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催什么催?(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是咱们梁山的核心机密,不过告诉你无妨,这是咱们特有的瓷包金工艺,在陶瓷中间夹着一层铜网,这就像人身上有了骨骼。有了这层铜网,这陶瓷小罐落地后就不会轻易摔碎,顶多会变形,但这不影响爆炸。”王伦得意地说。
  “瓷包金?那火箭弹岂不也得有瓷包金了?”郑彪眼睛一亮。
  “哈哈,好你个三彪子,都会举一反三了。”王伦哈哈大笑:“正是如此。”
  其实这瓷包金说起来简单,实际上花费了梁山那帮子工匠不少的心血。
  手榴弹和火箭弹的弹体如果用金属,那生锈和标准化的问题就无法解决;如果光用陶瓷,容易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标准化,但是确实容易碎。
  梁山现在还没有研发出来撞击引信,这弹体的爆炸只能通过里面的火药引燃。但是现在的工艺做不到绝对精密,这火药引燃的速度有快有慢:要是快了还好,大不了凌空爆炸,杀伤力反而更强;要是慢了就麻烦了,火药散落一地,顶多着一片火,没了爆炸的威力。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其实单纯的陶瓷工艺,单纯的火药工艺和单纯的冶炼工艺都无法解决。要是把这三个工艺联合起来,这个问题就能解决了。
  正好,陶瓷大匠、火药大匠、冶炼大匠梁山都有,还都是顶尖的。
  具体操作是这样的。
  陶瓷作坊先做出一个陶坯,上面刻上网状的纹路;冶炼作坊把融化的铜钱水均匀地浇在陶坯的纹路上,自然冷却;最后陶瓷师父在外面刷上一层厚厚的釉,进行烘烤。
  这样既解决了金属的生锈问题,也解决了陶瓷的脆弱问题。
  当然,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对火候要把控好:温度太高了,铜会融化,温度太低了,陶瓷烧不好。这个自然有大匠们操心,王伦不用管。
  这套流程说起来简单,但是把这方便的专家聚在一起可不简单。
  这个年代的专家都把好技术抓在手里,行业和行业之间基本不打交道。也就是梁山,能把这么多的专家整合到一起,进行项目开发。
  这才是手榴弹和火箭弹弹体的关键工艺。
  这瓷包金的材料已经有了后世复合材料的雏形了。
  这个工艺还有一个好处:手榴弹和火箭弹爆炸的时候纹路会让弹片更均匀地散开,杀伤力更大。
  后世的手雷为什么表面是坑坑洼洼的,就是因为上面的纹路更容易让弹片均匀破碎,比传统手榴弹杀伤力更强。
  后世边区造的手榴弹就是因为工艺的问题,弹体爆炸有时候只有两半,杀伤力就差了很多,让一个名叫李云龙的家伙多次抱怨。
  看到郑彪那得意的样子,王伦笑着问:“三彪子,想不想扔一个玩?”
  “大哥,这秘密武器不是要保密么?现在确实能用?”祝彪一脸兴奋。
  王伦扭过头,看了一眼远处的宋江队伍,那里的队伍已经稀稀拉拉全部出城了,正在整队。
  王伦转过头来对祝彪说:“这兵法本来就是虚虚实实,没有定论。高手过招,没有规矩。当然了,在没有成为高手之前,还是守好规矩。”
  “大哥,你说的好绕,我不明白。”祝彪有些尴尬。
  “好好琢磨,等你明白了我就让你做大将,让你自己带一支军队。”王伦笑着说。
  “那我可得好好想想。”祝彪兴奋地说。
  “先别高兴了,去拿一个手榴弹过来,咱们到队伍前面去放一个。”王伦拍了拍祝彪的胳膊。
  “嘿嘿,我这就去。”祝彪一会就拿着手榴弹和火折子过来了。
  王伦看他还把手榴弹用布包着,就笑着点了点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