
  另有火药库和军械库两座。
  不过前者的火药大多受潮,无法直接使用,后者的兵器年久失修,亦不堪大用。
  此战中,从明军身上扒下不少甲胄,基本都是那些精锐战兵与家丁身上缴获的,足足有数百具。
  大将军徐晋略加思索过后,便将这些东西全部拨给了刀盾兵,再加上此前从明军那里缴获的,几乎能达到人具双甲的程度。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