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音声声叹相惜(1 / 4)
晴朗的天只有浮云几丝,远处的芦苇荡密密丛丛,倒影在浅蓝的湖面上,水鸭子在远处啼叫了几声又静瑟下来,连风,都是妩媚的。
天地如此宽博宏阔,而人们,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小点缀罢了。
凤璿坐在一只用粗帆布和花梨木架合成的简易靠背椅上,手中握着一支鱼竿,静静地坐在湖边,安静的等着水中的浮针有动静的那一刻。
在她身后的安姑姑则坐在水榭边沿,斜倚着雕花栏杆,手中绣着一方帕子。不时的抬头看看那边安静垂钓的小凤璿,满意的笑笑,又继续低头绣花。
凤璿跟着安姑姑将近半年的时间,整个人像是脱胎换骨了一般,连前几日新婚回门的婧玥都含笑问她:“这还是我们那个小霸王郡主吗?俨然一副大家闺秀名媛淑女的模样了!”
当时凤璿也只是咧嘴笑笑,说了一句:二姐姐笑话我。便扭头跑开。
据说垂钓最能磨练一个人的性情,所以凤璿这两日迷上了垂钓。秋分将近,静云池里的鱼儿渐渐地肥了,凤璿早起便对安姑姑说:“听说鲫鱼汤对有孕的人很好,经常吃肚子里的宝贝会非常聪明。不如从今儿起,闲了便去钓鱼,弄了新鲜的鲫鱼给母妃煮汤。”
“我们王府的小主子们,一个比一个聪明。郡主还只管给王妃弄鲫鱼补身子,还不知下一个小主子有多聪明呢。”安姑姑笑笑,只要凤璿不去做太出格的事情,她是不会管她的。
“谁说的?我总是觉得我好傻好傻的,想必是当初母妃怀着我的时候没怎么吃鲫鱼汤,大哥和二哥那时不知在干嘛,真是不负责任。如今我要当个好姐姐,等我的弟弟出生了,一定会跟我一条心的,绝不会跟大哥二哥一条心。”凤璿信誓旦旦的说,然后便从容的付诸行动。每日午后,必来静云池钓鱼。
“哪个敢说我们小郡主傻?也只有郡主自己说说罢了。”安姑姑无奈的摇头。这小郡主什么都好,就是这小脑袋里有时会有些特别奇怪的东西。比如这会儿,她竟然说自己傻?五岁多的孩子,唐诗宋词,张口就来,而这几日她正在看长孙皇后的(女则)。
关于这本书,安姑姑知道的并不多,实际上,自宋朝以后,这本书已经失传。大户人家教导女儿所用的,乃是班超所著的(女诫),和与明成祖的徐皇后(内训),唐宋若莘的(女论语),明刘氏所作的(女范捷录)这四本书。因黛玉不喜欢这些,所以这样的书也不被北王府的姑娘郡主所深究。不过是读过两遍,择其有用的自警而已。
而(女则)是长孙皇后采集古代妇女主要是历代后妃的事迹并加上自己的评注,用于时刻提醒自己如何做好皇后的一部评论集。凤璿手上这本,原是当今皇上在翰林院的文库里无意间翻到的,在凤璿三岁生日之时,作为生辰贺礼送给了她。
当时凤璿不屑一顾,如今半年时间,把黛玉挑选出来给自己的书都看的腻烦了,所以想起了这本。却越看越觉得有意思起来,索性平日里无时便翻。安姑姑随侍左右,见她经常看,才注意了些,但到底不懂,便告诉了黛玉。黛玉便笑道:“她一个小孩子家,不过是看笑话罢了。喜欢看就看吧。”黛玉只当她小孩子心性,看几日烦闷了,自然丢在一边。
安姑姑一边绣花,一边想着平日的趣事,忽然间听见那边一声大叫:“哈哈,终于上钩啦!”
