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创办自己的报纸?(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因为这里的报纸版量都很大,一次性印刷工作量太大,所以有些版就是白天提前印刷的。
  除了时效,还有针对大事件的报道
  所谓大事,总是应该有一个公众标准。
  但在丑国,这种公众的标准往往与报纸自身的新闻标准不尽一致。
  在这里,你很少可以看到各报统一的头条,尽管这一天可能有全国性的大事发生。
  而且丑国人认为的大事和,其他国家认为的大事不一样。
  就拿国庆日来说,放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应该是一件大事。
  但在第二天的报纸上,你却看不到多少对这件大事的大报道。
  甚至可能只会在末版角落里发现相关报导,字数也不会太多,大约只有一两百个字。
  而当天头条发的可能是大的图片报道,主题或许是“聚焦犯罪”;
  再比如某个地方发生了枪战,可能在《纽约时报》里,只会被不经意的提起,但不会过多探讨。
  反而在某些地方性大报里,便会被大书特书,大段文字加大照片通通招呼上,同时还要附上评论。
  大事报道的这种不统一性,说明了各报选择新闻的标准的不统一,也取决于报纸的风格和主题。
  看丑国的报纸,特别是看其一版,你常常会感到它的一版的一种模式化特点。
  像一些小报,每天的一版大体上都是一种风格,头条新闻都是通栏而做的,大标题,然后是文字转版;
  头条底下居版中心的位置,一般是一幅大的图片。
  图片的两侧是竖立的文字新闻,图片底下,也就是报纸一版的底部,往往又是横起来的文字新闻。
  这种组版方式已经是模式化了,除非有特别的原因,否则每天都是如此。
  大报其实也一样,每天几十个版面,但头版几乎都已经模式化,除了导读之外,一版刊发的稿件从不超过4篇。
  当然,模式化并不总是一个样。
  有的报纸就不是这种版面分割清晰、图片文字明确的模式。
  在它的一版上,你已经看不到报纸版面的所谓几栏分割,因为无论是它刊发的图片或者是文字,都已经完全打破了编排上的按栏分割版面的格式。
  与一些比较规范运用版面分割的报纸相比,这样一版的整个组合看起来有些散乱,甚至有点没有章法,但却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简单来说,报纸放在报停,路过的路人一眼就会被这样的版面抓住眼球,然后掏钱买下。
  也有相对“古板”的,像《华尔街日报》,不仅加宽的报纸版式有点独一无二,它每天的一版版面组合,给人的一个印象是中规中矩。
  如果说之前那种,一版组合的“杂乱”让人有种青春冲动的感觉的话,那么《华尔街日报》则给人一种稳重成熟的感觉。
  有了主题和排版模式还不够,提供内容的关键还是跑口记者。
  丑国报纸的记者,除了有驻外的之外,在编辑部里的记者也常常分跑不同的口。
  一些大的报纸,都有专门的驻白房子、驻议会等记者。
  一些地方性很强的小的报纸,也将记者分为经济、体育,或者是跑法院、警察局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