“哎呦,我的娘啊,都说我们小郡主变了个人,已经不再跟原来一样,如今瞧着,她还是原来那副脾气,只是不再那般刁蛮任性罢了。听着一声笑,可不还跟个男孩子似的?”安姑姑一边摇头一边自言自语,又安心转身,绣着自己的帕子。
凤璿把鱼竿甩了一下,鱼钩上的鱼儿便被甩到岸边,她便放下鱼竿,起身跑过去,伸手捉住草地上活蹦乱跳的鱼儿,一转身便丢进那只水桶中。
而此时此刻,北静王府的书房里,太子子詹和北静王水溶正在进行第无数次的谈判。
“叔王,你帮帮我,让我见一见琳儿……”这句话子詹也不知道自己说了多少遍。然水溶却只是一副平淡的神色,眼皮不抬一下,便慢慢的摇头,慵懒的声音让子詹心头的火气更盛——
“太子殿下,凤璿不过是个无知的小女孩,你找她能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小时候的营生总不能一起玩到大吧?如今你也不小了,把精力都放在政事上。有事没事总跟个小丫头混在一起,叫人听了,难道不会非议太子不务正业?至少也要诋毁我北静王府家教不严吧?这无论那一条罪名压下来,都不是凤璿这丫头能担得起的。你呀,就别为难你叔王了。”水溶摇头,又转过去看手中的书。
子詹无奈,连声叹息,却环顾着书房各处,一脸的怅惘。
恰好水祥从外边进来,立在门口回道:“王爷,工部侍郎吴大人求见。说是那什么舰的什么模给王爷送来来,请王爷验看是否合格。”
“哦,好。太子殿下,那海军军舰的模型工部已经着人做好了,让叔王陪你去看看?”水溶放下手中的书,站起身来,对子詹说道。
“好,叔王请。”子詹无奈的转身,原本怅惘的目光逐渐凝聚齐了焦点。儿女情长自然在心头牵挂萦绕,但东海的海军舰队更是国之根本。这是子詹做太子最大的目标。皇上也说了,若想将来自己的江山固若金汤,就必须从做太子起熟知军事。
贤安殿里,工部侍郎吴大人细心地给水溶和子詹报备着建造这样一搜军舰所需的物资和人力以及时间等详尽细节。水溶和子詹则注视着殿中央两米见方的木台子上精致逼真的三层楼船设计的军舰,听着吴大人的报备,水溶不时的提出疑问,子詹也不停地和水溶交换目光。报备完毕之后,众人结不说话,大殿里的气氛十分凝重,吴大人和几个下属官员一排立在一侧,等候太子和北静王的指示。
水琛立在一旁亦不多话,只静听父王和太子的意见。
“叔王以为如何?”太子首先打破宁静,抬头看着水溶。
“一艘军舰,要花费三十七万两银子的材料,需要一百五十名工匠建造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而我东海海疆上万里,这样的军舰,至少要上千艘。太子对我朝的状况也算是了解的,以本王的看法,这样一千艘军舰,以我天朝的国力,需要十年的时间才能建成。这不是小手笔啊。这件事,我们一定要请皇上圣裁。”
“是,叔王的意思很是。但督造一事事关重大,子詹想去父皇跟前请旨,亲赴造船厂督造战舰,还请叔王替子詹在父皇面前做个保举。”
“太子心思慎密,若能亲自督造,或许只用七年便可建成。且其中的花费,也可做到最大的节制。这不是一笔小钱。”水溶点头,看看工部各官员,笑问:“你们说呢?”
“太子亲赴督造,是我等的福气。”工部侍郎吴大人带头回道。 ↑返回顶部↑
天地如此宽博宏阔,而人们,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小点缀罢了。
凤璿坐在一只用粗帆布和花梨木架合成的简易靠背椅上,手中握着一支鱼竿,静静地坐在湖边,安静的等着水中的浮针有动静的那一刻。
在她身后的安姑姑则坐在水榭边沿,斜倚着雕花栏杆,手中绣着一方帕子。不时的抬头看看那边安静垂钓的小凤璿,满意的笑笑,又继续低头绣花。
凤璿跟着安姑姑将近半年的时间,整个人像是脱胎换骨了一般,连前几日新婚回门的婧玥都含笑问她:“这还是我们那个小霸王郡主吗?俨然一副大家闺秀名媛淑女的模样了!”
当时凤璿也只是咧嘴笑笑,说了一句:二姐姐笑话我。便扭头跑开。
据说垂钓最能磨练一个人的性情,所以凤璿这两日迷上了垂钓。秋分将近,静云池里的鱼儿渐渐地肥了,凤璿早起便对安姑姑说:“听说鲫鱼汤对有孕的人很好,经常吃肚子里的宝贝会非常聪明。不如从今儿起,闲了便去钓鱼,弄了新鲜的鲫鱼给母妃煮汤。”
“我们王府的小主子们,一个比一个聪明。郡主还只管给王妃弄鲫鱼补身子,还不知下一个小主子有多聪明呢。”安姑姑笑笑,只要凤璿不去做太出格的事情,她是不会管她的。
“谁说的?我总是觉得我好傻好傻的,想必是当初母妃怀着我的时候没怎么吃鲫鱼汤,大哥和二哥那时不知在干嘛,真是不负责任。如今我要当个好姐姐,等我的弟弟出生了,一定会跟我一条心的,绝不会跟大哥二哥一条心。”凤璿信誓旦旦的说,然后便从容的付诸行动。每日午后,必来静云池钓鱼。
“哪个敢说我们小郡主傻?也只有郡主自己说说罢了。”安姑姑无奈的摇头。这小郡主什么都好,就是这小脑袋里有时会有些特别奇怪的东西。比如这会儿,她竟然说自己傻?五岁多的孩子,唐诗宋词,张口就来,而这几日她正在看长孙皇后的(女则)。
关于这本书,安姑姑知道的并不多,实际上,自宋朝以后,这本书已经失传。大户人家教导女儿所用的,乃是班超所著的(女诫),和与明成祖的徐皇后(内训),唐宋若莘的(女论语),明刘氏所作的(女范捷录)这四本书。因黛玉不喜欢这些,所以这样的书也不被北王府的姑娘郡主所深究。不过是读过两遍,择其有用的自警而已。
而(女则)是长孙皇后采集古代妇女主要是历代后妃的事迹并加上自己的评注,用于时刻提醒自己如何做好皇后的一部评论集。凤璿手上这本,原是当今皇上在翰林院的文库里无意间翻到的,在凤璿三岁生日之时,作为生辰贺礼送给了她。
当时凤璿不屑一顾,如今半年时间,把黛玉挑选出来给自己的书都看的腻烦了,所以想起了这本。却越看越觉得有意思起来,索性平日里无时便翻。安姑姑随侍左右,见她经常看,才注意了些,但到底不懂,便告诉了黛玉。黛玉便笑道:“她一个小孩子家,不过是看笑话罢了。喜欢看就看吧。”黛玉只当她小孩子心性,看几日烦闷了,自然丢在一边。
安姑姑一边绣花,一边想着平日的趣事,忽然间听见那边一声大叫:“哈哈,终于上钩啦!”
“哎呦,我的娘啊,都说我们小郡主变了个人,已经不再跟原来一样,如今瞧着,她还是原来那副脾气,只是不再那般刁蛮任性罢了。听着一声笑,可不还跟个男孩子似的?”安姑姑一边摇头一边自言自语,又安心转身,绣着自己的帕子。
凤璿把鱼竿甩了一下,鱼钩上的鱼儿便被甩到岸边,她便放下鱼竿,起身跑过去,伸手捉住草地上活蹦乱跳的鱼儿,一转身便丢进那只水桶中。
而此时此刻,北静王府的书房里,太子子詹和北静王水溶正在进行第无数次的谈判。
“叔王,你帮帮我,让我见一见琳儿……”这句话子詹也不知道自己说了多少遍。然水溶却只是一副平淡的神色,眼皮不抬一下,便慢慢的摇头,慵懒的声音让子詹心头的火气更盛——
“太子殿下,凤璿不过是个无知的小女孩,你找她能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小时候的营生总不能一起玩到大吧?如今你也不小了,把精力都放在政事上。有事没事总跟个小丫头混在一起,叫人听了,难道不会非议太子不务正业?至少也要诋毁我北静王府家教不严吧?这无论那一条罪名压下来,都不是凤璿这丫头能担得起的。你呀,就别为难你叔王了。”水溶摇头,又转过去看手中的书。
子詹无奈,连声叹息,却环顾着书房各处,一脸的怅惘。
恰好水祥从外边进来,立在门口回道:“王爷,工部侍郎吴大人求见。说是那什么舰的什么模给王爷送来来,请王爷验看是否合格。”
“哦,好。太子殿下,那海军军舰的模型工部已经着人做好了,让叔王陪你去看看?”水溶放下手中的书,站起身来,对子詹说道。
“好,叔王请。”子詹无奈的转身,原本怅惘的目光逐渐凝聚齐了焦点。儿女情长自然在心头牵挂萦绕,但东海的海军舰队更是国之根本。这是子詹做太子最大的目标。皇上也说了,若想将来自己的江山固若金汤,就必须从做太子起熟知军事。
贤安殿里,工部侍郎吴大人细心地给水溶和子詹报备着建造这样一搜军舰所需的物资和人力以及时间等详尽细节。水溶和子詹则注视着殿中央两米见方的木台子上精致逼真的三层楼船设计的军舰,听着吴大人的报备,水溶不时的提出疑问,子詹也不停地和水溶交换目光。报备完毕之后,众人结不说话,大殿里的气氛十分凝重,吴大人和几个下属官员一排立在一侧,等候太子和北静王的指示。
水琛立在一旁亦不多话,只静听父王和太子的意见。
“叔王以为如何?”太子首先打破宁静,抬头看着水溶。
“一艘军舰,要花费三十七万两银子的材料,需要一百五十名工匠建造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而我东海海疆上万里,这样的军舰,至少要上千艘。太子对我朝的状况也算是了解的,以本王的看法,这样一千艘军舰,以我天朝的国力,需要十年的时间才能建成。这不是小手笔啊。这件事,我们一定要请皇上圣裁。”
“是,叔王的意思很是。但督造一事事关重大,子詹想去父皇跟前请旨,亲赴造船厂督造战舰,还请叔王替子詹在父皇面前做个保举。”
“太子心思慎密,若能亲自督造,或许只用七年便可建成。且其中的花费,也可做到最大的节制。这不是一笔小钱。”水溶点头,看看工部各官员,笑问:“你们说呢?”
“太子亲赴督造,是我等的福气。”工部侍郎吴大人带头回道。 ↑返回顶部↑